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开展内陆核电建设项目不顺 百姓关难过

  导读:中国开展内陆核电建设项目不顺 百姓关难过,这一认识的潜台词是,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仍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福岛核泄漏这样严重的核事故,中国凭什么敢拍着胸脯保证内陆核电100%不会出现重大核泄漏事件?

  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息

  实际上,要不要在内陆上马核电项目,不同的声音一直存在。在反对者阵营中,不乏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有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身份的王亦楠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4年上半年,王亦楠就以《内陆核电不适合我国国情》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引发巨大关注。3月9日,王亦楠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何祚庥在《人民日报》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湘鄂赣三省发展核电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从安全性角度质疑我国建设内陆核电站的必要性。

  王亦楠等人担心:在核泄漏一旦发生的最坏情况下,我们能否应对水源危机、社会稳定危机?

  这一认识的潜台词是,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仍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福岛核泄漏这样严重的核事故,中国凭什么敢拍着胸脯保证内陆核电100%不会出现重大核泄漏事件?

  有核电从业者称在目前的核电站安全设计条件下,加之多年安全成熟的运行经验,发生类似于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几率极低,“几乎需要陨石坠落撞倒核电站核岛”。尽管有不少核电专家现身说法,也没能扭转公众“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yard)的态度。

  支持者常引用的一组数据是,法国58台在运行的核电机组中,内陆机组占到近70%;美国更是有超过80%的核电机组建设在内陆的河湖地带;乌克兰则是19台机组全部建在内陆。因此认为在内陆建设核电站早有先例,并无不妥和额外的安全隐患。

  反对者则认为,尽管美法两国60%以上的核电机组都在内陆地区,但绝不能笼统地因为“欧美都有”就推断出“中国也该有”,而应该具体比较中外内陆核电的厂址条件是否一样以及是否适合建设核电站。

  相关核心技术尚未成熟

  然而,尽管发展核电在业内有众多拥趸,但并非意味着核电相关从业者都支持核电“大跃进”。相反,他们中有很多反而认为,我国现在还没有进入大范围推广核电的阶段。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Y博士是该所加速器中心的专业操作人员,他所在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核废料的高效循环利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诸如核废料循环利用、核岛内部耐辐照、耐高温线缆及相关仪器仪表的研发等一系列与核电相关的核心技术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实质性突破,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站的时机尚未成熟。

  “目前多数核电站的铀利用率不到20%,经处理后可望达到60%甚至更高。但是现在相关技术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Y博士认为,目前中国在核电发展上的注意力“不应该忙着建多少核电站,要先把周边技术搞明白,各种堆型研究得更深入一些”。

  随着铀资源获得成本与核废料处理成本双双上升,核电站“提效”的确是大势所趋。据2014年版《BP世界能源数据统计年鉴》显示,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了0.9%,实现了自2010年以来第一次增长,但与此同时,核能发电占全球能源消费的4.4%,是1984年以来的最低比重。

  曾经在核电站从事辐射防护工作的N先生告诉记者,当前国内核电人才依然匮乏,新项目大多是只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国内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国内的设备制造业能力依然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仍需要大量进口关键设备,受到国外标准和企业的制约较多,“而这些恐怕都需要一定时间”。

  据记者了解,我国内陆核电要求使用的AP1000的技术(第三代核电技术),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座建成的AP1000电厂可供参考。

  也正因此,袁彪提出,上述湖南桃花江项目,具体会不会开工、什么时候开工,“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公众“邻避效应”难更改

  公众对国内上马内陆核电站的态度,呈现出典型的“邻避效应”,即“建设可以,但请别在我家后院”。这句话的潜台词即,不管有多少好处、没有多少坏处,只要我不高兴,就反对在我家后院开建。

  有观点认为,邻避运动其实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民众对自己的社区有归属感,愿意付出成本去维护,这其实是公民精神的萌芽。

  张晓华认为,业界的科普工作“实在做得太差”:“几十年来,(核电专家)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核电是清洁的、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我们有三道屏障、我们有原子、我们有中子……别说公众了,就是从业人员自己听了都烦。能不能讲一讲到底清洁在哪儿,安全在哪儿?”

  “如何反思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如何发展新的科普语言,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做的事情。”张晓华说。

  此外,许多国外大企业特别强调社区贡献,强调本地就业,通过提高当地居民的收益的方式谋求支持。在内陆核电站建设方面,这个逻辑值得学习。

  而对于“对民众进行核电知识的宣传,能否改变大众对核电厂的反对态度?”这个问题,张晓华态度比较悲观:“太多的人在讨论问题时,只带了‘嘴巴’,把‘耳朵’放在家里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中国大陆核电进入复苏阶段 数据中心供电瓶颈推动核电小型化需求

2025年中国大陆核电进入复苏阶段 数据中心供电瓶颈推动核电小型化需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大陆并网运行的核电机组58台,总装机容量6088.094万千瓦,机组数量仅次于美国的94台,位居世界第二位,并网机组总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9695.2万千瓦和法国6302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

2025年02月06日
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快充车型 我国高压快充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快充车型 我国高压快充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交流充电系统一般被称为“慢充”,而直流充电系统一般被称为“快充”。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9月,直流公共充 电桩的占比整体保持稳定,且总体低于交流公共充电桩的占比,截止2024年上半年,国内直流与交流充电桩占比大致为45:55。

2025年01月24日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助推我国风电运营行业高速发展 海上市场值得期待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助推我国风电运营行业高速发展 海上市场值得期待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9.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9%。其中,火力发电量6.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3.2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

2024年12月26日
我国柔性直流输电行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特高压+大容量为必然趋势

我国柔性直流输电行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特高压+大容量为必然趋势

2020年以来,中国电网侧投资开启高增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上半年我国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为34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为25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7%,国内电网侧投资迅速上量。

2024年12月05日
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电力侧需求规模巨大 目前已形成完全市场化竞争格局

我国智能变电站行业:电力侧需求规模巨大 目前已形成完全市场化竞争格局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2019年我国智能变电站市场规模达225.6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智能变电站渗透进一步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充电桩等领域需求的増长,智能变电站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到2023年超过312.4亿元。

2024年11月25日
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基本进入平稳区间 五大发电集团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基本进入平稳区间 五大发电集团占据绝对优势

我国火力发电已经过了高增速增长的时代。虽然我国用电量仍然保持较好的增速,但是以水电、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更为高速,使得我国火力发电增长压力较小,行业发展基本进入了平稳的区间,市场规模增长也较为缓慢。截止2024年上半年,我国火力发电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961亿元,总体维持平稳的态势。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走向深海化 柔性直流传输让海底电缆受益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走向深海化 柔性直流传输让海底电缆受益

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3GW,近年来收到多方面影响,海上风电新增进度不是很理想。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处新能源转型期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将成未来发展重点

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处新能源转型期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将成未来发展重点

随着宏观政策、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影响,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发电量庞大伴随数字技术进步与升级,能源与互联网融合进程加快,智能电网进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18-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由727.6亿元增长至1112.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19%

2024年09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