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7年全球通信业五大热点分析


  2006年是全球电信产业转型的关键一年,移动宽带应用步伐开始加快,包括电信产业在内的行业融合日渐深入,电信行业把目光转向新利润增长点的创造、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的开发。在2007年到来之际,爱立信提出了2007年全球电信业的5大热点,对于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热点之一:HSPA使移动宽带成为现实



  2006年,是HSPA技术大规模商用的一年。根据GSM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12月,全球已有137个运营商计划在62个国家开展HSDPA商用,其中89个网络在美国、加拿大等48个国家已经商用,有24个HSDPA网络已开通3.6Mbps的业务。



  一些世界顶级运营商在HSPA上的动作尤其令人关注。例如2005年12月,美国运营商Cingular与爱立信合作开通世界上第一个HSDPA网络,HSDPA使Cingular在现有无线频谱范围内的系统容量大幅度提高,帮助运营商提供更为先进的移动宽带服务,如互联网和企业接入服务等。



  澳大利亚运营商Telstra则开通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大的HSDPA网络,作为独家合作伙伴,爱立信帮助Telstra在短短的10个月时间里部署的HSDPA网络覆盖澳大利亚超过98%的人口。借助这一网络,Telstra向用户提供与固网宽带性能相当,覆盖范围更广,接入更加灵活的全移动宽带服务,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并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2007年,HSPA终端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首先这表现在终端种类不断扩展,不仅支持HSPA的手机种类和款型进一步增加,而且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也将加入到HSPA终端行列之中。惠普、索尼等笔记本电脑厂商已经推出了内嵌HSPA模块的笔记本电脑,这使得用户使用HSPA移动宽带更加方便,成本也得到下降。爱立信和英特尔还在2006年底宣布,将HSPA功能内置到电脑芯片中,这无疑将进一步降低终端的成本,使得HSPA在笔记本电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次,支持HSPA的终端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升。2006年初,HSPA的PC卡支持速率为1.8Mbps。2006年中期,支持3.6Mbps的HSDPAPC卡投入商用。2007年初,支持7.2Mbps或更高速率的HSDPA终端将实现规模商用,这无疑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爱立信与3意大利在2006年12月基于商用网络成功实现EUL(HSUPA)1.4Mbps上行数据呼叫,这表明EUL也开始走向商用。



  到目前为止,已有87个运营商选择爱立信为其WCDMA/HSPA网络的主要供应商,爱立信已将68个WCDMA网络投入正式商用服务,爱立信还为运营商开通了43个HSDPA正式商用网络。



  应该指出的是,HSPA技术本身也将不断演进和发展。除了HSDPA实现规模商用之外,HSPA技术本身也不断演进,称为HSPAEvolved。融合了MIMO、更高阶调制技术后,2008年的HSPAEvolved商用网络将能提供高达28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更可以达到42Mbps。



  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演进对于运营商来说极其方便并且成本很低,仅需通过纯软件升级来实现,并更好地保证业务和服务的延续性。



  热点之二:种种不足将限制WiMAX成为移动宽带的主流技术



  除了HSPA之外,还有一些技术也宣称可以实现移动宽带。这其中,WiMAX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2006年,WiMAX赚足了眼光,但是由于成熟度、性能和成本等原因,在实现移动宽带方面,WiMAX仍很难和HSPA抗衡。



  说到WiMAX,其实包括802.16d(即固定版本)和802.16e(移动版本)。802.16d主要作为固网宽带的补充,目前在全球已有一定的商用。802.16e具备一定的移动性,目前大家感兴趣并讨论最多的就是802.16e。应该指出的是,固定版802.16d并不能演进到移动版802.16e。



  从成熟度上来看,移动版802.16e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单是从标准上看,移动版802.16e的标准仍不完善。而从ICT行业的历史来看,一个技术从标准完善到规模商用至少需要6年时间,例如,WLAN从标准到规模化应用。与HSPA已经开始规模商用相比,移动版802.16e已经落后很多,到目前还没有正式商用网络。



  从性能上看,同样载频带宽下802.16e的性能也逊于HSPA。以预期802.16e初步商用2008年为例,在10M(2X5M)载频带宽下HSPA可以实现42Mbps的数据速率,而移动802.16e在10M载频带宽下则只能实现32Mbps。



  从成本上看,移动802.16e也比HSPA逊色不少。首先,成本与出货量即规模效应有直接关系。对比WiMAX和HSPA终端可以看到,WiMAX终端主要是基于PC行业,HSPA终端主要基于手机行业,两者全球每年的出货量中,PC大约为1亿台,而手机则超过10亿。而且,如上所述,已有不少PC成为HSPA终端。同时,由于HSPA产业链的成熟度领先WiMAX2到3年,在这段时间差里,HSPA产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成本优化,将进一步巩固和凸现HSPA相对于WiMAX的优势。



  在专利费上,WiMAX的核心专利同时被多厂商分别拥有,其推动者英特尔其实拥有的WiMAX核心专利并不多,高通、爱立信等等宣称拥有大量WiMAX专利;据第三方统计,声称拥有WiMAX核心专利的企业就有300多家



  



  。因此,在移动宽带的实现方式上,HSPA技术、LTE等3GPP的演进技术是市场主流所在。



  热点之三:移动用户增长仍在加速,规模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令人惊奇的是,全球移动用户数仍在并将继续迅速增长。这与很多人预测的移动用户数到达一定规模后,将增速趋缓有很大出入。



  回顾全球移动用户增长历史,到达10亿用户用了10几年,但是从10亿用户到20亿用户只用了2年多。可以预计,从20亿用户到30亿用户用的时间将更加短,我们预计2007年底全球第30亿移动用户将诞生。



  令人关注的是,全球移动用户绝大多数是GSM/WCDMA用户。2006年12月,GSM/WCDMA的用户数已达到22.3亿,每季度增长1亿,每天增长100万,占全球移动市场份额83%以上,并持续提高。之所以全球移动用户增长仍在加速,多种因素功不可没。首先是GSM/WCDMA的规模效应,使得终端和系统设备的成本大大下降。例如在印度,GSM手机的售价已经低至200多元人民币。其次,产业链各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使得技术大大改进。以爱立信为例,移动网络系统设备集成度和容量大大提升,总体拥有成本也比之前有大幅度的下降,这使得运营商即使在单用户收入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可盈利的用户增长。



  除了移动用户持续高速增长之外,即使在用户饱和、渗透率接近100%的发达地区,用户的业务量也在增加。这其中,3G/HSPA等移动宽带技术的应用是最大因素。由于移动宽带的来临,用户除了继续享用高质量话音之外,对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量也大大增加。



  热点之四:网络尤其是核心网向全IP化的演进加速



  全IP化是网络尤其是核心网演进的必然方向,无论是面向3G系统开发的所有3G应用,还是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的承载方式,都将实现全IP。



  当然,网络的演进会循序渐进,软交换尤其是移动软交换正在全球运营商得到广泛部署。由于实现了承载和控制相分离,移动软交换实现了网络构架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也为将来实现业务个性化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移动软交换容量大、处理能力强,可以有效简化网络结构,降低局点数目,运营商建设成本和网络运维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爱立信在移动软交换上,拥护丰富的全球实践经验,占有大于5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6年,随着HSPA的部署,移动宽带的时代来临,IMS对于运营商也越来越重要。IMS作为固定移动融合的核心所在,可以使运营商推出视频点播、手机电视、可视电话、多媒体即时消息等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业务开发更加简便,业务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还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最终提升运营商在整个电信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爱立信在IMS方面是业界公认的领导者,目前其已经拥有34个商用IMS网络,试商用的IMS网络更是超过70个。近日,爱立信还帮助日本运营商软银移动公司(前沃达丰日本)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3G的IMS商用网络。其端到端IMS系统由爱立信独家提供。推出的业务包括CircleTalk(一键通)和HotStatus(呈现业务,组群列表管理)。



  热点之五:ICT应用和行业融合进一步深化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应用和行业融合将继续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这从运营商的收入模式的变化可见一斑,以往运营商的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话音业务收入,但随着ICT的融合,来自广告、电子商务等其他方面的收入贡献越来越多。运营商收入来源多元化和业务模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同行业之间的渗透也越来越突出。互联网巨头正在向通信行业进军,Skype、GoogleTalk等近乎免费的话音通信正在赢得用户的青睐;运营商也在融合中看到了机会。例如3集团公司开始对自己的移动用户提供移移动信息搜索(Google)业务,3集团用户可以在全球直接通过3G终端进行移动信息搜索,获得丰富的互联网体验;另外,香港和记3和Sling媒体、Orb公司签收协议,允许用户通过3G终端收看家庭电视、视频内容和远程访问家庭PC的数字媒体库;Cingular公司将提供MySpace业务,允许Cingular公司的用户访问MySpace的内容,MySpace是美国最流行的社会Web网站,无线运营商都想热切地拥有社会网站的业务,这些网站成员多是多媒体业务的使用者;Verizon无线已和Google的YouTube签收协议,将YouTube的视频短片作为Verzion移动终端的视频业务。



  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互相渗透也是很好的例子。有线电视运营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推出了VoIP业务,希望抢夺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则利用IPTV推出了高清晰度电视,希望与有线电视运营商在他们看家业务方面一决高下。这方面,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ion比较突出,其名为FiOS的宏大计划,将在全美部署FTTH网络以成为高清晰电视网络提供商。



  可以预计,随着全球移动用户的不断增长,随着全球移动数据市场的逐步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从光通信领域内来看,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场景不断泛化的背景下,特种光纤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特种光纤可以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的推动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

2024年07月04日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三大特性。

2022年06月16日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云通信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通信平台服务,具备可扩展性、易部署易维护、多终端能力、成本低、智能化等优势。近年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普及、云计算快速发展以及需求不断上升,云通信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