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网络视频平台行业内容开支占比分析及内容市场规模预测(图)

         内容支出占视频平台收入 60%以上,短期内不会见顶 

         在成熟的有线电视网产业中,内容成本/总收入约为 35%-40%,是最重要的成本开支。我们分析美国市场,以时代华纳为例,计算其下属的有线电视网TNT以及付费频道HBO的内容成本支出情况。在较为成熟的电视产业中,内容成本/收入基本维持在35-40%之间,是有线电视网最主要的成本开支。不论是基于“广告+付费”的 TNT 还是纯付费无广告的 HBO,除去渠道力外,内容为王是其收入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因此每年二者花在内容上的支出高达39.88和21.75亿美元。 

         附注:有线电视网(Cable)和付费电视(SVOD)并不是运营商(Distributer),只是内容集成商,因此其固定资产开支占比小,有些公司如迪士尼、康卡斯特等同时是运营商,成本中包含固定资产的折旧,因此内容支出占比相对较低。 

 
图:2011-2016 年 TNT 内容成本开支情况

 
图:2011-2016 年 HBO 内容成本开支情况
  
         网络视频平台内容成本/收入在 50%以上,由于处于扩张期,实际内容开支占比更高。以奈飞为例,2012-2016年其流媒体收入快速增长,同期内容摊销也维持高增速,内容摊销/收入之比始终维持在55%以上,并且由于其业务仍处于扩张期,实际的内容现金支出始终大于会计成本,占收入之比高于68%,2016年达83.95%,这意味着奈飞每年用于购买内容的现金开支达69.58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最终稳定期可能要维持在50%左右(高于有线电视主要是互联网端的运营、分发、渠道等成本低于电视端)。 

 
图:2012-2016 年奈飞内容摊销情况
  
 
图:2012-2016 年奈飞内容现金开支情况
   
         中国视频网站处于快速扩张期,内容开支占比也较大,综合看内容支出占收入比重目前在 60%-80%。目前看,包括优酷、爱奇艺、乐视和腾讯视频在内都有非完整的财务数据,我们根据各公司或其母公司财报的有关信息,整理出了各大视频平台的内容支出情况统计。2016年,当期内容成本(体现在损益表里的成本和摊销),爱奇艺78.64亿、乐 视网 18.99亿、优酷约为70-80亿、腾讯视频90亿;当期内容支出(当期版权购买),爱奇艺89.18亿、乐 视网31.79亿、优酷约为80-100亿、腾讯视频88亿。以此估算,目前内容成本/支出占各大平台的收入(广告+会员付费)比重维持在60%-80%(除乐 视网占比在40%),是目前视频平台最大的成本支出项。 

 
图:2013-2016 年爱奇艺收入和利润情况

 
图:2013-2016 年爱奇艺内容成本和支出情况
  
 
图:2011-2016 年乐视网广告和付费收入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市场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图:2011-2016 年乐视网版权摊销和支出

 
图:2011-2015Q3 优酷收入和内容成本

 
图:2011-2016 年腾讯无形资产摊销及购买情况

         内容成本是视频平台最大的开支项核心原因在于,目前竞争激烈格局依旧不明朗,并且用户为内容付费,缺乏平台粘性。一方面,第一梯队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三者的市场占有率份额竞争激烈,第二梯队在进行差异化内容选择但尚未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另一方面,内容仍然是消费者最看重的部分,二目前主流平台并未形成差异化的内容供给,用户对单一平台的付费依旧缺乏粘性。两个因素叠加,共同导致视频平台需要不断购买大量内容以提高付费用户量和粘性,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内容开支仍将维持在高位。 

 
图:各视频平台月度独立用户数占比

 
图:内容是视频用户最关注的选项

         内容市场千亿规模可期,影视剧占比将超过 70% 

         网络视频平台对内容支出不断扩大,到 2020 年有望达到 750 亿。根据公开数据,我们加总各平台的内容支出,来估算 2013 年以来网络视频行业整体的内容支出情况。2016 年网络视频平台购买内容的成本约为 308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100%,占视频网站总收入的68%,我们预计2017年内容支出将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35%,到2020年有望达到750亿元,长期看互联网端内容支出有望达1000亿/年。 

 
图:2013-2020年我国视频平台内容支出成本及其收入占比情况统计和预测 

         影视剧占内容支出至少在 7 成以上,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 531 亿。目前,影视剧占据了网络视频内容的主要点击份额,从季度数据口径计算占网络视频点击量的 70%-75%,因此无论直观点击数据还是从产业草根调研看,影视剧是目前最重要的内容成本开支。我们根据之前的估算,推测出2014-2017年影视剧支出/内容支出的比例,以影视剧内容支出为260亿计算,2017年这一比例约为62%(由于各平台存在一定的版权分销,并且以点击量估算的版权市场规模可能被低估,并且根据产业调研的数据,实际的影视剧支出占比可能比我们计算的更高,达到 70%以上)。 

 
图:影视剧占据视频点击的主要份额

 
图:2014-2020年我国互联网视频影视剧内容支出及其占比估算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微博已向类Twitter化靠近 内容不断创新并多样化发展

我国微博已向类Twitter化靠近 内容不断创新并多样化发展

新浪微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四季度平台总营收4.637亿美元,约合33.18亿元人民币,剔除汇率因素,总营收同比增长5%。其中,广告营收达到4.037亿美元,约合28.86亿元人民币,剔除汇率因素,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

2024年06月18日
微博营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营销3.0革命出现 大数据技术发展带来商机

微博营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营销3.0革命出现 大数据技术发展带来商机

AI的突破,给诸多创新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在智能家居、硬件等场景,大模型可以赋能智能音箱、智能耳机、智能电视,乃至智能穿戴设备,将单品变成软硬件一体的多功能设备,创造全新的用户需求;在智慧出行领域,智慧座舱、虚拟化技术结合“智慧灵魂”,全新的需求将在瞬间涌现。

2024年06月18日
KOL营销渗透全行业赛道 短剧有望成为行业的下一个机会

KOL营销渗透全行业赛道 短剧有望成为行业的下一个机会

短剧和KOL营销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就,短剧“短、平、快”的特点,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这种情感共振可以转化为品牌忠诚度和购买力,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而KOL则可以借助优质内容来增粉,也能更有效地绑定自身商业价值和粉丝势能。

2023年09月25日
黑胶唱片市场火热复苏——是久别重逢更是涅槃重生

黑胶唱片市场火热复苏——是久别重逢更是涅槃重生

虽然黑胶唱片市场的复苏带动了实体唱片店的回暖,但纯做唱片店成本很高,采购、房租、运营都成本高昂,唱片也从一种音乐的传播载体,变成独特的收藏品,销量必然下降。当前线下的唱片店屈指可数,对整个行业的贡献杯水车薪,店主更多是出于情怀开店,盈利艰难。相比之下,一些具有很强社交属性的线下空间平台,可以让黑胶与咖啡店、书店等融合后

2023年09月12日
网剧现实题材备受关注 未来不断向微而精、短而美方向迈进

网剧现实题材备受关注 未来不断向微而精、短而美方向迈进

2023年1-2月,市场供给集中在现实题材类,传奇题材、公安题材、科幻题材亦上档较多。其中《狂飙》《三体》《少年歌行》《浮图缘》等对市场大盘贡献显著。

2023年04月11日
IP孵化促进有声读物市场蓬勃发展 未来持续聚焦付费内容生态

IP孵化促进有声读物市场蓬勃发展 未来持续聚焦付费内容生态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特别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在线内容消费群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听书人群成倍数增长,2022年中国有声读物行业用户数量约为4.2亿。

2023年03月21日
我国电影产业:“内容救市”“技术救市”将是必然趋势 电影+衍生品模式大有可为

我国电影产业:“内容救市”“技术救市”将是必然趋势 电影+衍生品模式大有可为

然而,2020年到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票房发生较大波动,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影院停摆,票房惨淡,下降至203.11亿元;2021年随着疫情好转票房回暖至470.33亿元,但是在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加上居民消费降级,且国产影片供给不足质量不佳,国内票房再次下降至299.5亿元。

2023年02月09日
我国电影衍生品行业:众筹预售模式兴起 产业正向成长期过渡 未来行业发展道阻且长

我国电影衍生品行业:众筹预售模式兴起 产业正向成长期过渡 未来行业发展道阻且长

电影衍生品整个产业链来看,上游授权者、中游设计开发商和下游销售商三大角色构成了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集群,且三大角色互相渗透,尤其是上游和中游联系十分紧密。

2023年01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