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的策略分析

        导读:2013年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的策略分析,1.土地、水、种子与资金是制约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 中国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全程监管体系,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中国正在通过保障18亿亩(1亩等于1/15hm2)耕地,来保障未来的国家粮食安全。但是由于国内粮食市场已不是封闭运行,粮价受国际化因素影响加重。加之中国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不高。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的消耗量也会增加,中国要逐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调节,必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

        1.土地、水、种子与资金是制约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 中国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全程监管体系,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但今后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耕地不减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水利建设方面,虽然对大江大河和大型灌区的治理和建设取得了成就,但忽略了对农村的沟、渠和塘方面的建设和改造,中央、省和地(市)县财政要加大投入这方面水利建设。中国的粮食种植规模和种类比较分散,特别是对于优良种子的研究和培育的能力较低,如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还会出现假种子的现象,种子的选择决定粮食的收成。由于物价上涨的原因,种粮成本在快速增长,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不高,随着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时代的一去不复返,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正在推动粮价整体性的上涨,如果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的话,种粮收益的降低会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会出现粮食供应的短缺。

  2.逐步完善中国的粮食调控制度,使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更加合理 粮食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需品,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多次的粮食紧缺与过剩,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和制度作用下,缓解了粮食供求矛盾,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保护价收购粮食,完善粮食的储备和流通,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等手段健全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储备规模和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

  3.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 目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业从业人数的降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模式很难继续维持,今后只有不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快速提高农民素质,逐步把传统农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提高单个农民的生产率,才是增加粮食生产的必由之路。中国还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以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去打破外国的绿色贸易壁垒,这就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增产的科技含量,优化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增产增收显著的重大实用科学技术及时推广运用到粮食生产中去,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4.面对粮食金融化的状况,中国应该采取相应的破解之道 对于中国粮食安全来讲,最大的风险不是极端天气影响粮食收成,而是粮食的金融化。美元是基础金融产品,粮食则是衍生金融产品。农产品金融化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复杂体系,面对全球粮食金融化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化解粮食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力更生,破解农产品金融化之道,是实施差异化战略,利用地域特色实现产品差异化,利用饮食文化实现产品差异化,发展地域性多样化产品,在多样化饮食文化的支持下,规避国际化大宗农产品金融化的威胁。另外,广泛参与国际贸易,利用国际分工,用中国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换取中国具有比较劣势的粮食产品;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非粮食产品,换取中国没有比较优势或优势很小的粮食产品,才能有效、成本更低地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5.树立节约粮食的习惯和社会风气 FAO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t,价值近10000亿美元。倘若这些粮食中有1/4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节约粮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这些年来,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日渐淡薄。据有关专家调查测算,中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达几百亿千克,如果能从浪费的粮食中挽回20%,一年即相当于增收粮食165亿kg,相当于全国一年增产的粮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2024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4766.80千公顷,总产1961.31万吨,其中53%用于榨油,年产花生油 330万吨。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明确指出 “挖掘花生扩种潜力”,保障油料作物供应。

2025年10月14日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3.5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429.4亿元。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近年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截止2024年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590.2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855.3亿元。一方面,大米深加工产品的消费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消费层次。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营养丰富、方便快捷、功能性米制品、营养强化米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

2025年10月05日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近年来全球大豆行业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大豆行业市场规模随着大豆价格的波动而波动,2024年市场规模为2931.31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为1521.32亿美元。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近年来,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深水网箱养殖面积扩张迅速,而北方山东、辽宁等省份占比呈现萎缩趋势。202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567.88千公顷,同比下降0.74%。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40.06千公顷,同比增长1.14%,预计2025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将达到2305.73千公顷

2025年09月25日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同时,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健康饮食的流行,土豆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市场规模为414.83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127亿元,主要原因系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整体销售价格偏低。

2025年09月23日
净菜行业:华东地区贡献全国市场四成份额 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待加强

净菜行业:华东地区贡献全国市场四成份额 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待加强

国内净菜需求偏好来看,净菜消费者购买产品需求偏好主要体现在品质、食品安全、便捷性、价格、口味及产品多样性等方面。其中,蔬菜的品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占比达到48.65%。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外观新鲜、色彩鲜艳、无损伤、无腐烂的净菜产品。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菊花行业供应规模全球领先 “种植-加工-出口-文旅”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我国菊花行业供应规模全球领先 “种植-加工-出口-文旅”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目前,通过检索“菊花”,我国国内菊花行业专利共计55397项,其中发明专利45247项,实用新型专利6661项,外观专利3489项。

2025年09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