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韩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及相关支持政策分析(图)

        韩国在半导体行业在既没有技术,也缺乏人才的情况下,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最后实现技术独立,目前,韩国半导体产值中,DRAM占比达80%,因此韩国半导体的成功,也是DRAM的成功。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韩国超过日本,韩国的三星和海力士合计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直到现在仍然在60%以上。

        分析韩国半导体产业成功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点:(1)消费电子的崛起,推动韩国DRAM弯道超车;(2)亚洲电子产业崛起以及日本半导体产业受限,给韩国半导体企业提供发展的绝佳条件;(3)“政府+大财团”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的高效融合。
 
图表:韩国半导体成功的原因

        消费电子时代,“高性价比”取代“高可靠性”成为半导体产品核心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末,PC需求开始爆发,韩国半导体发展迎来春天。前面也提到,日本称霸全球DRAM市场时,下游需求主要为大型机,而随后 PC 的普及,面向个人计算机的 DRAM 和面向大型机的 DRAM寿命不同,韩国企业积极调整产品方向,积极应对,抢占了先机。

        移动终端的新需求带动韩国半导体走出金融危机。1998韩国虽然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但幸运的是刚好碰到 1999 年开始,新一轮需求周期(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需求)使半导体的景气复苏,保证了韩国半导体产业持续前进的步伐。

        亚洲电子产业崛起以及日本半导体产业受限,给韩国半导体企业提供发展的绝佳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个人计算机的主产地是以中国台湾为首的亚洲地区。而韩国企业则致力于生产面向个人计算机的 DRAM 产品,因此,韩国生产的DRAM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这样一来就很难和美国发生贸易摩擦。而日本主要是向美国出口面向大型机的DRAM产品,这是和韩国的不同之处。

        1986年因为美日半导体协议,日本半导体厂商减产,使国际半导体价格回升,同时由于日本厂商出口受限,并且被迫打开国内市场,使韩国公司有机会打开了美国、日本以及更多的市场。

        “政府+大财团”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的高效融合:

        不论是技术引进还是自主研发阶段,韩国政府对半导体行业的支持贯穿始终,并且将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级项目。除了传统的租税奖励及低融资政策之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行业振兴与共同研发计划。

        韩国财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韩国技术引进的工作大多由私人企业负责,因为韩国半导体业的发展是以财团为中心,而财团利用政府的金融支持,有足够的诱因和能力引进外国的技术。财团引进技术的方法是重金购买技术(包括技术授权及购并拥有技术的公司)及重金礼聘工程人才自行进行研发。

图表:韩国半导体行业国家支持政策
 

        韩国产业联盟——四大财阀全力进攻 DRAM 产业。

        1976年韩国政府建立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KIET),分为半导体设计、制程、系统三大部门。每个部门都交由具备美国半导体产业研究经验的专员领导。并招收美国归来工程师,设置试验生产线,协助企业研发集成电路关键技术。1978年,韩国电子技术所通过与美国硅谷的公司合资,建造了韩国第一条 3 英寸晶圆生产线,并在 1979年生产出16K DRAM。尽管比日本落后几年,但这是韩国第一次掌握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产销态势分析及投资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电子产业的景气环境,促使韩国 LG、现代等财阀,都加入了半导体产业。韩国贸工部因此牵头,组建了韩国电子产业联盟(EIAK)。该联盟后来在韩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三星、LG和现代,成为韩国在半导体领域进行技术突破的主力军。

图表:大财团全力进攻 DRAM 产业
 

        政府委派大量留学生出国学习技术。此外,韩国政府制定了系统的人才策略,委派了大量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生毕业后到美国大公司工作几年,然后回国,有大批“海归”以高管身份加盟三星、海力士研发、制造团队,这也是韩国能在全球化竞争从DRAM获得突破的重要力量。

图表:韩国半导体产学研联盟
 
图表:韩国 DRAM 赶超日本
 
        总结:韩国 DRAM 产业的成功,是政府强力支持下的大公司战略+产学研联盟的成功案例。
        大公司战略方面:韩国政府选定重点的大企业集中扶植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把95%的资金提供给大企业。

        产学研联盟方面:1986年,韩国政府将4M DRAM列为国家项目,并成立了产学研联盟,韩国三大半导体制造商:三星、LG 和现代结盟进行技术开发,6 所国内顶尖高校参与研究,政府成立电子与电信研究所(EM)进行中间协调。1986-1989三年间,研发项目共计投入1.1亿元,韩国政府承担了其中57%的研发经费。

图表:韩国在 DRAM 产业的赶超
 
图表:三星从进入落后到遥遥领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2025年随着关税战不断升级,中美双方都宣布对原产于两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一环,集成电路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在DRAM和NAND Flash两种存储芯片市场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在这两个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4%、28%和23%。

2025年06月23日
碳化硅(SiC)行业将迎变革 新需求快速涌现

碳化硅(SiC)行业将迎变革 新需求快速涌现

由于SiC衬底生产工艺壁垒高,生产良率较低,全球产量具有明显的瓶颈,因此其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此外,外延片的参数性能会受到SiC衬底质量的影响,其本身也会影响下游器件的性能。由此可见,SiC衬底及外延片是SiC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行业的附加值向上游集中。

2025年06月19日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创新高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潜力巨大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创新高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潜力巨大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3,58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出口金额为1,59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0%,出口增速超过进口增速。受益行业国产替代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出口/进口金额比值逐步提高,从2011年的19.14%提升至2024年的44.47%。

2025年05月14日
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 汽车智能化推动我国毫米波雷达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 汽车智能化推动我国毫米波雷达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发展改革不断推进,毫米波雷达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ADAS系统。2021年我国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已达1274万颗,展望未来,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将不断扩大,2026年出货量有望超7000万颗。车载毫米波雷达数量也快速增长,2024年前端安装总量达到了2341万颗。

2025年05月14日
六维力矩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打开应用新场景

六维力矩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打开应用新场景

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规上工业机器人产量55.6万套,同比增长14.2%。

2025年04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