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HIT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行业优势显著

        目前,我国在靶材银浆国产化方面得到重大突破,性价比不断提升,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2019年,汉能研发效率达到25.11%,成为新的世界纪录;晋能和钧石研发效率接近25%,量产效率站上24%。

2019年中国主要企业研发HIT效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2019年中国主要企业HIT量产效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目前,我国主流企业量产效率都维持在24%,行业新进者基本保持在23.5%以上,明年底有望冲击25%。效率高带来组件环节BOM成本和电站环节BOS成本的节省;当前单晶PERC和常规多晶效率差3%,价格差0.35元/瓦。

异质结电池效率优势溢价测算结果

转换效率

22.5%

24.0%

24.2%

24.4%

24.5%

24.6%

24.8%

25.0%

25.5%

26.0%

电池面积-M2

24432

24432

24432

24432

24432

24432

24432

24432

24432

24432

电池效率

5.50

5.86

5.91

5.96

5.99

6.01

6.06

6.11

6.23

6.35

CTM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60组件效率-

323

345

348

351

352

353

356

359

366

374

组件全成本-/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260

单瓦成本

0.80

0.75

0.75

0.74

0.74

0.74

0.73

0.72

0.71

0.70

组件溢价-/

 

(0.05)

(0.06)

(0.06)

(0.07)

(0.07)

(0.07)

(0.08)

(0.09)

(0.11)

组件效率-

323

345

348

351

352

353

356

359

366

374

面积相关BOS-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单瓦成本

0.93

0.87

0.86

0.86

0.85

0.85

0.84

0.84

0.82

0.80

电站溢价-/

 

(0.06)

(0.07)

(0.07)

(0.08)

(0.08)

(0.09)

(0.09)

(0.11)

(0.12)

合计溢价-/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20)

(0.23)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HIT提效路径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底HIT电池提效率达到24%,其中制绒改善达到24.1%,非晶硅优化和窗口层优化均为24.2%,银浆改良达到24.1%,预计2020年HIT电池提效率将达到25%。

2018-2020年HIT电池提效路径统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衰减低方面,HIT年均衰减0.25%,不到PERC一半,25年内多发电5%左右。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20年中国HIT电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潜力评估

2019年中国HIT衰减低统计情况表

首年衰减

年均衰减

25 年质保功率

HIT电池

1.00%

0.25%

92.00%

掺镓PERC

2.00%

0.55%

84.80%

掺硼PERC

2.50%

0.60%

83.10%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低衰减发电量增益方面,每千瓦时的HIT低衰减发电量绝对值度为28.80度,发电量折现值为12.42度,掺镓PERC低衰减发电量绝对值度为27.42度,发电量折现值为11.97度;掺硼PERC低衰减发电量绝对值度为27.09度,发电量折现值为11.86度。

2019年低衰减发电量绝对值与折现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低衰减净利增益方面,0.25个小时低衰减增益为0.07元/瓦,0.45个小时增益达到0.13元/瓦。

2019年在不同电价下低衰减增益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低温度系数方面,组件的温度系数衡量输出功率随组件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程度。根据数据显示,组件表面温度每升高1℃,HIT下降约0.25%,PERC下降约0.37%,HIT单瓦发电量比PERC高达4%。

2019年中国HIT低温度系数发电增益、HIT以及PERC输出功率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低温度系数增益方面,1200小时的溢价为0.13元/瓦,而1700小时的溢价达到0.19元/瓦。

2019年低温度系数溢价-60°C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双面率方面,HIT电池双面率可以达到95%,而PERC一般在75%左右。随着HIT电池正面功率的提高,叠加高双面率后背面增益也将更大,按60版型计算,有效功率多出10W。

2019年高双面率带来的等效功率增益统计情况

双面率

M6面积

电池效率

电池功率-W

正面功率

背面功率

背面增益

等效功率

双面增益

PERC

70.0%

27458

22.5%

6.18

365

256

25.6

391

7.0%

PERC

75.0%

27458

22.5%

6.18

365

274

27.4

393

7.5%

PERC

80.0%

27458

22.5%

6.18

365

292

29.2

394

8.0%

HIT

90.0%

27458

24.0%

6.59

389

351

35.1

425

9.0%

HIT

95.0%

27458

24.5%

6.73

398

378

37.8

435

9.5%

HIT

98.0%

27458

25.0%

6.86

406

398

39.8

445

9.8%

数据来源:中国电池工业协会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小而美”的新赛道:中国铝空气电池行业尚未大规模商业化 但支持性政策明确

“小而美”的新赛道:中国铝空气电池行业尚未大规模商业化 但支持性政策明确

当前我国铝空气电池行业规模较小,由于锂电池具有绝对领先地位,因此铝空气电池的发展一直很难有所起色,行业尚未大规模商业化,也找不到商业化的经济性,因此行业尚处于幼稚期阶段。

2025年11月26日
多因共促中国热管理系统行业高速发展 市场正处充分竞争阶段

多因共促中国热管理系统行业高速发展 市场正处充分竞争阶段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和数据中心为代表的高成长驱动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热管理系统行业的高速发展,截止2024年我国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603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2066亿元。

2025年11月25日
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处成长期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化水平国际领先

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处成长期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化水平国际领先

目前,汽车行业是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第一大消费领域:其中传统汽车EPS需求占到30%左右,而2016年后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持续带动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长。家电行业为钕铁硼第二大消费体:受益于低碳环保之风,节能变频空调与节能电梯渗透率不断提高。

2025年11月13日
炭黑行业整体产量充沛,导电炭黑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炭黑行业整体产量充沛,导电炭黑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近年来,我国炭黑行业产能稳步增长,随着行业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炭黑设备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偏低,产量增速较缓。2024年,我国炭黑产量同比小幅增长,炭黑总产量为666.7万吨。

2025年11月10日
新矿增量有限、下游需求坚挺,钛矿景气持续上升

新矿增量有限、下游需求坚挺,钛矿景气持续上升

我国钛铁矿储量约1.9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28%,位居世界第一;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钛铁矿储量占世界储量比重分别为25%、11%,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其次为巴西、挪威、加拿大、南非、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岛、乌克兰、美国、越南、肯尼亚,上述13个国家的钛铁铁矿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97.52%。

2025年11月06日
全球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浪潮下 中国锂电池行业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浪潮下 中国锂电池行业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全球锂电池产能突破4.5TWh,其中中国产能占比高达62%,总产量达到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826GWh。

2025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