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格局
(1)黄羽鸡行业竞争格局
①企业间生产规模差异大,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我国肉鸡养殖行业集中化程度相对较低,规模化养殖场数量相对较少。2013年、2014年、2015年养殖规模在100万套以上养殖场数量占比不足0.01%。
我国黄羽肉鸡行业的规模化经营起步较晚,目前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黄羽肉鸡生产企业,温氏股份2014年度、2015年、2016年实现商品鸡销售量分别达到6.97亿只、7.44亿只、8.19亿只(数据来源:《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而同期全国商品代黄羽肉鸡销售量约为36.50亿只、37.30亿只、39.07亿只(数据来源:中国禽业发展报告),分别占比为19.10%,19.95%,20.96%。作为国内第二大黄羽鸡养殖企业,同期公司黄羽鸡销售量分别为1.78亿只、1.93亿只、2.32亿只,占全国商品代黄羽鸡销售量的4.88%,5.17%,5.93%。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蛋鸡养殖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与此同时,我国肉鸡行业养殖环节的行业集中度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首先,由于市场容量随肉鸡代次递延呈现逐级放大趋势,行业集中度则随肉鸡代次递延而下降,即祖代肉种鸡养殖集中度大于父母代肉种鸡中度大于商品代肉鸡。产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其次,由于各级政府对于规模化养殖父母代肉种鸡养殖集、集约用地等政策及肉鸡养殖环节集中度呈逐步提升趋势。
②产业链延伸导致业务竞争领域扩大,促进一体化经营战略
经营业务集中于种鸡养殖、商品代肉鸡养殖或屠宰加工等单一业务环节的企业,容易受原材料价格、疫病、市场情况、消费者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业绩容易出现周期性或突发性的波动。一体化经营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能够有效规避产业链内部的风险,降低企业业绩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随市场与行业的发展,国内实力较强的祖代肉种鸡、父母代肉种鸡、商品代肉鸡养殖企业逐渐向下游延伸至屠宰加工业务,大型肉鸡屠宰加工企业也开始向上游延伸,涉足肉鸡养殖业务。
随着我国居民对鸡肉需求的稳步增长,以及下游屠宰加工企业之间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为了增强行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未来我国黄羽鸡养殖行业集约化、规模化以及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趋势将愈加明显。
③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黄羽鸡产业的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推进标准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鸡舍内设备设施的标准化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对鸡舍内温度、湿度等内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养殖环境有待改善,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及国家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很多黄羽鸡养殖企业出于质量控制、疾病防控等因素考虑,逐步将传统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向“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方式转变。
④生产消费区域性特征明显,市场向华中方向等区域加速延伸
黄羽肉鸡的生产和消费分布区域性特征明显。广东和广西是我国黄羽肉鸡生产排名第一、第二的主产省份,也是主要的消费地区;其次,江苏、浙江、安徽也有较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我国北方区域由于消费习惯等原因,黄羽鸡消费量相对较少,消费习惯有待进一步引导。
近年来,黄羽肉鸡市场向长江中上游等华中方向延伸的速度持续加快。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黄羽肉鸡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黄羽肉鸡消费市场逐渐成熟。同时,两广以外的黄羽肉鸡生产企业持续推进自主品种的开发选育工作,另外,部分黄羽鸡养殖龙头企业开始在北方市场尝试进行市场拓展,如温氏股份及本公司己经在山东、河南等地设立子公司,并开发了适应北方市场养殖环境及消费习惯的黄羽鸡品种,积极引导部分北方省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生猪行业竞争格局
①国内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较慢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具有小农生产特点。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有一定发展,然而养殖规模1万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占比仍不足1%,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较慢。
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是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散养农户由于布局分散、缺乏市场前瞻性、依靠经验决定生产等因素,往往无法判断未来市场行情,养殖存栏量波动较大,最终造成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另外,散养环境下猪肉质量和安全无法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追溯,易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
②生猪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众多散养户与少数大规模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大规模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较小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主体仍以散养农户为主:2013年、2014年、2015年,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下的养殖场数量占比均在94%以上。生猪养殖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散养农户与规模化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
首先,相对于散养农户,规模化养殖企业具有成本优势,生猪成活率较高,饲料成本相对较低,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同时,下游猪肉食品制造企业和屠宰企业首选有质量保障的规模化养殖企业产品,规模化养殖企业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另外,国内大型猪肉食品生产企业需求量远远超过规模企业的产量,导致大规模生产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较小。
③生猪养殖上下游大型企业进入该行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一体化生产
目前己进入生猪养殖的上游企业,主要是饲料或兽药生产企业,包括:新希望、中粮集团、正虹科技、天邦股份、正邦科技、正大集团等;进入生猪养殖的下游企业,主要是屠宰和猪肉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唐人神集团等。
市场状况
鸡肉和猪肉是我国居民喜爱的主要肉类食品,在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肉鸡养殖和生猪养殖也是我国农村家庭主要的副业。
(1)鸡肉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①世界鸡肉产量及消费量
近年来,虽然受到禽流感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世界鸡肉产量、消费量依然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1年全球鸡肉产量达到8,135万吨,2016年增长到8,95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4%并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全球主要的鸡肉生产区有美国、巴西、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2016年上述主要生产区的产量分别为1,828万吨、1,361万吨、1,270万吨、1,107万吨、420万吨、375万吨。其中美国是世界第一大鸡肉生产国,2016年鸡肉生产量占比为20.42%;我国为第三大鸡肉生产国,2016年鸡肉生产量占比为14.18%02012-2016年,世界主要鸡肉生产国家或地区鸡肉产量及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②国内鸡肉产量及消费量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3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禽流感等外部因素影响,我国鸡肉年产量及消费量略有下降;2015年较2014年有所增长,产量增长率为3.08%,消费量增长率为3.41%;2016年较2015年略有降低,产量增长率为一5.22%,消费量增长率为一4.16%。
图:2014-2016年我国黄羽肉鸡与白羽肉鸡养殖规模
③市场发展趋势首先,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有助于拉动国内鸡肉消费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居于世界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744,12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2,363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国内居民肉类消费将随居民收入水平同步快速增长。鸡肉作为国内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其消费量将随着国家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及消费提高、肉类消费需求的提升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态势。
其次,国内鸡肉消费量增长的市场空间巨大。我国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美国人均即烹鸡肉年消费量为51.4千克,新西兰为43.6千克,巴西为38千克,与中国大陆居民饮食习惯类似的中国香港为34.9千克、中国台湾地区为32.9千克,远高于我国大陆地区9.9千克的水平。
另外,饮食理念的转变有助于鸡肉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升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逐步影响着包括饮食理念在内的居民生活理念。在满足基本能量摄取的同时,美味、健康成为居民对食物的更高需求。尤其是健康因素,日益成为居民在选择食物时考虑的重点因素。黄羽鸡肉历来是我国居民公认的滋补、美味肉类,相对于猪肉、牛肉等红肉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随着居民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化,鸡肉作为主流健康型肉类消费品之一,市场份额仍将进一步提升。
(2)猪肉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①世界猪肉产量及消费量
2011年全球猪肉产量达到1.04亿吨,2016年增长到1.08亿吨,猪肉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76%。全球主要的猪肉生产区有中国、欧盟、美国、巴西、俄罗斯和越南,2016年上述主要生产区的产量分别为5,185万吨、2,335万吨、1,131万吨、371万吨、277万吨和253万吨。我国作为第一大猪肉生产国,2016年猪肉产量占比为47.92%02012-2016年,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家或地区猪肉产量及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1年全球猪肉消费量达到1.03亿吨,2016年增长到1.08亿吨,猪肉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95%。全球主要的猪肉消费区有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巴西和日本,2016年上述主要消费区的消费量分别为5,407万吨、2,006万吨、945万吨、316万吨、281万吨和259万吨。我国作为第一大猪肉消费国,2016年猪肉消费量占比为50.06%02012-2016年,世界主要猪肉消费国猪肉消费量、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②国内猪肉产量及消费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以来我国商品猪出栏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从2005年的60,367万头增长至2015年的70,825万头,年复合增长率达1.61%。
2012-2014年,国内猪肉产量及消费量持续增长,产量年增长率为3.03%;消费量年增长率为3.08%;2015年较2014年有所下降,产量增长率为一3.25%消费量增长率为一2.63%;2016年较2015年有所下降,产量增长率为一5.50%,消费量增长率为一2.87%。
2016年国内生猪供给存在缺口、国内外价差扩大,猪肉进口量有所增加。但从过往长期看,我国猪肉进口量常年保持低位,且我国猪肉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我国猪肉进口以用于加工制品的冻品为主,而我国居民猪肉消费的习惯以鲜肉为主。另外,猪肉进口受限于进口检疫流程严格、冷库容量有限、国外供给相对有限等因素。因此我国猪肉目前仍以自给为主,进口猪肉对国内鲜肉市场影响不大。
③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猪肉消费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伴随国民收入逐步提升和人口结构转变,国内猪肉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从国民收入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744,12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副食品,猪肉消费长期占肉类消费比重60%以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将直接提高猪肉消费水平。从消费群体上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远低于城市居民。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逐步转换为城镇居民,同时全国人均消费水平稳步提升,猪肉消费总量将有望持续增长。
其次,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正逐渐向重视食品安全和偏好高品质方向发展,有利于一体化发展、食品安全可追溯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发展,有助于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行业竞争状况进一步改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