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4月石油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中国报告网讯: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4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产值和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增速明显加快;石油和化工市场总体平稳,产销基本顺畅,价格保持稳中上扬态势;行业投资平稳增长。

  产值创历史月度新高
  截至4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5601家,当月实现总产值7162.22亿元,创年内和历史同期月度新高,同比增长42%。其中,新产品产值382.3亿元,同比增长51.1%。分行业看,4月份,炼油行业产值为2020.4亿元,同比增长61.7%,增速继续领先其它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产值为781.6亿元,同比增长56.7%;化工行业增速为33.3%,总产值4210.5亿元。1-4月,国内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增速在50%以上的省市区有8个,依次为新疆、福建、黑龙江、上海、天津、陕西、江西和辽宁。分注册类型看,1-4月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产值分别增长45.4%、42.4%和45.9%,但增速较一季度均有所放缓。

  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4月份,联合会跟踪的78个(种)重点石化及相关产品产量显示,产量同比增长和持平的产品有71个(种),下降的有7个(种)。4月,全国原油产量1626.2万吨,同比增长4.2%;天然气产量7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7%;化肥产量593.3万吨,同比增长1.6%;农药产量25.9万吨,同比增长17.2%;乙烯产量108.1万吨,年内首次突破百万吨,同比增长26.1%;合成树脂产量373.8万吨,同比增长23.9%;轮胎外胎产量7297.7万条,增长33.2%。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炼油行业装置开工率约为85.5%,乙烯装置开工率约为90.1%,烧碱和纯碱装置开工率分别约为72.4%和83.5%,磷肥装置开工率约为79%,电石行业装置开工率约为76.1%,甲醇装置开工率约为44%。

            2011-2015年中国有机肥料市场运行格局与投资机遇分析报告

  价格总水平上升产销顺畅
  今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不断走高,但化工行业价格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上升较为迟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石化行业价格指数显示,4月份,全行业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23.8%。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价格上升59.4%,石油加工和化工行业同比分别上升28.9%和6.8%。4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品销售率为99.19%,同比提高0.55%,产销衔接较好。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进口贸易,已突破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1037.6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进口753.16亿美元,同比增长93.1%;出口284.5亿美元,同比增长38%;贸易逆差为468.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9%。在进口产品方面,原油、合成树脂、有机化学品位居前三位;在出口产品方面,橡胶制品、有机化学品、石油制品和专用化学品增速最快。

  需求攀升石油对外依存度扩大
  据统计,一季度,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10595.6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7.4%,对外依存度达54.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6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乙烯表观消费量304.6万吨,同比增长15.4%。此外,硫酸表观消费量增长24.8%,烧碱增长31.4%,纯碱增长37.1%,甲醇增长23.7%,合成树脂增长22.8%,化肥增长11.9%,轮胎增长32.8%。

  投资平稳增长新项目增速减缓
  1-4月,全行业累计投资2291.4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减缓4.7%,但比一季度加快了0.9%。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增长6.2%,炼油行业下降5.3%,化工行业增长15.6%,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下降48.7%,无机盐制造行业增长61%,磷肥行业增幅达97.4%,复混肥行业增长38.8%,染料制造行业增长53.7%,橡胶制品行业增长28.2%。1-4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新开工项目2670个,同比增长5%,增速减缓11.6%。其中,炼油行业增长20.1%,化工行业增长5%,油气开采行业下降11.6%,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下降40.9%。

  预计二季度行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平稳较快增长走势,但增速较一季度将会明显放缓。当前行业经济运行面临人民币汇率、资源税、房地产调控政策、水、电和天然气价格变动等外部影响预期,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进口压力增加、国际经济环境变数增多,国内市场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尽管如此,行业经济继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行业迎接挑战的整体实力也在日益增强。

  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70-80美元/桶,预计二季度全行业总产值将达2.1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1%,增幅较一季度回落约16%。其中,化工行业增长约25%,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增长约49%,石油加工行业增长约48%。预计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产值增幅约为38%。

  主要产品产量和表观消费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放缓。二季度,预计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2%左右;天然气增幅在12%左右;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分别增长约13%和9%;乙烯增长约30%;化肥增幅在1%左右。预计二季度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约为1.1亿吨,同比增长10%;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1.05亿吨,增长9%;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5850万吨,增长7%;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310万吨,增长15.6%;硫酸表观消费量约为1700万吨,增长9%;烧碱和纯碱表观消费量分别约为480万吨和490万吨,分别增长2%和16.4%。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继续相对疲软,世界经济回升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市场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加之大量新增产能的投放和国外产品的冲击,对石化市场价格将形成强大压力;另一方面,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强劲上涨,对价格又形成了大力支撑。因此,近期石油和化工行业市场总体可能出现高位震荡走势。其中,化肥市场将继续低位徘徊;无机化工原料市场将以稳为主,可能呈稳中上扬走势;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市场可能出现震荡加剧的行情。总体看,石化市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液化石油气(LPG)行业现状分析 产需保持增长 对外依存度较高

我国液化石油气(LPG)行业现状分析 产需保持增长 对外依存度较高

液化石油气是在炼油厂内,由天然气或者石油进行加压降温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液化石油气是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民用燃气和化工领域,分别占比25.8%、44.7%。随着化工及生活生产对液化石油气需求增多,我国液化石油气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多。

2022年04月24日
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现状  政策利好  UCO已上线交易  国内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现状 政策利好 UCO已上线交易 国内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生物柴油是由可再生的油脂经过酯化或酯交换工艺制得。狭义来讲,生物柴油是指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籽油等)、动物油(如鱼油、猪油、牛油、羊油等)、废弃油脂或微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经酯转化而形成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2022年04月11日
上游带动石脑油行业产量持续上升 但供给缺口仍较大 对外依赖度较高

上游带动石脑油行业产量持续上升 但供给缺口仍较大 对外依赖度较高

石脑油是指原油中从常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即初馏点)到200℃(或180℃)之间的馏分。石脑油的上游主要是原油、氢气、催化剂行业,下游则主要包括乙烯、沥青、对二甲苯、成品油等行业。

2020年11月18日
我国成品油行业现状及竞争:供需矛盾显现 中石油中石化龙头优势明显

我国成品油行业现状及竞争:供需矛盾显现 中石油中石化龙头优势明显

成品油按照《成品油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第四条称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在2020年11月5日,发改委发布通知,24时将下调汽柴油限价,每吨汽油下调160元、柴油下调150元。这是今年第五次油价下调,本次调价也是2020年第二十一次调价。

2020年11月16日
全球炼油市场供给端增长缓慢 疫情或倒逼行业新进“洗牌”期

全球炼油市场供给端增长缓慢 疫情或倒逼行业新进“洗牌”期

炼油是将石油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生产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柴油等燃料油,副产物为石油气和渣油,比燃料油重的组份,又通过热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化学转化为燃料油,这些燃料油有的要采用加氢等工艺进行精制。截止2019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达到17383亿桶,增速放缓。

2020年09月18日
中国液化石油气行业供需端双向发力 山东省产量为何遥遥领先?

中国液化石油气行业供需端双向发力 山东省产量为何遥遥领先?

以液化石油气产量第一大湿山东省为例,山东省除了原油资源丰富外,地炼加工能力同样突出。目前,山东省除济宁、泰安、莱芜、枣庄、聊城和威海6市没有炼化企业外,其他各市均有布点,其中东营、潍坊、淄博、滨州聚集了37家地炼,炼化能力14526万吨,占总数的73%。

2020年09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