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移动支付应用前景广阔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如今,用手机不仅可以缴费、投保,还可以购买机票、电影票……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移动支付业务是移动运营商与金融部门合作推出的通过手机进行理财、缴费或消费的电子交易服务。从全球来看,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商用步伐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日韩两国,移动支付业务日益走向普及,成为颇具发展潜力的业务增长点。  

  在韩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进行移动ATM取款。早在2001年,SK就推出了名为MONETA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2004年8月,SK将其移动支付业务整合为新的品牌“M-BANK”。通过在手机中内置智能型芯片,用户可以用手机办理各种金融服务。在日本,NTTDoCoMo等移动运营商均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2004年,NTTDoCoMo先后推出了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用户可以利用这种手机购买自动售货机或者便利店的产品,还可以购买电影票。在欧洲,各大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在国内,近两年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全面加快了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步伐,手机银行、手机钱包、手机彩票等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步伐逐渐加快。  

    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方式  
  全球移动运营商开通的移动支付业务,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短信、WAP等远程控制完成支付,另一种是通过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完成支付。  

  通过短信、WAP等方式完成支付  
  目前,我国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开通的移动支付业务都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在需要交纳费用时用短信或WAP的方式通知移动运营商;运营商或从用户事先在运营商处开的虚拟账户中扣除金额,或通知银行在和手机号码绑定的用户银行账户上扣除金额;支付行为完成后,运营商以短信等方式告知用户支付已完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无需在手机中增加特殊的软件,只要开通此项业务就可使用。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购买的商品种类非常有限;其次,从购买到支付行为的完成,所需时间长,操作复杂。  

  通过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完成支付  
  日本的NTTDoCoMo和KDDI开通的移动支付业务就是采用的此种方式。德国和法国正在进行用手机支付公共汽车车票和体育场入场券等试验。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日本NTTDoCoMo和KDDI采用的是索尼公司的FeliCaIC芯片技术,FeliCaIC芯片也属于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当用户将植入无接触芯片和天线的手机在特殊的阅读器前晃动时,就可将支付数据、票据或者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移动运营商或者金融机构。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移动支付业务价值链模式  
  全球移动支付业务价值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营商在价值链主导的价值链;另一种是银行主导的价值链。  

  运营商主导的价值链是比较初级的价值链,当前各国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价值链都属于这种。在运营商主导的价值链上,用户、商家和银行之间的资金结算都要通过运营商,这不利于调动商家和银行的积极性,并且用户通过移动支付业务购买的商品的种类也会受到限制,只适合于小额商品的支付。日本通过注资银行的方式,加强了与银行的合作。我们认为,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初期,这不失为一个调动银行积极性的好办法。  

  银行主导的价值链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价值链合作模式。运营商在价值链中只扮演网络提供商的角色,银行走到了前台,直接和消费者接触。购买商品的价钱不再受限制,手机真正具有了信用卡的功能,安全性有了更高的保障。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其发展步伐仍慢于人们的预期。影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  

  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问题  
  相比传统的支付方式,通过手机支付,就会多出运营商一方来分享商家和金融机构的利益。无疑,这是商家和金融机构所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金融机构。如果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之间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合作模式或者合理的利益分成方法,金融机构就难以大力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手机钱包业务就很难顺利开展。  

  移动支付操作的便利性问题  
  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以短信为例,用户不仅要输入繁琐的文字信息,还要记住手机钱包业务的接入码;在发送完请求购买信息之后还有等待运营商的确认信息,这样一来一回,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为用户带来了不便。因此,通过短信这种方式只适合购买一些数字产品,其便利性显然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对安全性的顾虑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手机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手机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应用场景拓展下迎广阔发展前景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覆盖能力的实现,以及位移监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斗位移监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了220.76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127.91亿元。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我国北斗行业国内及国际化应用发展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高精度需求迅速提升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我国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不断助推全产业链国产化、量产化发展

从光通信领域内来看,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应用场景不断泛化的背景下,特种光纤的核心价值日益凸显,特种光纤可以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能源、医疗等多种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的推动下,我国特种光纤行业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特种光纤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元,同比增长10.38%。

2024年07月04日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三大特性。

2022年06月16日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云通信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通信平台服务,具备可扩展性、易部署易维护、多终端能力、成本低、智能化等优势。近年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普及、云计算快速发展以及需求不断上升,云通信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