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AA设备行业受益于手机摄像头迅速发展及国家政策出台 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一、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近年来我国关于AA设备行业的政策如下:

AA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地方(部分)关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政策汇总:

        1、北京工业机器人政策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加速纺织、印刷机械等传统专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提升自动化成套能力。积极发展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及安防、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

        2、江苏工业机器人政策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测量、分析仪器,以及高性能传感器、各种在线检测、数据采集和远程终端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仪表、精密监测和计量仪器等,满足重点建设工程及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要。

        3、山东工业机器人政策

        《山东省“十二五”期间科学技术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文件对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极大的直接影响作用的有以下两条: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空港设备等新型数字化装备产业集群。2)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研究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和分析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研制开发大型成套装备,提高大型成套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带动半岛制造业产业升级。

        4、青岛工业机器人政策

        《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对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的内涵外延、产业发展背景与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多层次阐述,并对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重点、重大工程与配套政策进行了论述及分析。按照预期,至2016年,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企业达到50家,产值达到40亿元。至2020年,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摄像头行业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二、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AA设备是摄像头模组封装中减小装配误差,提升整体效率的关键设备。AA制程,即主动对位(Active Alignment),用于确定零配件装配过程中相对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年上升,消费观念不断升级,消费意识逐步增强,我国消费电子制造业特别是手机行业领域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手机市场表现亮眼,得益于宏观消费环境、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新兴品类市场爆发等多方面积极因素的集中释放。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修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光学产业在手机产业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光学行业的快速发展显示出我国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巨大的潜力。

        得益于手机摄像头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出台,国内AA设备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到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0.47亿元。预计受益于双摄及3D感知渗透率的提升,我国AA设备市场有望快速提升。

2015-2018年我国AA设备市场规模走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是AA设备的需求大国,据估计2018年国内AA设备销量约394万台,比2017年销量增长了102万台,增幅达到约35%。

2015-2018年我国AA设备市场销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AA设备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如下,其中,华东地区占比33.6%,华中占比10.8%,华南占比28.6%,华北地区占比15.61%,东北地区占比2.09%,西部地区占比9.3%。

2018年中国AA设备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市场竞争格局

        由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强关联,同时下游应用领域的局限性,使得当前我国AA设备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等电子信息产业和光学产业相对发达的区域。目前,国内已具备AA制程能力的厂商:舜宇、欧菲光、丘钛微、四季春等。台湾企业:东聚、光宝是相对早期投入AA制程研发的企业。

2018年我国AA设备企业集中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随着拍照摄像头模组的像素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低光环境下的高品质拍照需求使得光学防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使得AA设备在摄像头模组厂商中的渗透不断增长。由此可将,我国AA设备未来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行业的产值不断保持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分别达到33.73亿元、37.48亿元。

2019-2025年中国AA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9-2025年中国AA设备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