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推动力量。韩国电影院线行业的形成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院线市场分为专门放映外国电影和韩国电影两种形式。但后来伴随韩国国产电影数量的下降和银幕配额制的实施,这两类影院的边界实际上较为模糊。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院线经营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进入60年代,韩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时期,全国影院数达659家。但随着娱乐方式多元化和美国影片的冲击,韩国电影业在70年代遭遇重创,1976年影院数减至541家,观影人次也锐减至1969年的三分之一。这一时期,由于都市人口向郊区扩张且较为集中,韩国首轮影院(开封馆)数量锐减,而二轮及二轮以后的影院(再开封馆)更为受宠。(注:分线发行模式下,一些大片在上映时会选择首先在首轮影院中放映,而后才会在二轮及二轮以下的影院中放映。)
80年代,韩国政府放宽了电影放映行业限制,允许市场主体自由建立未满300席的小型影院,并允许外国电影进口自由。小型影院受此影响快速崛起,首轮及二轮影院也加速向多厅影院方向发展,大大促进了电影多元化放映的发展进程。
1995年,韩国政府颁布“电影振兴法”,建立了影片等级制度,并通过“电影放映限额制度”保护本土电影放映量,韩国电影业从此进入稳定繁荣的发展期。1996年到2005年,韩国国内影院银幕数从511块快速增至648块,CJ-CGV、美嘉和乐天三大院线在2005年已控制了全国47.9%的银幕。根据2017年最新数据,韩国三大院线公司CGV、乐天和美嘉分别拥有银幕数达1085块、810块和650块,合计占全国银幕总量的92%,行业已基本由前三甲垄断。
2美国院线行业:并购中小院线加速整合,三巨头银幕占比近半
美国院线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行业垂直垄断的建立:1905年,美国第一家镍币影院成立,这一时期的影院行业中个体投资格外活跃,市场高度竞争。为了吸引中产阶层,放映商们开始组建更豪华的“电影宫殿”;而“连锁”的风靡也影响到了影院行业,院线规模开启全国性扩张,推动美国电影放映市场迅速走向垄断化。好莱坞制片商和院线放映商结盟,形成了五大电影公司。每家制片厂不仅拥有自己的编剧、导演、演员、片场和洗印厂等,还拥有自己的院线以保证产品上映。“垂直整合”时期,五大制片商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联合行动,采取多轮次发行和放映。
2)垂直整合体系瓦解,多厅影院兴起:20世纪40年代末,“派拉蒙法案”的颁布令电影公司不得不卖出旗下院线,来自新兴的电视媒体的冲击则进一步加速了美国电影产业垂直整合体系的瓦解。此时,制片和发行纵向一体化联合,并以此形式来对接院线公司。好莱坞制片公司一边减少影片产量,一边采取“饱和式”发行,将影片同时在数量众多的影院中上影并加以轰动性的广告宣传,以期在短期内斩获巨额票房。伴随美国社会“郊区化”发展,此前的“电影宫殿”式影院逐渐被围绕购物中心建设的“多厅影院”所取代,院线行业快速洗牌。
3)行业整合期,院线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的政策监管相对放松,大制片厂再次涉足院线领域并重新开始垂直整合。伴随人口增长和外扩,巨型多厅影院自70年代末开始迅速崛起,大型院线公司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开始进行大规模并购。这一阶段,行业兼并和联盟此起彼伏,行业集中度得以快速提升。
2006~2017年,北美影院数由5543减少至5398家,银幕数由37765块增长至39789块,整体市场增速放缓,几大院线依靠收购和改造影院实现市场集中度提升。回顾AMC和Regal的发展历程,都是通过收并购中小院线实现了快速扩张。2015年以来,AMC加快收并购的速度,2016年7月,AMC宣布以9.21亿英镑并购欧洲Odeon & UCI院线;12月,AMC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院线Carmike院线;2017年1月,AMC宣布以9.3亿美元收购北欧最大院线Nordic;2015~2017年收购银幕数分别为410块、5201块、736块。AMC通过收购排名第四的Carmike,超过Regal成为北美最大院线,同时通过收购欧洲两大院线完成全球化布局。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