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自主可控行业已初具生态规模 未来增值服务潜力巨大

        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与其他疆域一样,网络空间也需体现国家主权,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也就是保障国家主权。

        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能自主可控意味着信息安全容易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不存在恶意后门并可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着具“他控性”,就会受制于人,其后果是:信息安全难以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存在恶意后门并难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

        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中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博弈也越发激烈。2018 年 3 月 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关税命令,对进口钢铁征收 25%关税、对进口铝征收 10%关税,这项命令在 3 月 23 日生效;同时,3 月 23 日凌晨,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将有可能对中国进口的 600 亿美元商品增加关税,并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随后中国商务部表示,将对美共约 30 亿美元的部分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击。以上事件表明中美两国的贸易战正式展开。2019年5月10日,美方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的公告。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

        早期,双方就已冲突不断,在国际上,两国的 TPP 协定、南海争端、华润系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受阻、美国针对亚投行、美国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设置障碍;我国国内去 IOE、紫光系等事件等都体现了两国的冲突加剧。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美两国冲突的存在必将引发贸易战,贸易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13 年“棱镜门”事件充分体现了信息战的影响力,美国政府通过 9 家国际网络巨头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其中美国在“棱镜门”期间利用网络信息对我国的攻击高 75%的成功率。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即将展开的贸易战,而信息战中的关键在于自主可控。能自主可控意味着信息系统可以不断改进和修复漏洞,我国能自主控制系统安全而不被国外攻击;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则意味着信息系统存在漏洞,受制于人,也难以对后门进行修补。简单地说,自主可控要求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各类软件全部国产化,自己开发、自己制造。

美国对中国征税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同时,我国企业也面临着不断攀升的信息安全威胁。从 2014 年到 2018 年,虽然中国内地及香港企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要低于全球水平,但仅2017年,中国企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就高达3025件,较 2014 年飞升1155%,是 2015 年的两倍多。

        全球平均水平反而略微有降。我国面临动荡的国际环境,存在频繁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这些恶劣的现实环境加快了我国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进程的步伐,启示我们必须在信息安全方面走自主可控之路,只有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才能保障国家安全。

2014-2018年国内外企业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件)
 

资料来源:2018 年全球信息安全状况状况调查,公开资料整理

        据测算,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0.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左右,近几年稳定增长的趋势保持不变,我国自主可控产业一直保持稳步发展中。

2013-2018年中国自主可控产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自主可控领域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国产品牌稳步发展。随着近年来自主可控和网络安全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国在自主可控领域逐渐形成自主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以及中科院为主的三大自主可控核心军团,并涌现出一批优秀国产厂商,共同推动我国自主可控产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自主可控市场中,核心企业均是国有控股企业,非核心企业则以民营企业为主,核心企业虽然数量少,但是具有体量大的优势,因此其占比也有着绝对的优势。由于产业链强调自主可控,因此除了上下游企业外,行业不存在外资企业。

2018年我国自主可控产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自主可控产业中大型企业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优势,此外非核心企业中型企业也有不小的比例,相对来说小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比例较小。

2018年我国自主可控产业不同规模企业市场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自主可控市场主要市场集中于东部地区,这与我国信息产业中东部地区更发达是相对应的,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的自主可控产业相对欠发达。

2018年我国自主可控市场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自主可控应用已初具生态规模,未来增值服务潜力巨大。目前一大批国内优秀厂商的自主可控产品已在示范项目中成功应用。此外,对金融等领域的渗透也开始加快。具备完整自主可控产业链条的厂商不受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竞争力更强,最终形成在产业生态系统的自主可控基础上营造一个支撑该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增值服务潜力巨大,但利润释放还需要时间。

        我国自主可控行业涉及系统集成、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存储、服务器、网络设备、芯片等多个行业,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在这方面的倾斜,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越来越大,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会突破1.33万亿元。

2019-202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9-202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2018 年全球信息安全状况状况调查,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植保无人机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销量约为5万架;到2017年,销量大幅增长至约1.1万架;2018年销量突破3万架;2023年销量达到9.3万架;2024年销量进一步攀升至10.6万架。

2025年08月27日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在工业市场发展繁茂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增长下,我国模具行业发展快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840.14亿元,同比增长4.48%。到2024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5.91亿元,同比增长3.22%。

2025年08月23日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2024 年,以精密减速器为例,精密减速器的下游应用中,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达 36%,得益于近年来该领域的迅速扩张,主要配套使用谐波减速器与RV减速器。紧随其后的是机床行业,占比为23%,以精密行星减速器为主。

2025年08月22日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无人叉车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2018 年至今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约为2.45万台,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机床行业保持着较好的需求景气度,数控机床作为更先进更有吸引力的机床类型,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截止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到4305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根据相关数据,截止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7.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05.6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40%。

2025年08月08日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随着极地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各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商业航运、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需求推动了极地装备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极地装备需求持续增加,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达到了187.77亿美元。

2025年07月21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502家上升至2024年的912家,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2025年07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