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技术水平提高 我国鼓风机价格继续走低 产品朝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风机是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

        其中,鼓风机是在设计条件下,风压在15-340kPa以内的风机;鼓风机广泛适用于冶金、化工、化肥、石化、食品、建材、石油、矿井、纺织、煤气站、气力输送、污水处理等各工业部门。

        鼓风机上游行业主要是原材料及零部件行业包括钢铁、PCB以及传感器等,下游行业主要是应用行业,包括冶金、化工、化肥、石化、食品、建材、石油、矿井、纺织、煤气站、气力输送、污水处理等行业。

鼓风机行业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新中国成立后,风机制造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先后建立了一些专业工厂,开始大量生产风机。1958年后,在沈阳、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武汉等地又陆续兴建了一批风机制造厂。50年代我国风机行业基本上是采用苏联产品或按苏联图纸生产。

        60年代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和仿苏产品的制造,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机械组的指导下,分工协作、设计新品种、进行定型与标准化工作,同时迅速采取措施以提高现有产品质量,大大地促进了我国风机设计制造技术的提高。

        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了许多风机产品,联合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引进国外风机专利生产技术,消化吸收、试制,使风机产品水平大幅度提高。

        80年代,引进国外风机先进技术见成效,使我国的透平压缩机和大型通风机跨入世界八十年代先进行列。

        截止2019年我国鼓风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1.4亿元。

2015-2019年中国鼓风机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鼓风机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地区,三大地区市场份额之和超过60%。具体如下:

2019年中国鼓风机行业市场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我国鼓风机价格保持总体下降态势,2019年平均价格为4.35万元/台。具体如下:

2015-2019年中国鼓风机行业平均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影响鼓风机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

        1、成本因素

        鼓风机的制造成本占据了其价格的60%以上,因此制造成本是影响鼓风机价格的关键因素,鼓风机的制造成本主要集中在原材料成本上,近年来鼓风机上游原材料价格如钢铁,PCB等保持稳定,有利于企业有序生产。

        2、品牌因素

        当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时,品牌因素就成为价格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中低端鼓风机产品同质化已经比较严重,技术和产品质量上差别不大,此时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就会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因此其价格会较同行高。

        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生产工艺的改善,未来鼓风机市场价格将会继续走低,预计到2026年为4.2万元/台。

2020-2026年中国鼓风机市场价格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我国鼓风机行业技术的发展,未来鼓风机的应用领域及应用深度将不断提升,且产品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不断带动我国鼓风机市场的发展,预计到2026年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52.4亿元。

2020-2026年鼓风机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鼓风机技术发展预测:

        1、高速小型化趋势

        提高转速可以有效促进鼓风机风机小型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取得缩小体积和减轻重量的效果。但提高叶轮转速对鼓风机的叶轮材料、密封系统、轴承系统及转子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是鼓风机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智能化趋势

        随着各种产业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已从过去的单一工况参数控制发展到多工况参数控制,以更好地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利用PLC、单片机或PC机可以对鼓风机的各种运行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工况参数的变化自动实时调整风机的运行参数,以满足流程的要求,并且可以通过对压力、温度、振动等参数的监控,保护风机的安全运行。

        未来,国内分布式能源、垃圾发电、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刺激鼓风机行业的需求。同时竞争态势看,国内鼓风机企业与国外优秀鼓风机品牌在技术上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未来国内鼓风机企业将进一步占据国内鼓风机市场份额。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鼓风机产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2020年中国鼓风机行业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植保无人机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销量约为5万架;到2017年,销量大幅增长至约1.1万架;2018年销量突破3万架;2023年销量达到9.3万架;2024年销量进一步攀升至10.6万架。

2025年08月27日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在工业市场发展繁茂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增长下,我国模具行业发展快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840.14亿元,同比增长4.48%。到2024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5.91亿元,同比增长3.22%。

2025年08月23日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2024 年,以精密减速器为例,精密减速器的下游应用中,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达 36%,得益于近年来该领域的迅速扩张,主要配套使用谐波减速器与RV减速器。紧随其后的是机床行业,占比为23%,以精密行星减速器为主。

2025年08月22日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无人叉车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2018 年至今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约为2.45万台,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机床行业保持着较好的需求景气度,数控机床作为更先进更有吸引力的机床类型,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截止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到4305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根据相关数据,截止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7.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05.6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40%。

2025年08月08日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随着极地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各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商业航运、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需求推动了极地装备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极地装备需求持续增加,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达到了187.77亿美元。

2025年07月21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502家上升至2024年的912家,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2025年07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