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国内外宠物食品行业竞争格局、定价策略及营销渠道的分析


         从中外宠物行业规模、增速看中国企业海内外布局策略。国际宠物市场规模大、增速慢;中国市场规模小、增速快。为了保证稳定的盈利、现金流,并分享中国蓝海市场的大蛋糕,中国企业的主流策略是“两条腿走路”——以食品为例,在国际上市场做 ODM、OEM(中宠股份、佩蒂股份、乖宝以零食为主,福贝以主粮为主),同时布局并发力国内市场。由于发达国家市场增速较慢,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靠抢占竞品的市场份额取胜。抢占市场份额策略有二:一靠研发取得新产品(如佩蒂股份的植物咬胶),二是低成本、低价格策略(较难做出差异,有时为了低价抢份额可能会侵蚀企业利润)。国内市场进口替代是未来的趋势,出口转内销是众多宠物企业的重要战略(相对全部内销的企业,出口+内销的企业的产品品质相对更有保证)。目前国产品牌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是兵家必争之地,预计 3-5 年内是重要的格局重塑窗口。 
         
         从消费者分类看产品定价策略。通过与养宠者访谈,我们将消费者大概分为五类:进口品牌的绝对拥护者、盲目的进口品牌消费者、考虑性价比的国产品牌消费者、低端产品消费者、剩饭剩菜喂养宠物者。针对以上五类消费者,本土企业均有可能的对策:(1)看重的是国际标准的原料、检验,可通过国外建厂、生产,以国际标准返销国内;(2)进行消费者教育,占位中高端,实现进口替代(如比瑞吉、乖宝);(3)以平价策略获客(如疯狂的小狗);(4)消费升级后可转向前两种消费习惯,政策加强监管可能是促使其转化的外部催化剂;(5)专用宠物粮的渗透率约为 20%,远低于美国 90%,依靠消费升级、养宠观念的变化进行转化。进口品牌的绝对拥护者转化为国产品牌的可能性较小,且这部分消费者占比不高;低端产品和剩饭剩菜喂养者的消费习惯改变依赖于自身消费升级,企业的努力效果不大;中间两类消费者是可以转化的重点突破对象,因此中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平价产品精准营销是本土企业主要机会。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从产品品类、定价看公司多品牌战略。以宠物龙头企业 Mars 为例,旗下品牌包括宝路(狗粮)、伟嘉(猫粮)、皇家(收购,专用配方粮)等多品牌,主要品牌建设以品类区分。国内企业也在进行多品牌建设,如中宠股份旗下品牌包括顽皮、Happy100、Dr.Hao 等 8 大自主品牌;乖宝旗下包括麦富迪、湿鼻子等子品牌(其中麦富迪是主要品牌,约占内销收入的 80%)。中宠的品牌分类结合不同渠道的产品定位、产品品类多方面,乖宝的品牌主要以不同渠道的产品定位区分。多品牌战略有利于覆盖更多渠道与更多消费者,同时应注意单一品牌曝光度降低的风险。 
         
         从电商崛起看渠道建设策略。中国宠物行业(食品尤其如此)表现出“强渠道、弱品牌“的现象,玛氏(包括皇家)、雀巢等国际品牌,比瑞吉等国产品牌的成功均曾借助强势的经销商渠道。但是这种趋势随着电商崛起正在被弱化。2013 年以来,线上渠道爆发、国产品牌占比逐步提升(2013-2016 年国产品牌占比由 32%提升至 46%,此前较为稳定)。电商崛起催生了类似疯狂的小狗的平价品牌爆发(几乎全部来自线上,预计 2017 年实现销售额 4 亿元,远超行业增速)。乖宝内销部分的接近 50%来自线上,比瑞吉也在增加线上比例,中宠股份近期投资粉橙,积极布局线上渠道建设。 
         
         从养宠渗透率看精准营销、社交营销策略。目前中国家庭养宠渗透率约 6%,美国约 60%,日本更具可比性,渗透率约为 20%~30%。由于养宠渗透率低,宠物商品不同于一般快消品,其目标客户在人群中的占比较低。因此一般的电视、网络广告不适用于宠物行业(此前皇家用地铁广告进行大范围地推,效果不差,但性价比并不高,尤其不适合资金有限的本土宠物企业)。精准营销(如微信定向推送、冠名宠物类综艺节目)、社交营销(宠物网红、自带宠物流量的抖音)等都是性价比较高的营销策略。 
         
         总结:宠物行业方兴未艾,本土龙头企业尚在孕育中。各家企业“各显神通”,从海内外布局战略、产品定价策略、品牌战略、渠道建设策略和营销策略上都在进行不同的尝试。 
         
         落实到投资,A 股投资标的稀缺,主要集中于宠物食品。准备 IPO 的包括上海比瑞吉、聊城乖宝等均主营宠物食品,且内销比例高于佩蒂股份、中宠股份。宠物医疗:瑞普生物(主业经济动物,投资瑞派宠物医院)。此外,新三板有瑞鹏股份(宠物医院,目前连锁医院接近 300 家,宠物医院本身可能并非高盈利资产,但是医院是连接宠物各方面的重要平台)。
         
图表:美国宠物食品规模大、增速较为稳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中国宠物食品规模小、增速快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犬粮品牌成交量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犬粮价格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海内外品牌占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国内市场电商渠道重要性凸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农业现代化新动力、新趋势——订单农业 市场新型模式发展前景向好

农业现代化新动力、新趋势——订单农业 市场新型模式发展前景向好

近年来,国家层面也继续实施多项补贴政策,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及东北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相关企业超100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

2025年09月02日
中国进口玉米不断减少,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相对宽松

中国进口玉米不断减少,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相对宽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71亿亩,比上年增加782.7万亩,增长1.2%;玉米单产439.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0公斤,增长0.9%;玉米产量约为2.95亿吨,同比增加607.46万吨,增长2.1%,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29日
我国苹果产业优势明显,浓缩苹果汁出口前景向好

我国苹果产业优势明显,浓缩苹果汁出口前景向好

供应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全国苹果产量为5128.51万吨,同比小幅增产3.39%,随着亩产水平的恢复,其中2024-2025产季同比增幅最大的为甘肃产区,而山西产区由于花量稀少、花期高温及降雨等影响,产量则呈现减产趋势。山东产区产量呈现微增,陕西产区产量呈现小幅减产。

2025年08月28日
中国宠物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4000亿元

中国宠物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4000亿元

分宠物种类来看,我国宠物猫消费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宠物犬。2024年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为1445亿元,同比+10.7%;而2024年宠物犬消费市场规模为1557亿元,同比+4.6%。从细分板块来看,宠物食品、宠物医疗是宠物行业前两大子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585亿元、841亿元,占比分别为52.8%、28%,

2025年08月22日
国家高度重视高标准粮仓建设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管理逐渐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国家高度重视高标准粮仓建设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管理逐渐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重点。在农业中,粮食又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的发展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5年07月19日
Z世代重塑宠物经济 我国宠物市场崛起

Z世代重塑宠物经济 我国宠物市场崛起

我国家庭养猫渗透率从2010年的2.7%快速提升,2019年后增长相对趋缓,当前养猫渗透率为18.2%。我国家庭养犬也快速渗透,2019年达到高点(18.4%)后小幅回落,当前养犬渗透率为17%。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虾苗养殖行业已进入自主创新与育种崛起阶段 市场稳增 产品多元化发展

我国虾苗养殖行业已进入自主创新与育种崛起阶段 市场稳增 产品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高品质、特色化虾苗的需求逐渐上升,推动了虾苗市场价格的水涨船高,全国虾苗养殖量稳定增长。2020至2024年,全国虾类育苗总量从1.20万亿尾增长至1.76万亿尾。

2025年05月22日
2025年中国数字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智慧农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

2025年中国数字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智慧农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数字基础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5G基站覆盖田间地头,AI虫情监测准确率达95%,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农业“标配”,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推动技术集成与产业协同。

2025年05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