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生猪养殖规模化推动产业结构大变迁

        生猪养殖与白羽鸡养殖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规模化程度的不一样。白羽鸡养殖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而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这也就意味生猪养殖比白羽鸡养殖,在周期性之外还多了一层成长的属性,即:规模化企业通过产能快速扩张,抢夺散户退出的巨大市场空间。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盈利现状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养殖规模化快速发展 
        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技术的进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人口的逐渐减少,人力成本迅速提升,这就意味着养殖户只能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才能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来抵消放弃对外打工的机会成本,例如,假设外出打工年收入为 4 万元,按生猪头均 200 元净利计算,需年出栏 200 头以上才能弥补打工的机会成本。若外出打工年收入达到 8 万元,则低于 400 头的年出栏规模,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养殖机会成本的上升,是推动养殖规模化的直接动力。 

        在描述规模化发展程度之前,我们先对规模化养殖场做一个定义。按一个产业周期 200 元 /头的历史盈利在计算,年出栏 100 头以下的养殖户都不是职业养殖户,养殖更多的只是副业。因此,我们定义年出栏规模不足 100 头的群体为散养户。 

        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农户夫妻两人的家庭农场,在不使用雇工的情况下,一般最多能够养殖年 500 头左右的生猪出栏。而 500 头的生猪出栏规模的盈利能力,也基本上可以弥补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随着设备的更新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家庭农场养殖规模有可能达到 1000 头左右。当前阶段,我们定义年出栏 100-499 头的群体为家庭农场式的专业养殖户。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都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的投资额均在千万元以上。这种投资规模,一般均属于公司化、集团化运作。因此,我们定义万头以上猪场为大规模养殖场。 

        而夹在专业养殖户及大规模养殖场中间的,年出栏 500-10000 头的养殖场,我们定义为中小规模养殖场。更细致一点的划分,年出栏 500-2999 头,投资规模 300 多万,属于小规模养殖场。年出栏 3000-10000 头,属中等规模养殖场。 

        由于畜牧业协会统计的只是场户数及其比例,为了更好的反应存栏规模的变迁,我们在场户数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局每年公布的生猪出栏数量,对每个存栏结构中的平均存栏规模做了相对保守的假设,最后得出一个当前的国内生猪养殖的出栏结构。 

2007-2015 年生猪养殖场(户)数(单位:个)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07-2015 年生猪出栏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数据上看,2007-2015 年,生猪出栏结构反应出以下几点变化: 

        1、 散养户大量退出市场。年出栏 49 头以下的散养户从 8010.4 万户下降到 4406.59 万户,降幅达 45%。散养户出栏比例从占主导地位的 59%下降到占比只有约 30%。 

        2、 规模化养殖场占比迅速提高。以需要雇工的年均 500 头以上生猪出栏为基准,规模化养殖场的占比快速增加,场户数从 122,788 户增加到 259,931,增长 112%;出栏比例则从 2007 年的 28%提高到 56.13%。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年出栏 5 万头以上的超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从 2007 年的 50 家增加到了 2015 年的 261 家,增长 422%。 

        3、 家庭养殖主体规模扩大。散养户占比的下降,除了退出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向专业化养殖户转化。同样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散养户数量快速下降,但专业化养殖户的数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年出栏 100-499 头养殖户的数量从 2007 年的 54.2 万户增加到 75.8 万户,增长了 40%。 
        养殖成本决定了养殖产业结构朝哑铃型方向发展 
        既然养殖规模化将进一步深化,未来何种规模的养殖场具备市场竞争力呢?我们认为,由于猪肉产品的同质性以及养殖行业的高度分散化,目前,单个养殖企业对于生猪价格缺乏定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因此,在猪价的周期波动中,成本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成本水平决定了未来的产业结构。 

        从现实情况来看,养殖成本并不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呈线性下降的关系。国内目前养殖成本按养殖规模划分,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结构,即家庭农场及小规模养殖场及大型养殖集团的养殖成本低,而中等规模养殖场养殖成本高。
 
        家庭农场相对于中等规模养殖场而言,其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 

        1) 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成本低。越是规模化的猪场,越注重建立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厂房。简单测算,一头母猪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 2 万元,按 10 年摊销,如果一头母猪每年供给 20 头小猪,则一头肥猪成本中,折旧占到 100 元左右。但家庭农场而言,他们要么并不考虑折旧问题,要么设备和厂房均是以前建好的老设施,每年摊销的折旧较少。 

        2) 养殖效率高。养殖效率的高低是决定生猪养殖成本最重要的因素,甚至超过了饲料成本。家庭农产养殖效率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a)母猪产仔率高。夫妻两人养猪一般是从事养殖行业多年,经验丰富,并且因为关系到自身的养殖收益,通常比雇工来养更为认真负责。当前家庭农场一般一头母猪 PSY 能达到 20,而一些中等规模猪场只有 18-19。b)疫病风险较小,生猪死亡率小。规模猪场由于生猪数量多,得病的几率更大,死亡率更高。 

        3)人工成本低。由于养猪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并且不自由,因此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在家养猪。目前外雇人员的费用约 3 万/年,并且外雇人员技术参差不齐,不一定会 100% 认真负责,造成养殖效率的低下。且家庭农场在核算成本时,并不需要考虑自身家庭劳动力的用工折价问题。 

        4)环保设备投入少。规模猪场需要解决猪粪和污水等环保问题。一个万头猪场沼气和污水处理设施花费超 200 万元是相对普遍的情况。即使国家补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备投入,但此后每年仍需持续投入以保证环保设备的运营。而家庭农场由于排污较少,环保设备投资在 20-30 万之间,成本远低于规模化猪场。 

        对于中等规模养殖场而言,除了以上成本劣势外,土地等资源条件的硬约束也限制了其规模的做大。国内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以及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底线,决定了美国式的大农场不会是国内农业的发展方向。政策的引导方向是发展家庭农场式的规模化养殖场。而中等规模养殖场,由于其跟政府的议价能力不足,对于新建厂房所需的土地资源获取难度较大,成为限制其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瓶颈。尤其是在目前养殖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政策环境下,土地越发成为养殖场的稀缺资源。 

        除了小规模养猪场外,另外一个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是大型规模养殖集团,比如温氏、牧原、正邦等。 

        1) 成本控制力强。一方面,大型养殖集团既然能够做大,其管理经验必然较为丰富,管理相对严格。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以及先进的设备投入,可以把成本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大型养殖集团一般都自己配有饲料厂,具有饲料配方研发、饲料加工生产能力,能有效的降低饲料成本。而饲料是养殖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 

        2) 拿地能力强。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大型规模化养殖集团,其与政府的议价能力强,凭借相对丰富的政治资源可以获取扩张所需的土地,保证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
 
        3) 融资能力强。大型养殖集团资金实力相对雄厚,融资能力较强,对于猪价周期的波动风险,抵抗能力强。 

未来养殖行业竞争格局:哑铃式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生猪养殖产业竞争格局将呈现出哑铃式结构,一端是大型养殖集团,比如温氏、牧原、正邦等,他们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设备,另外还有资金优势;另一端是家庭农户,他们成本控制能力强,不需要雇人,养殖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养殖产业结构变迁有何影响? 
        那么,既然养殖规模化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发展趋势又是哑铃型的产业结构,这些变化会对行业、产业造成什么影响呢? 
        行业属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 
        养殖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且人工成本的提升还将推动养殖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迅速提升。根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在 2016 年非公开发行方案里披露的投资额,单头出栏生猪的投资额在 1000-1300 元。养殖的资金门槛越来越高,从传统上的穷人养猪变成有钱人才能养猪。 

2016 年上市公司募投项目预案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疫病防控、猪场流程管理等技术难度加大,养殖经营风险也随着放大。相比以往的家庭兼职养殖,对养殖者的养殖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养殖产业,已经逐渐从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产业链一体化 
        对于农户而言,其核心需求在两点:一是生产端的效率需求,如何更高效的产出农产品;二是消费端的交易需求,如何以更好的价格销售产品实现收益。随着养殖产业的行业属性演变成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养殖产业结构往哑铃式结构发展,将引起养殖产业链各环节一系列的变革,这种变革将围绕着农户的两大核心需求而展开。 

        一方面,从卖产品向卖系统性解决方案转变。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兴起,养殖环节的产业议价能力在迅速提升,能否帮助其简单而有效的提高养殖效率,是产业链各环节必须考虑的首要命题。而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命题,并不是单一产品能够彻底解决的。只有从整个生产大系统出发,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差异化竞争,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例如,对于规模化养殖场而言,疫苗企业需要从最初的单纯提供疫苗产品向帮助养殖场构建一整套疫病防控体系,甚至是完整的的动物营养方案。而对于饲料企业而言,他将经历从从“卖好料——养好猪——卖好猪”的转换。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构建交易闭环。单纯做服务,在行业高景气度时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但当行业景气下行之际,则很可能不得不面对大量的客户流失。对于农户而言,只有产品销售出去了才能实现收益。服务并不能实现收益,交易才可以。因此,解决农户的交易需求,帮助其实现收益,是产生客户粘性的根源。因此,将饲料、疫苗、种苗等这类养殖外部利润中心内化为养殖内部的成本中心,是行业上下游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现成的成功案例就是温氏股份。大家往往只注意到温氏是国内最大的养殖集团,但却忽略了他同时也是全国前五的饲料企业。当各大饲料集团还在思考如何推动饲料销量增长的同时保持合理盈利时,温氏的饲料却不需一分营销费用、不需一名营销人员的实现了高盈利下的稳定增长。这也是当前所有饲料集团要延伸养殖业务的根本原因。这是产业趋势的要求。
        猪价:周期不规律,波动加大 
        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市场普遍观点是认为规模化养殖将拉长猪周期,平滑猪价波动。我们却认为,养殖规模化不仅拉长的猪价波动周期,而且将使得周期变得越发不规律化。而且,规模化并不能平滑猪价波动,相反,它将极大的放大猪价的波动幅度。 

        首先,规模化将使得猪周期拉长,并呈现不规律化。如前文所述,传统猪价三年周期的形成,是由生猪的生长周期决定的。其前提是以散户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农户进入与退出极为方便。但规模化养殖场与散户最大的不同在于投资成本高,进入与退出成本高。因此,一方面,当猪价上行时,规模化养殖场在补栏之前还需要经过至少 1 年的猪场建设投资,补栏速度要慢于散户;另一方面,当猪价下行时,规模化养殖场由于沉没成本高、融资能力强,在资金流耗尽之前,是很难直接退出市场的。而这种由企业资金流所决定的进入与退出进程,跟生猪的生长规律就无直接的关系,因此,规模化的发展将使得猪价波动周期拉长,而且这种周期波动将变得不规律化。从美国猪肉波动来看,90 年代,猪价一般 4-5 年一个周期,即涨两年,跌两年。但是从 2005 年开始,猪价下行周期拉长至 2010 年。随后则迎来一轮长达 4 年的上涨,在 2014 年达到 85.4 美元/英担的历史高位。猪价波动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周期性规律特征。 

        其次,长期来看,规模化将使得猪价波动幅度加大。市场通行的看法是规模化将使得猪价波动幅度平滑化。但是,我们通过考察 1994-201 美国的猪肉价格走势,发现即使是在美国这种已经高度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中,猪肉价格的波动并没有任何平滑的迹象,相反,其波动幅度依然是巨大。每轮周期的上涨幅度均达到 80%左右。从 2010 年至 2014 年的上涨周期里,猪肉价格涨幅更是达到了 120%!这种波动幅度,甚至远超国内!背后的逻辑就在于规模化的背后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随着长期价格低迷使得产能退出,短期内对行业的供给冲击力极大,而补栏速度又严重受限,这种情况下猪价波动幅度加大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美国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大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其实这个问题只要看看白羽肉鸡养殖行业就清楚了。国内商品代白羽肉鸡养殖已经实现了规模化,但这并没有平滑产品价格的波动。相反,由于各家规模化企业都认为自己能够通过资金优势抵御下行周期的风险,因此在行业周期向下时仍加大投资,增加经营杠杆。可以这么说,本轮白羽肉鸡行业如果不是依靠禽流感封关这股外力被动去产能,而依靠行业自发去产能的话,去年的行业景气根本就不会来临。 

        而国内从 1992 年至今的几轮猪价周期,也完美了证明了这两点。

        2006 年以前,猪周期是典型的 3 年一周期。但 2006 年之后的完整的两轮猪周期,却延长到 4 年。更重要的是,猪周期虽然整体拉长了,但延长更多的却是猪价下跌期。由于 2016 年的养殖暴利与扩产的相对缓慢,当前养殖场(户)现金流极为充沛。我们预计,这轮猪周期的下跌期大概率要超过上一轮的 31 个月,这也就意味着此轮猪价长周期的底部,有可能需要至少等到 2019 年才会出现。需要强调的是,下跌期并不等于亏损期。 

        在振幅方面,在整个 90 年代,除了 1993-1994 年高通胀导致的大幅上涨以外,其他时间,猪价的波动幅度是相对平和的,一轮周期下来,涨幅在 50%-60%左右。但自从 2006 年开始,随着养殖规模化的逐渐展开,猪价波动幅度大幅加剧。每次猪价的涨幅都接近 100%! 

猪价周期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鹅养殖行业:需求来源稳定  市场正积极探索“公司+农户”模式

我国鹅养殖行业:需求来源稳定 市场正积极探索“公司+农户”模式

企业注册量来看,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我国鹅养殖业内企业注册量为增长趋势,但在2020之后,就开始迅速下降,到2023年企业注册量只有2209家。

2024年10月24日
我国格拉辛纸行业需求主体及竞争分析:“三足鼎立”局面初步显现

我国格拉辛纸行业需求主体及竞争分析:“三足鼎立”局面初步显现

我国格拉辛纸市场集中度较高,CR3占比超75%。当前我国标签离型用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主要有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区域分布不均。格拉辛离型纸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2000年起逐步实现国产化,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创新的投入,近年来我国格拉辛纸产能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格拉辛纸产能约65万吨。主要生产

2024年09月19日
国内生猪市场向好 猪饲料行业增长态势明显

国内生猪市场向好 猪饲料行业增长态势明显

截止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环比增加684万头,增长1.7%,同比减少1984万头,下降4.6%。自2021年以来,仅高于2024年一季度末的生猪存栏量。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猪存栏减少2572万头,第二季度增加683万头。

2024年08月21日
我国农业科技正实现产业链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 但部分环节仍有“卡脖子”风险

我国农业科技正实现产业链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 但部分环节仍有“卡脖子”风险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2024年07月02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供需现状分析:原材料供应充足 下游需求量巨大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供需现状分析:原材料供应充足 下游需求量巨大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我国玉米产量也随之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同比增长4.2%,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

2024年06月12日
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宠物数量增长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部分头部企业已崭露头角

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宠物数量增长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部分头部企业已崭露头角

宠物食品作为宠物赛道刚需产品。近年来伴随着宠物食品概念被消费者所接受,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全球宠物食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约1554亿元,同比增长28.4%。2022年我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达到1732亿元。

2024年03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