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充电桩行业政策、经营模式、市场需求空间预测分析(图)

      1、 地补调整利好充电桩发展,政策规划助推行业远行 

      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中央支持政策不断出台。2018年国补政策明确未来各地地补将陆续转为支持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而早在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国家发改委2015年11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指出, 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1月,全国累计建设公共类充电桩20.5万个,私人类充电桩19.9万个,合计40.4万个,增长潜力可观。为进一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与地方多维度出台扶持行业发展。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充电桩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及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

 
图:到2020年充电站新增目标规划(单位:座)

图:到2020年充电桩新增目标规划(单位:万个)

      土地政策+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中央政策多维度破解充电设施建设实际困境。指导意见中指出,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完善独立占地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明确各类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比例或预留安装条件。为推进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等区域充电设施建设,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系列文件,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12月,发改委等联合发布《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新国标实施方案》,2017年1月1日起,新安装的充电基础设施、新生产的电动汽车必须符合新国标。 

      充电服务费+扶持性电价+补贴三管齐下,资金层面助力充电设施建设。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电动汽车用户收取电费及充换电服务费。2014 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2016年1月,财政部等部委印发《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2016-2020年对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给予奖补,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分区域实行不同的奖励标准,奖补资金最高封顶2亿元。

      分区域设立充电设施奖励标准,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区域的奖补门槛不断提高,奖补标准也随之提高。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实际需求与现状,分为大气污染区域、中部省份和福建省、其他地区,各区域的奖补标准与奖补门槛成正比。大气污染区域奖补门槛最高,但奖补标准也最高;其次是中部省份和福建省;其他地区奖补门槛最低,奖补标准也最低。大气污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较严重,奖补门槛及奖补标准最高,彰显了我国治理环境污染、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表:2016-2020年各省市新能源汽车超出门槛部分充电设施奖励标准
 

      为落实中央指导意见,地方政策纷纷出台,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南》中提到,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等电动汽车发展基础较好,雾霾治理任务较重,为条件较优越的加快发展地区,预计到2020年,推广电动汽车规模将达到266万辆。上述12省市大多已制定相关规划,其中广东省规划集中式充电站1490座,充电桩35万个,为全国之最。除加快发展地区之外,亦有大量省市已制定相关规划。
表:2016-2020年加快发展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地方政策紧跟中央政策,通过补贴、充电服务费、土地政策等方法助力充电设施建设。地方补贴包括定额补贴、按总投资额比例补贴、按设备投资额比例补贴等多种形式,有效降低建设单位建设成本,如唐山市按照基础设施总投资20%给予一次性补贴。各地充电服务费政策陆续出台,包括规定最高价、按照公里计费、按照电价计费、按照燃油价格计费等形式,提高了相关单位积极性,其中最高的江西省达到1.723元/kWh。部分地区亦出台了相关土地政策,包括免收土地费用、将土地纳入充电设施规划、划拨充电建设用地等形式,破解充电设施落地难题。 
      地补调整背景下,地方补贴由直接购车补贴转移至支持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充电桩建设后劲更足。以舟山市为例,2016年12月,舟山市财政局印发《舟山市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配套补助办法》,对共用和公用充换电设备(站、桩、装置,不含土地)按实际投资额酌情给予5%-10%的补助。2017年10月新发布的《舟山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配套补助办法》中,将该比例提升至不超过20%。补贴扶持力度加强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充电桩建设与投资的积极性,充电桩板块或成18年新一轮投资热点。 
      2、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迫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自2014年起大规模增长。14年至16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量分别为9.3、37.4、51.7万辆,16年底总保有量达102.3万辆。根据我们的预测,2017年至2020年,总产量将增至81.0、110.0、158.6、233.2万辆,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将达170.8、267.5、403.5、605.1万辆。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将从根本上刺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需求,保有量高速增长亦使充电站和充电桩的配套建设愈加紧迫。
图:新能源汽车总产量及预测 (单位:万辆)
 
图: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及预测 (单位:万辆)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根据数据,2013年至2017年(截止11月),我国公共类充电桩从2.12万个高速增长至20.47万个,仅16年一年就建设近10万个公共类充电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6.28%。同时,我国充电设施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截止至2016年12月,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为14.1万个,高于欧洲的10.6万个,位居世界第一。

 
图:中日美欧公共充电设施建设量(单位:万个)
 
图:我国公共类充电桩保有量变化 (单位:万个)
 

      充电桩保有量偏低,车桩比过高,未来充电桩建设仍有广阔空间。据充电联盟统计,截止到2017年11月,全国累计建设公共类充电桩204729个,私人类充电桩199061个,合计40.37万个。另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2.3万辆,2017年1月至11月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63.9万辆,新能源汽车目前保有量合计166.2万辆。综合来看,截止到2017年11月末,我国车桩比为4.12。目前较高的车桩比以及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客观上要求加快充电桩建设进程。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 1.2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 480 万个,以满足全国 5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目前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仅为40万个,距离480万的要求仍差440万个,缺口巨大。4倍的车桩比距离1:1的目标也存在可观的改进空间。 
      假设2020年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480万个,完成《指南》规划的目标。则未来三年CAGR为128.94%。假设未来几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按此速度逐年递增,则2018年至2020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可达40.4、92.4、211.6、484.4万个。结合我们之前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预测,2018年至2020年的车桩比为4.1、2.9、1.9、1.2。随着充电桩建设速度加快,车桩比逐步向1靠拢,新能源汽车充电便利度不断提升。
图:充电桩保有量(单位:万个)、车桩比测算
 

      2017年充电桩建设进度不及预期,2018年建设速度有望加快。《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要求:“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9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80万个。”而据充电联盟统计,2017年1月至11月,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6.3万个,新增私人充电桩13.6万个,合计新增充电桩约20万个。充电桩实际建设数量与规划目标差距巨大,而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却势在必行。我们预计,政府2018年将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加速充电桩建设步伐,以顺利完成2020年建成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的目标。
图:2017年我国新增充电桩数量按月度统计(单位:个)
 

      3、充电设备市场潜力巨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政策扶持,规划助力,需求牵引,充电设备市场迎来巨大商机。2018年地补有望逐步调整从购车端向充电端倾斜,充电设备提供商将直接受益于充电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从补贴中分羹。同时,政府规划至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 1.2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 480 万个。至2017年11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仅为40万个,440万个充电桩的缺口为充电设备建设打开可观的市场空间。目前4:1的车桩比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下消费者日常充电需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逐步加快将从根本上带动充电设备需求,为相关企业提供强劲的利润增长动力。 
      根据我们的预测,未来三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可达387亿元,设备厂商利润增长可期。我们首先延续前文对未来三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和新建总量的测算结果。同时依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中,至 2020年需要建设分散式公共充电桩50万个,公务车和私家车用户专用充电桩430万个的规划,假设50万个公共充电桩都是直流桩,430万个专用充电桩都是交流桩,并进一步假设每年新建直流和交流桩的比例为1:9。同时结合国网17年招标情况,假设17年直流桩和交流桩单价分别为7.6、0.6万元/个,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最终测算出,未来三年直流充电桩市场规模为226亿元,交流充电桩市场规模为161亿元。
表:2018年-2020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预测
 

      充电设备企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垄断企业。从2017年国网三批的招标结果来看,中标的企业直流充电设备总数并没有较大差距。中标最多的许继电气占比仅为8.29%,中标前五家企业占比仅为30.85%,中标套数最少的五家企业占比也有6.17%。同时,今年国网共计招标5916套交流充电设备,许继电气、国电南瑞、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三家企业分享全部招标额度。但是考虑到单套交流充电设备价格不足单套直流充电设备价格的1/10,交流桩中标结果并未改变整体竞争格局。
表:2017年国家电网前三批充电桩中标结果公示(单位:套)
 

      充电设备价格下行助涨运营商投资热情,有利于进一步打开市场需求。中央及各地方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叠加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充电设备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可观。不断看涨的行情吸引新玩家陆续进场,愈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充电设备价格逐步下行调整。同时,技术储备及研发实力较强的华为等企业进军充电模块,或进一步降低直流桩生产成本,进而带动直流桩价格逐步降低。 

      据统计,国网充电桩招标价格已经从2016年第一批的1.55元/w降至2017年第二批1.08元/w。价格下调趋势下,不断升级技术,降低成本,绑定下游设备运营企业的设备商将逐渐脱颖而出,并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在政策加大对充电桩补贴扶持力度的背景下,设备价格下调也使得充电桩运营商建设成本降低,盈利空间更为广阔,从而助涨运营商投资热情,有利于进一步打开设备市场需求。
图:国网2016-2017历次充电桩招标价格趋势(单位:元/w)
 

      4、充电桩运营短期受益于政策补贴,长期寄望于经营模式创新 
      充电桩运营业依旧处于起步期。由于充电站建设前期投资成本较高、部分充电桩运营商缺少科学的建设布局致使充电桩利用率较低,以及运营商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现阶段企业盈利存在一定难度。 

      新一轮补贴政策加大对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扶持力度,加之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充电桩建设规划,短期内运营商有望依靠政策补贴扭亏为赢。2018年2月12日发布的新版政策补贴通知明确从2018年起将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以上海市2016年出台的充电设备补贴政策为例。运营商建设一个7kw的公共交流充电桩,为社会车辆服务,充电桩价格以当前市场价6000元计算。则依据设备补贴政策,建设充电桩最高可获得补贴2100元。若该运营商选址合理,可以保证该充电桩每天平均至少2.74个小时工作时间(如此一年工作总量可达1000小时)。则该运营商当年可获得以0.2元/千瓦时计,1000千瓦时/千瓦年共计1400元的运营补贴。如此,理想的情况下,运营商可在第一年总计获得3500元的政策补贴。三年内仅靠补贴就可收回充电桩初始设备投资。
表:上海市充电桩设备及运营补贴政策
 

      从长远来看,充电设备运营商能否盈利则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设备建设布局,合理的运营模式,稳定且多元化的盈利方式以及能否借助互联网优势平台化运营。 

      充电桩现有多种运营模式的尝试,主要分为五种: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用户主导模式、混合模式、众筹模式。
表:充电桩运营模式分类
 

      国外运用成熟的运营模式抢占充电桩市场。我国的充电市场还在起步期,很多模式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国外市场则相对成熟。以美国充电桩运营龙头ChargePoint为例。ChargePoint依托其出众的充电桩,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的充电服务;并以手机APP为基础,基于全美范围内电动汽车充电位置共享信息,为用户提供充电站查找服务,同时提供充电时间、充电预约提醒、故障报警等信息。通过“充电桩+APP”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并与地图运营商、电动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ChargePoint建立了充电服务的生态链。
表:国外充电桩运营模式
 

      未来,增值服务将成为运营商盈利的重要来源。随着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规模化推广,充电桩运营在整条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不仅仅是充电服务费、电费的收入,未来的增值服务收入包括广告收入、4S维修保养收入、交通工具租赁、新能源汽车销售、汽车工业大数据以及金融增值服务等。
图:增值服务分类
 

      当前充电桩运营市场参与者众多,整体竞争格局分散,市场潜力巨大。据充电联盟统计,截止到17年11月底,特来电,国网公司,星星充电,中国普天,上汽安悦拥有的充电桩居于国内运营商前列,且数量均超6000个。虽然运营商拥有的充电桩数目差距很大,但由于我国充电桩建设刚刚起步,各家拥有的充电桩规模与2020 年480万的规划目标相比依旧相距甚远,市场潜在空间巨大,尚未形成垄断格局。 
      预计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和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充电运营市场的竞争将愈加激烈,未来行业洗牌不可避免。最终将形成少数几家大型平台运营商主导,大量中小型运营商依附大平台的产业生态格局。依托充电网、物联网、交通网、互联网的运营商将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图:截止2017年11月底国内部分运营商充电桩数量(单位:个)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基本进入平稳区间 五大发电集团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基本进入平稳区间 五大发电集团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火力发电已经过了高增速增长的时代。虽然我国用电量仍然保持较好的增速,但是以水电、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更为高速,使得我国火力发电增长压力较小,行业发展基本进入了平稳的区间,市场规模增长也较为缓慢。截止2024年上半年,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961亿元,总体维持平稳的态势。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走向深海化 柔性直流传输让海底电缆受益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走向深海化 柔性直流传输让海底电缆受益

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3GW,近年来收到多方面影响,海上风电新增进度不是很理想。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处新能源转型期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将成未来发展重点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处新能源转型期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将成未来发展重点

随着宏观政策、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影响,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发电量庞大伴随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进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18-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由727.6亿元增长至1112.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19%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风电行业:已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市场 相关企业正不断寻求技术突破

我国风电行业:已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市场 相关企业正不断寻求技术突破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发展风力发电的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对风力等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也让风电行业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134万千瓦。

2024年07月23日
我国永磁同步电机行业:高性能磁材推升成本 下游旺盛需求带动市场进一步放量

我国永磁同步电机行业:高性能磁材推升成本 下游旺盛需求带动市场进一步放量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永磁电机生产基地,国内部分产品远销海外市场。有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永磁电机产量达到了41.49亿台。估计2022年中国永磁电机产量将在43.28亿台左右。

2024年03月14日
我国核电行业在建规模保持世界领先  “十四五”期间装机规模将加快增长

我国核电行业在建规模保持世界领先 “十四五”期间装机规模将加快增长

近年来,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稳定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5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6985.74MWe(额定装机容量)。随着装机容量以及核电发电量的增加,我国核电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为1434.02亿元。

2024年02月18日
我国智能配电行业:国网规划奠定高景气基础 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智能配电行业:国网规划奠定高景气基础 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智能配电行业产值保持总体上涨态势,2018年我国智能配电行业产值为147.47亿元,2021年达到近年来最高,为165.53亿元,2022年有所回落为162.74亿元。

2023年12月14日
我国核电行业重新走上快速发展,新型技术不断迭代

我国核电行业重新走上快速发展,新型技术不断迭代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表示,大陆现有在建、在运机组规模已位列全球第二。《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显示,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有望世界第一。此外世界范围内运行的核电堆型以压水堆为主,轻水堆(压水堆+沸水堆)合计占比约90%,其中压水堆占比约78%。

2023年10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