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养老主要包括六大领域: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信息化养老服务。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主要有三大服务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其中居家为主流服务模式,占比高达90%。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始于2010年,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五大阶段:起步、探索、试点、示范、爆发。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处于爆发阶段,创新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投融资市场十分活跃。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银发经济”的兴起,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业迎来良好机遇。
时间 |
颁布 主体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8年 |
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 |
《关于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
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通知安排。 |
2019年 |
国务院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
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运用互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探索建立老年人补贴远程申报审核机制。 |
卫健委、民政部等 |
《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
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健康检测监测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进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医疗建设。 |
|
市场监管总局 |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
我国养老服务领城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红线”。 |
|
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 |
《关于开展第三批智慧键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
对智慧养老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乡镇(街道)进行公示。 |
|
2020年 |
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 |
《关于开展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
支持建设一批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示范基地。 |
在政策要求下,我国智慧养老相关试点示范工作不断开展,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卫健委累计发布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名单,我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2个。其中,浙江、四川、山东占据前三,示范基地数量分别为9个、8个、6个。

同时,在政策利好驱动下我国慧养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养老产业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规模约为3.22万亿元,在养老产业中渗透率约为43.22%,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渗透率也将保持持续提升。

众多企业也纷纷入局致力于发展智慧养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营范围涉及“智能养老”或“智慧养老”的企业有400多家,其中广东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是智慧养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
企业名称 |
简介 |
阿亦睿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提供机器人在商用及家庭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为医疗养老等十多个行业定制化开发了数十套商用服务机器人方案。 |
成都麦杰康科技有限公司 |
是一家专注智慧养老服务的公司。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养老管理系统,为中高端养老机构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 |
福建微尚信意科技有限公司 |
致力于养老生活服务的探索,主打产品为“微尚网络养老院”,通过可穿戴设备移动应用等提供智慧养老服务。 |
上海清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是专注于设计和研发智能家居硬件软件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
北京智老科技有限公司 |
专为中国老年市场推出一款智能化服务设备-移动云服务养老终端。 |
北京思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专注于智能康复医疗及自动智能技术,致力于将康养医疗及养老行业与移动互联网进行结合。 |
但同时,企业在布局智慧养老产业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等。

对此,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行业还需不断加快“适老性”智慧健康技术产品研发、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标准检测评价体系,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