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生鲜电商,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2016-2017年巨头进场,行业洗牌之后,2018年生鲜电商行业经历了探索的一年。
2016-2017年,阿里、腾讯等巨头纷纷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推动市场迎来洗牌期,同时带来一系列创新模式,又将行业带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生鲜智能快递柜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互联网的发展、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新零售的机遇,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2018年其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103.2亿元,较2017年(1402.8亿元)增长49.9%。预计未来几年,其市场将持续被资本市场看好,2020年其交易总额或将达到3470亿元。
2018年4月,受到天气回升,鲜果纷纷上市的影响,生鲜电商应用活跃人数增速最快,环比增长达到13.7%。2018年6月进入夏季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增高,产品保鲜难度加大,加上鲜果换季、消费者口味有所转移等因素的作用,市场有所动荡,生鲜电商应用活跃人数环比增速下降至8.1%。
尽管我国生鲜电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渗透率依然有待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额约为1.91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生鲜电商渗透率刚刚达到10.99%,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生鲜产品由于具备保质期短、不易保存等特点,对运输条件和物流配送速度等要求也较高。然而,我国目前生鲜供应依旧处于传统方式,产品流通需要经过农户、产地、采购商、中间商、批发市场等多重环节,流通环节繁琐,损耗率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实现了产品分级标准(例如百果园,建立了“四度、一味、一安全”的分级制度,保障产品质量。这也是其成为全国领先水果电商的秘诀之一),大多数电商企业在农业生产源头缺乏标准、供货商小而散、包装与冷链的标准不一,这种现象成为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我国生鲜电商企业应加快对产品的源头、品质、包装与冷链的标准化制定。
2018年是生鲜电商行业探索的一年,行业交易规模和月活跃用户保持增长的同时,赛道玩家增多,竞争激烈,资本活跃,融资额迈入新高,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巨无霸”企业由于占据了成本和资金优势,开始建立竞争壁垒,抢占市场资源。2019年,行业将进一步整顿融合,首尾差异不断拉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