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3D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图)

        苹果布局3D视觉多年,进入技术成熟期

        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布局3D视觉。2012年以来,3D视觉开始受到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的重视,包括苹果、微软、英特尔、谷歌、索尼、三星等公司纷纷加码3D视觉,如2012年左右,微软收购了3D-TOF相机公司canesta和3dv;2013年,英特尔推出RealSense实感技术,谷歌推出ProjectTango项目,苹果收购结构光先驱PrimeSense;2015年索尼收购了3D视觉综合技术供应商SoftKinetic,Facebook旗下Oculus收购3D手势识别公司Pebbles。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的王者,苹果公司投入最为积极,早在2010年左右便开始在3D视觉方面展开布局。2010年9月苹果收购了瑞典三维图像识别公司PolarRose;2013年11月以3.6亿美元收购了3D视觉结构光方案先驱PrimeSense,获得大量专利和技术;在2015年之后,在3D视觉、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苹果先后收购了Linx、Faceshift、Emotient、FlybyMedia、RealFace等多家公司,形成了全面的产业布局。

 
表:苹果在3D视觉领域的布局

        通过收购结构光先驱PrimeSense,苹果掌握了3D视觉最核心的技术。以色列科技公司PrimeSense是全球知名3D视觉方案供应商,于2006年研发出结构光3D传感器,是3D视觉结构光方案的先驱,随后成功应用至微软Kinect1代(2010年)、华硕Xtion(2011年)等产品中。

 
图:Kinect一代内置PrimeSense3D传感器

 
图:PrimeSense3D传感器Capri

        通过对Linx、Faceshift、Emotient、FlybyMedia、RealFace等多家公司的收购,苹果已经为3D视觉领域搭建了完善的生态体系。例如LinX的多摄像头技术、Faceshift的面部表情识别技术、RealFace的人脸识别技术等。

 
图:LinX微小多相机产品

 
图:LinX摄像头能获取景深信息

 
图:Faceshift面部表情捕捉技术

 
图:RealFace人脸识别技术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3D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自2013年收购PrimeSense之后,苹果推动PrimeSense的3D体感传感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在3D视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推出技术升级和专利布局,希望未来可以将其装配到TV、PC上,最终可以用在苹果核心的iPhone/iPAD系列产品上。

 
图:2015年苹果3D手势控制技术专利

 
图:2015年苹果3D手势控制专利-辨别视频中的物体

        例如,2015年4月,美国专利局公布苹果3D手势控制技术专利,是一种能够精确识别人手手势的3D机器视觉系统。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算法精确地识别用户的手势。2015年10月,苹果公司关于手势和面部识别的专利再次出现,当用户与他人通过视频相关的应用(如视频)进行互动时,他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将视频画面中特定对象保存为本地图片,这需要3D视觉技术才可以完成。

        2016年7月,苹果公布新型3D手势控制专利,是一个3D图像投影仪,内嵌在一个诸如iPhone手机这样的iOS设备上,可以识别出用户的手势操作,由此可以作为把手势作为游戏的控制杆或者控制器。

 
图:2016年苹果3D手势识别专利结构图

 
图:2015年苹果“低门槛面部识别”专利

        2015年7月,美国专利局批准了一项苹果提交的面部识别专利,名为“低门槛面部识别”,基于前置摄像头捕获的图像,然后图像处理器对该图像进行处理,随后便与存储在参考模块中的图像进行对比。

 
图:2017年苹果3D手势识别专利图

 
图:2017年苹果3D人脸识别专利图

        2017年3月苹果发布3D视觉新专利——利用景深信息进行人脸识别,该专利有望用于下一代iPhone的3D相机系统,该专利的部分技术出自PrimeSense公司。

        可以说苹果公司在3D视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度的布局,一方面收购行业内优秀的公司,进行技术布局和生态建设,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技术,发布专利,进行专利布局。苹果的目标就是引领3D视觉发展趋势,从而牢牢占据技术制高点。可以说,在2013年收购Primesense之后的四年时间里,苹果对3D视觉技术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储备,我们认为苹果移动端3D视觉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液冷市场快速发展,冷液分配装置(CDU)前景向好

我国液冷市场快速发展,冷液分配装置(CDU)前景向好

液冷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被广泛认为是解决散热挑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液冷市场可突破千亿规模。

2025年11月06日
中国变压器产业优势明显,海外电力设备需求旺盛

中国变压器产业优势明显,海外电力设备需求旺盛

全球电力系统升级迭代需求显现,带动变压器需求大涨。与此同时,中国变压器出口量实现快速增长。国外变压器企业扩产动作相对缓慢,而中国变压器产量丰富,并且变压器厂商具有原材料供应稳定、生产成本低、技术能力强等优势,将迎来出口黄金期,产品出海动力足。

2025年11月04日
国内存储芯片市场占比持续提升,AI驱动下存储需求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国内存储芯片市场占比持续提升,AI驱动下存储需求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我国存储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约为3943亿元,2024年约为4267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580亿元。目前存储芯片市场主要以DRAM和NANDFlash为主。其中,DRAM市场规模最大,占比约为55.9%,NANDFlash占比约为44.0%。

2025年11月04日
中国为模拟芯片最主要消费市场,政策指引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中国为模拟芯片最主要消费市场,政策指引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模拟芯片下游多元分布,汽车与通信市场领跑成为主要增长引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下游应用领域中,消费电子占比约37%,为722亿元;泛能源市场规模为507亿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371亿元,通讯市场规模为292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上,日韩企业更倾向于硫化物体系,欧美企业更偏向于氧化物和聚合物,我国的技术路线选择相对更加多样化,但是最主流的仍然是硫化物和氧化物。根据市场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固态电池企业选择硫化物的占比为38%,选择氧化物的占比为32%,选择聚合物的有22%。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国产企业如福斯特、容大感光、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逐渐崛起,其技术和产品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占据一定份额,并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而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内企业也有着越来越好的市场表现,截止2024年我国感光干膜产量约为7.76亿平方米,20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