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售电市场交易依据《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基本规则(试行)》(南方监能市场【2017】20 号),市场参与者为发电侧的发电企业以及用户侧的售电公司与电力大用户。2017 年度广东省内省级及以上调度火电机组全部参与市场化交易,而截至 2017 年底,广东省内售电公司数量已达 355 家,较 2016 年底增加 158 家。2018 年,广东省内核电机组将参与年度长期协议(简称“长协”)竞价交易,后续多种类型电源装机有望同台竞价。
我们经过研究,总结了 2017 年度广东省电力直接交易市场的主要规则和特点,如下。
1、双边协商+集中竞价
广东市场化电力交易由年度长期协议电量交易和月度集中竞价交易组成,其中,2017 年年度长协交易在 2016 年底即以发电侧与用户侧双边协商的方式定调,执行层面的成交电量拆分到 2017 年的每个月进行。
长协电量的月度分解量需求不足部分,由发电企业和用户侧的售电商和大客户通过月度集中竞价交易补充。月度交易流程如图所示。
省内发电企业集中竞争申报电量上限,按以下步骤确定:
(一)按照年度与月度市场供需比一致的原则确定发电企业月度市场电量的上限,减去选择物理执行的月度双边协商交易电量后,得到参与月度集中竞争交易的申报电量上限。
月度市场交易平均小时数=月度市场用户总用电需求/B 类机组扣除检修后的总可用装机容量
燃煤发电企业月度市场电量上限=燃煤发电企业扣除检修后的可用装机容量×月度市场交易平均小时数×[k0- k1×(发电企业发电煤耗-全省平均发电煤耗)/全省平均发电煤耗](其中,k0 与 k1 为交易参数,以调整每月参与竞价的月度电量上限)
发电企业月度集中竞争申报电量上限=月度市场电量上限-选择物理执行的月度双边协商交易电量
(二)根据各发电企业集中竞争申报电量,计算各发电集团所占的电量市场份额。 当电量市场份额不满足集中竞争交易有效开展的要求时,则调增 k0,相应增加各发电企业月度集中竞争申报电量上限,直至满足防范发电侧市场力的要求。
2、统一边际价格出清机制
从 2017 年 1 月(对 2 月电量进行竞价)起,广东月度电量集中竞价采用边际价格统一出清方式成交,按照“月结月清”的偏差结算方式进行结算。其中,交易参数 k0 暂定为 1.25,k1 暂定为 0.25。用户只要略高于出清价,就可以以市场统一的价格进行结算。
统一出清机制原理是:由发电侧报价形成供给曲线,售电侧报价形成需求曲线,供需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出清价格。
所有发电商或售电商均按此价差进行结算(如前文图 1 中虚线所示)。其中,低价供应方和高价需求方可以优先成交。
我们认为,统一出清规则制定的初衷在于降低供需双方博弈,使电力交易市场能够有效反映潜在的电力供需情况,但在执行中出现了偏离预期的情形。在 2017 年初首轮月度竞价时,供需比例高达 2:1,供方过剩较为明显,部分需求方以较少的电量压低成交价格导致结算价差偏低。为了缓和供需矛盾,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 2017 年 4 月份集中竞争交易的通知》,对交易规则进行了调整,要求:需求方申报电量低于 400 万千瓦时的部分,其电量申报价格不能用于计算成交价差。
3、偏差结算
从 2017 年开始,广东售电结算规则由返还结算规则改为偏差结算。 据 2016 年 12 月 7 日发布的《2017 年广东省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及电力批发交易有关工作安排》,参与批发市场的电力大用户和售电公司允许偏差范围为±2%,即月度市场电量偏差±2%以内的电量免于考核,偏差±2%以外的电量按照 2 倍的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绝对值进行考核。其中,月度市场电量=年度双边协商月度分解电量+月度集中竞价电量。
正偏差结算:当用户实际用电量超过月度市场电量时,偏差范围内的,公司按照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结算,不进行考核;偏差范围外,公司按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绝对值结算,即按照 2 倍的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绝对值进行考核。
负偏差结算:当用户实际用电量小于月度市场电量时,偏差范围内,按照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结算,不进行考核;偏差范围外的参与公司按月度集中竞争交易成交价差绝对值的 3 倍结算。
以上为规则原内容,限于篇幅,我们在附录 IV 中通过合理假设的案例予以分析。
纵观 2016、2017 年广东在售电改革方面的尝试,可以“曲折中前行”概括之。尽管业界对于相关规则有一定争议,但我们认为,电改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分析认为,影响规则变动的核心因素,在于决策层如下战略考量。
首先,开展电力市场竞争,让用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
其次,让不同类型电源同台竞价,并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问题,让更经济、更优质、更环保的电源品种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减少规划层面对于广东乃至全国电源结构装机的影响。
最终,还原电力本身的商品属性,使电力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需现状、成本现状,并在这一过程中尽量限制操纵、垄断,做到有效、充分竞争。
广东 2017 年电力市场长期协议于 2016 年 12 月签订,总成交电量 837.05 亿度,为 2016 年长期协议交易电量的 3 倍左右,年度长协占本年度直接交易电量的 75%左右。成交价差为-0.0645 元/度,相较于 2016 年 3-9 月平均-0.0731 元/度的成交价差有所缓和,电厂售电侧释放电改红利 54 亿元。
2017 年交易共有 60 家发电企业、82 家售电公司、6 家电力用户参与,其中售电公司总成交电量为 815 亿度,占双边协商交易规模的 94%,成交量前 7 名售电公司均为首批公示售电公司,分别为:广东粤电电力销售公司、华润电力(广东)销售公司、华能广东能源销售公司、深电能售电公司、深圳能源售电公司、恒运综合能源销售公司、穗开电业,它们大多在发电资源与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合计市场份额 53.6%。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运营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具体到电厂的让利规模时,不仅要考虑到结算平均价差,同时还需考虑每个月的成交电量。我们根据月度成交数据测算,广东 2-12 月售电竞争市场电厂向用户让利的规模分别为 1.89 亿元、4.10 亿元、2.06 亿元、1.11 亿元、1.19 亿元、3.24 亿元、1.32 亿元、1.51 亿元、2.57 亿元、1.53 亿元和 1.51 亿元,2-12 月份电厂平均让利 0.069 元/kWh。
2、3 月广东电力市场竞价交易申报电量供需比例分别为 2.15 和 1.92,售电侧电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导致统一出清价差为分别-189.450 厘/kWh、-101.500 厘/kWh,发电侧让利明显。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对 4 月份集中竞争交易规则进行了调整:需求方申报电量低于 400 万 kWh 的部分,其电量申报价格不能用于计算成交价差。以及企业对规则的不断适应,极端报价情况有所缓解,供需双方日趋理性,结算成交价差偏低的现象有所缓和,电厂让利压力有所减弱,5、6 月份发电侧让利幅度均稳定在 0.05 元/kWh 以下。
在 7 月份电力竞价的前几天,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为完善广东电力市场体系,发布了《广东电力市场发电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实施细则(试行)》,指出符合条件的全部燃煤机组、热电联产燃气机组可作为出让方或受让方参与广东发电合同电量转让交易。我们认为,此细则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电侧的报价心理,降低其市场博弈动力,从而导致 7 月份需求方申报电量全部得以成交,统一出清价差扩大到-115.000 厘/kWh。
我们认为,对于 2017 年广东售电竞争市场而言,报价与策略对成交电量影响较大,具有发电资源优势企业可有效把握电厂让利心理,占据一定信息优势。全年共有 149 家售电公司实际成交,华润电力、深圳能源、粤电力旗下售电公司领跑该细分市场,合计占据 31.4%份额。
售电公司获取两成让利,竞争有望日趋激烈。据 2017 年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半年报披露,截至 2017 年 6 月底,广东电力市场准入主体 3896 家,同比增长 207%,其中电力用户 3514 家,同比增长 225%,售电公司 332 家,同比增长 118%。目前在获得准入的 3896 家市场主体中,已在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注册登记 3620 户,占 92.91%。上半年,电厂让利 35.92 亿元,售电公司获利 6.21 亿元。用户已获利 26.8 亿元,售电公司与用户分成比例约 2:8。各月结算情况如图所示。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于 2017 年 11 月 10 日发布《关于开展 2018 年双边协商交易校核工作的通知》,提出,“校核后的规模按 1000 亿千瓦时控制”。结合《南方能源观察》(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报道,我们推断,广东 2018 年双边协商电力交易规模大概率为 1000 亿 kWh,同比增长 19.5%。加上月度竞争电量,我们预计,广东 2018 年直接交易电量(直购电)将达到 1300~1500 亿 kWh,同比增长 17.3%~35.3%。我们合理假设,广东 2018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6300 亿 kWh 左右,则直购电规模占比在 20.6~23.8%之间。
那么,短期谁在受益?长期谁将受益?
结合广东 2017 年售电市场的成交结果来看,短期谁受益这一问题已经很明显。售电市场规模持续放大,度电降价幅度较 2016 年或有所收敛,但总体来看,电厂让利体量持续放大;从售电侧分成来看,售电公司仅取得 2 成收益,而且电量份额高度集中于少数具有发电资源的电力公司手上,售电公司之间的竞争可谓日趋激烈。
因此,我们认为,电力用户无疑是本轮电改的最大受益者,而且随着电改的逐步推进,除了电费成本的节省外,用户还有望获得更加物美价廉的电力服务。
放眼长期,谁将受益?
我们认为,电改不等同于一味降电价,就其意义,重申前文提到的三点:1)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电力服务;2)不同电源同台竞价,促进优胜劣汰,优化国内电源装机结构;3)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发挥应有价格体系对资源配置作用。
基于此,我们认为除了电力用户之外,电力企业、售电商亦有望受益。
本轮电改中,电力企业主要承担了让利的角色,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标杆上网电价去看的,从广东 2017 年的经验来看,全年度电让利幅度较 2016 年有所收窄,这也反映出火电企业成本上升的事实。随着直接交易规模的逐步扩大,标杆上网电价对于各方的影响将会淡化,电力企业可以通过电力市场直接交易转嫁一定的成本上升,另外不同类型电源装机同台竞价,将使具有经济优势和环境优势的电力机组脱颖而出,获取更多的发电机会。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具有优质发电资产的电力运营商将受益,其有望在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下脱颖而出,而国内电源装机结构将向更具经济性、更具环境友好性的方向发展。
从售电公司分成比例的变动,我们可以看出,售电公司的竞争在逐步加剧,主要因为现有售电商的业务模式还停留在依靠报价策略获取更多电量的阶段。如果仅把电价作为竞争的唯一关注点,售电商的生存状况是堪忧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并没有提供有效的增量服务。但是,售电商所能提供的潜在服务是多元化的,包括电网节能、合理优化电力负荷需求等,能够有效把握用户需求,提供增量服务的售电商有望长期受益。
基于前文分析,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售电商的业务模式将趋于多元化,深度绑定用户、可有效提供增量服务的售电商,有望分享电改红利。建议关注深度布局用电服务、节能服务和售电服务的标的,如:智光电气,以及有望在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中脱颖而出的优质电力运营企业,如:粤电力 A、深圳能源等。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