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至2015年我国金针菇产量增长3.38倍,年复合增长率16.46%。
2015年产量261.4万吨,在香菇、平菇、黑木耳之后位居第四。金针菇是我国食用菌产业技术最成熟的品种之一,其工厂化比例33%(2015年),远高于食用菌行业平均。
与香菇市场价格主要由农户生产成本决定不同,我国金针菇产品市场价格主要受到工厂化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的影响。
2、金针菇价格中枢下移趋势或逆转
食用菌行业整体价格变化具有季节性特点。
2013年至今,食用菌批发价格指数在各个年度围绕100点震荡,可以看出,食用菌行业整体价格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二季度淡季,三季度价格上升,四季度价格较好,一季度春节后下滑。
金针菇价格指数近几年中枢下移,一般上半年价格低于下半年。
参考山东金针菇价格指数,整体趋势由2013年初的100点下降至今的83点。金针菇价格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需求端,三季四季度消费旺季拉动价格上升,新年前后价格至顶,价格下滑常发生在天气转暖的二季度初。
供给端,传统模式下一般在深秋至次年早春期间开展种植,在经过约3个月生长期后,农民菇集中在上半年上市,也对价格有一定影响,更多体现在工厂化种植比例较高的金针菇上。
金针菇产品价格的季节性变化源于供求的季节性转换。
供给方面,每年第二季度新鲜蔬菜品类丰富,供应充足,对食用菌的消费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同时传统农户种植在我国金针菇的生产中占较高比重,农户生产的金针菇在第二季度也比较充足。
需求方面,金针菇是火锅、麻辣烫等餐饮的重要配菜,进入夏季后火锅、麻辣烫等消费需求较低,金针菇的销量也相应收到影响。所以第二季度供给大于需求是金针菇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众兴菌业和雪榕生物金针菇产品价格季度性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年内的低点总是发生在第二季度。而一、三、四季度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农户产品减少,金针菇价格相应回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金针菇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市场竞争加剧和区域性供求失衡是金针菇价格中枢下移的主要原因,低效厂商退出有望改善这一现象。
2012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峰值788家,较2008年增长超过4倍。由于我国食用菌产能分布不均,加上食用菌销售半径的限制,供给呈现地区性爆发式增长,而需求仍保持较平稳增长,造成区域性供大于求,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价格中枢。
以行业内金针菇的生产厂商众兴菌业和雪榕生物为例,2012至2015年金针菇产品平均售价下降,但降幅不断缩小。近年来,高成本低效益的厂商加速退出,金针菇产品价格中枢下移趋势将有所改善。
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弱。
农业产品具有同质性高、可替代性强的特点,短期内,我国很难通过走品牌路线建立顾客忠诚度,金针菇也是如此。
业内厂商时刻面临其他竞争企业产品和农户产品的冲击,在无法走品牌路线的情况下业内厂商唯有以质取胜,以价取胜。在金针菇产品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将会不可避免地淘汰一批竞争力弱的厂家。
低效企业退出,龙头积极扩张。
一方面,销售价格的下降压缩了生产厂商的利润,一些竞争力弱的企业相继退出;另一方面,行业龙头如众兴菌业、雪榕生物的金针菇产品即产即销,供不应求。
2012至2014年众兴菌业金针菇产品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接近100%,雪榕生物金针菇产品2015年的产能利用率更是超过100%,达111.15%。由于产品质优价廉即产即销,两家公司目前正积极筹划扩张产能,进一步占领市场。
众兴菌业2015年底金针菇日产能280吨,根据其2016年筹资方案,扩建完成后金针菇日产能将达363吨,产能增长近30%;雪榕生物金针菇日产能304吨,扩建完成后日产能将升至344吨,产能增长13%。
行业平均技术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准。生物转化率是衡量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核心指标,转化率越高说明投入相同重量的原材料所产出的产品越多,单瓶产量越高,生产成本也就越低。
我国金针菇生物转化率的行业平均水平为80%~90%,与国际领先企业14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众兴菌业和雪榕生物近几年通过高产菌种选育、培养基配方改良、调控工艺优化使生物转化率不断提高。
2014年众兴菌业1100毫升培养瓶的生物转化率达139.11%,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而雪榕生物2015年生物转化率已超过国际水平达到151.90%,并且公司预计2017年末将提高到170%。
技术优势是降低成本、保持较高毛利率的关键。
受益于先进的生产技术,2013年到2014年两家企业金针菇产品的单位成本都有所降低,众兴菌业由4.31元/千克降至3.9元/千克;雪榕生物由5.39元/千克降至4.68元/千克。
相应地,两家公司在金针菇销售价格下降时仍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雪榕生物毛利率2013-2015年稳定在27%左右;众兴菌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4.57%、37.99%和41.18%,2016年面对较差的市场行情,两家公司毛利率均有一定下滑。
无论行情如何,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保证公司效益和竞争优势的根本。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