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电影行业供给和需求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电影O2O市场产销调研及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重点供给端数据
       影院和银幕建设数量;单影城及银幕产出:影院和银幕增速  高于票房增速,导致单影城及银幕产出出现下滑。 

       电影制作和上映数量;单部电影票房产出:2016年,国产电影上映率仅为40%,与美国91%上映率差距明显;2016年国  产影片单部电影票房仅为进口影片票房1/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前五月进口片票房占比大幅提升,进口影片市场  关注度高。 
影院和银幕建设数量:12-16年持续20%+增长 
截止16年开业影院7760家,银幕数41179块,超过(美国40759块)位列世界第一;12-16年影院、银幕复合增速分别为21%和33%。截止17年6月4 日,全国影院数8177家(新增417家),银幕数43525(新增2346块)。 

       2016年新增影院1612家,相较于2015年新增1200家,增速为34%;新增银幕数 9552块,相较于2015年新增8035块,增速为19%。新建影院增速远高于新建银幕增速,我们判断,2016年新建影城多位于三、四线城市,影厅规模减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7年全国新开商业项目预计创新高,影院和银幕数预计将持续高增长 
       16年全国开业大型商业项目(商业面积≥ 3万平方米)465家,数量同比增长32.1%。根据赢商网数据显示,17年预计新开大型商业项目970家,其中开业项目前五分别为万达、华润、绿地、新城控股、保利,项目计划分别为57家、12 家10家、9家和8家,万达独大。 

       17年计划新开业项目华东第一,西南赶超华南位居第二;5月、9月、10月及12 月重点节假日成为开业高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单影院和单银幕产出持续下降,对标美国提升空间大 
       2016年单影院和单银幕产出为589万元和111万元,同比下滑18%和20%,我们认为主要系影院和银幕建设增速远高于票房增长。 
对比美国,2016年单银幕产出为2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0万元人民币,国内单银幕产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电影制作数量提升,上映量却不足一半 
       2016年中国国产电影产量944部(新增56部),上映国产电影数量376部(减少11部);上映率40%,较15年44%上映率下滑4个百分点。 
2016年美国电影产量789部(减少2部),上映美国电影数量718部(新增10 部);上映率91%,远高于中国;其中六大电影公司上映影片占比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产电影平均单部票房不足亿,票房仅进口片1/3 
       2016年上映国产影片376部(减少11部),国产单片平均票房0.71亿元;上映进口影片90部(新增28部,其中新增批片23部),进口单片平均票房2.12亿元,为国产影片单片产出3倍,具备明显票房优势。 
2017年1-5月上映国产影片131部,进口影片39部;国产单片平均票房0.74亿元;进口单片平均票房3.13亿元,均有所提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7年进口片高市场关注,进口片占比大幅提升 
       2016年,整体国产片与进口片年均票房占比为58%和42%。 

       2016年前五月国产片与进口片平均票房占比为62%和38%;2017年前五月国产片与进口片票房占比44%和56%,进口片占比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重点需求端数据 
       观影人次:观影人次增速远低于影院和银幕增速,16年人均观影次数为1.73次。 
       上座率:上座率不及20%,具有加大提升空间。 
 
       观影人次增速仅9%,人均观影次数与成熟国家差距明显 

       2016年整体观影人次13.72亿次,同比增速9%,均低于影院和银幕数增速;人均观影次数1.73次,相较于韩国及美国人均观影次数3.8次和3.3次差距明显。 

       17年1-5月整体观影人次6.67亿,同比提升9%;1-5月单月观影人次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7%、44%、21%,二季度明显回升,优质进口片刺激需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座率不足20%,提升场地利用率是重点 
       2012-2016年上座率分别为16%、16%、16%、17%、14%;16年上座率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影院和银幕增速远高于票房增长。 

       2017年1-5月上座率分别为14%、17%、10%、15%、12%,仍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结论:行业进入产品驱动(优质内容推动)阶段 
       2012-2015年经历观影人次的高增长,2016年整体观影人次增速下降并进入低增长稳定期。未来重点优质内容驱动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互联网漫画行业用户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通用漫画开发潜力更大

我国互联网漫画行业用户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通用漫画开发潜力更大

近年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大量的二次元住民,我国互联网漫画行业用户数得以持续增长和渗透,疫情的爆发让这几年被迫居家的人越来越多,闲暇之余也会有一部分转化为互联网漫画的用户,行业规模得以持续增长。截止2023年,我国互联网漫画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8.2亿元,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2024年08月16日
我国微博已向类Twitter化靠近 内容不断创新并多样化发展

我国微博已向类Twitter化靠近 内容不断创新并多样化发展

新浪微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四季度平台总营收4.637亿美元,约合33.18亿元人民币,剔除汇率因素,总营收同比增长5%。其中,广告营收达到4.037亿美元,约合28.86亿元人民币,剔除汇率因素,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

2024年06月18日
微博营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营销3.0革命出现 大数据技术发展带来商机

微博营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营销3.0革命出现 大数据技术发展带来商机

AI的突破,给诸多创新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在智能家居、硬件等场景,大模型可以赋能智能音箱、智能耳机、智能电视,乃至智能穿戴设备,将单品变成软硬件一体的多功能设备,创造全新的用户需求;在智慧出行领域,智慧座舱、虚拟化技术结合“智慧灵魂”,全新的需求将在瞬间涌现。

2024年06月18日
KOL营销渗透全行业赛道 短剧有望成为行业的下一个机会

KOL营销渗透全行业赛道 短剧有望成为行业的下一个机会

短剧和KOL营销最好的关系就是相互成就,短剧“短、平、快”的特点,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这种情感共振可以转化为品牌忠诚度和购买力,为品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而KOL则可以借助优质内容来增粉,也能更有效地绑定自身商业价值和粉丝势能。

2023年09月25日
黑胶唱片市场火热复苏——是久别重逢更是涅槃重生

黑胶唱片市场火热复苏——是久别重逢更是涅槃重生

虽然黑胶唱片市场的复苏带动了实体唱片店的回暖,但纯做唱片店成本很高,采购、房租、运营都成本高昂,唱片也从一种音乐的传播载体,变成独特的收藏品,销量必然下降。当前线下的唱片店屈指可数,对整个行业的贡献杯水车薪,店主更多是出于情怀开店,盈利艰难。相比之下,一些具有很强社交属性的线下空间平台,可以让黑胶与咖啡店、书店等融合后

2023年09月12日
网剧现实题材备受关注 未来不断向微而精、短而美方向迈进

网剧现实题材备受关注 未来不断向微而精、短而美方向迈进

2023年1-2月,市场供给集中在现实题材类,传奇题材、公安题材、科幻题材亦上档较多。其中《狂飙》《三体》《少年歌行》《浮图缘》等对市场大盘贡献显著。

2023年04月11日
IP孵化促进有声读物市场蓬勃发展 未来持续聚焦付费内容生态

IP孵化促进有声读物市场蓬勃发展 未来持续聚焦付费内容生态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特别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在线内容消费群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听书人群成倍数增长,2022年中国有声读物行业用户数量约为4.2亿。

2023年03月21日
我国电影产业:“内容救市”“技术救市”将是必然趋势 电影+衍生品模式大有可为

我国电影产业:“内容救市”“技术救市”将是必然趋势 电影+衍生品模式大有可为

然而,2020年到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票房发生较大波动,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影院停摆,票房惨淡,下降至203.11亿元;2021年随着疫情好转票房回暖至470.33亿元,但是在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加上居民消费降级,且国产影片供给不足质量不佳,国内票房再次下降至299.5亿元。

2023年02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