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军工行业市场空间:资源汇聚和技术优势带来巨大空间(图)


        1.军贸业务大有可为 
        
        未来中国军工行业的主要蛋糕在军贸。和平年代背景下,武器装备内销基本是维持稳定的,军工行业的增长将越来越多的倚赖军贸。近年来,军贸在美国军工企业每年的营收中的占比逐年攀升,成为和平年代支撑其业绩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在航空装备方面的军贸业务正在发生一些转变,例如正在由传统的小规模逐步向批量产品出口转变;贸易对象由最开始多数为相对贫穷的国家转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合作、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军贸业务能够获得一定的垄断利润。由于军火销售的买卖双方往往以数量有限的国家为主体,军火公司能够凭借与国家的特殊关系,获得不同于一般民品销售利润的特殊垄断利润。军火贸易不仅可以给生产国带来大笔硬通货,而且也可以通过大规模批量生产来降低本国装备这些武器的成本,进而保障本国军事工业的稳定和成长。例如,美国的 JSF 项目就是通过对盟国的批量销售,降低单架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军贸业务可以作为一种国际间的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军贸业务可以用来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作用,具有外交、政治、军事等多方面重要意义。军贸本身具有天然的亲密性,武器出口国销售的不仅仅是装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后勤保障、技术维护和支持,将自身的军事系统进行体系化延伸。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种延伸性,俄制武器并没有太多优势,相比之下,美国对韩、日的武器出口的背后,是指挥系统、情报数据链的延伸,在这背后,人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军火贸易是外交态度和战略意图的体系构成部分。 
        
        中国目前为全球第五大武器供应商。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数据,2013 年至 2017 年这五年间,中国武器出口相对于 2008 年至 2012 年这五年武器出口增长了 38%,而武器进口则减少了 19%。中国目前在全球武器出口国以及进口国名单中均占据第五的位置。目前中国武器的主要买家有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国以及缅甸等国,其中,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缅甸三国从中国进口的武器金额分别占到三国武器进口量的 71%、70%和 68%。 
        
        美国武器出口仍然一枝独秀。2013 年至 2017 年,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和中国这五国占全球武器出口的 74%。而美国武器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 34%。美国的武器主要销售到 99 个国家,其中一半输送给局势不稳定的中东地区。根据《卫报》报道,沙特是美国武器的最大出口国,美国武器的近一半卖给了沙特。 
        
        近五年来,从各国武器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例来看,美国、法国、中国占比持续增长,而俄罗斯和德国占比则出现下滑。我们判断,未来几年美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军工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图表:2013-2017 年全球武器出口前十名国家(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2013-2017 年全球武器进口前十名国家(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防务展览上展出了更多的高性能武器,如 VT-4 坦克、CM02 超音速导弹、第四代“鹘鹰”战机(歼 31)等,吸引了市场的购买兴趣。 
        
        曾经和现在的中国军贸“明星”产品: 
        
        K8 教练机(洪都)。K8 一度占据世界 70%的外贸飞机出口量,至今共销售 700 余架,共有 12 个国家引进。埃及是 K-8 海外最大用户,总共购买和生产了 120 架(首次实现飞机生产线出口),也是当年一大跨越。 
        
        歼 7(成飞)。百度数据显示,上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歼 7 系列累计出口(含军援)1021 架,至今在国际市场仍有竞争力。此外,洪都的强 5、沈飞的歼 6 也都有数百架的出口。遗憾的是,枭龙、歼 10 等后续机型在出口市场,再也没有重现当年 K8、歼 7 的风采。 
        
        FC-1 枭龙(成飞)。环球军事报道称,几年内中国预计向巴基斯坦交付(和授权生产)的枭龙战斗机总计大约 100 架左右。中航技方面曾透露,中方希望未来能出口 300 架以上的枭龙战机。 
        
        “彩虹”系列无人机(航天十一院)。彩虹无人机已覆盖 10 余个国家的 20 多个最终用户,年交付国内外用户无人机 200 余架,完成科研和交付试验 1000 架次。埃及、伊拉克、缅甸、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沙特和阿联酋都是“彩虹”用户。 
        
图表:VT-4 坦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彩虹”系列无人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军转民具备资源汇聚和技术优势,市场空间巨大 
        
        人类历史上任何先进的技术一般都会首先被用于军事,军事技术通常远远领先于民用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先进的军事技术必然会逐渐转向民用,促进民用产业技术升级。军工企业通过军转民,对民品项目的投入实际上也促进了军品的发展,以民养军,军民融合。首先,国际先进转包民品项目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水平,尤其是产品可靠性方面的提高至关重要;其次,民品项目为军品项目额外训练储备了大量的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这是在战时难以短期培养的;第三,通过大量民品项目,企业效益提高,除补贴军品研制项目经费外,职工收入也会水涨船高,有助于稳定人心,增强干劲,有效阻止高端技术人才外流。 
        
        美国军转民路径提供重要借鉴。美国国防部的军事采购制度规定:如果研发失败,承包商可以将费用全部报销,不负担任何损失;如果研究成功,承包商不仅可以获得一大批军事订货,获得新技术的专利权,而且还有可能把技术成果转为民用。其中的关键在于美国的军品研发基本上是市场导向型的,其产业链基本上也是开放和社会化的。 2015 年 12 月,NASA 年度衍生品出版物的 2016 版新鲜出炉,介绍了医疗与健康、交通、公共安全、日用消费品、环境与能源、信息科技和工业生产率七大领域共 52 项可能用于转化的技术,同时总结了 2015 年技术转移实现的堪称历年顶峰的成就,包括 1984 项软件使用许可、1499 项技术转移组合的有效专利、804 项新建议授权的专利、744 项出版的软件目录、442 项在《NASA 技术摘要》杂志出版的新技术、130 项新技术会议和在线演示、113 项美国专利、111 项美国专利申请、64 项新商业和评估许可、52 项商业化技术。 
        
图表:NASA在 2015 年的技术转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 1: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高达 1:7 至 1:14。中国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较欧美略低,相关产业的辐射可以达到 1:7 至 1:10 的区间范围。更有专家指出,我国航天科技所产生的溢出效益,可能不止是 1∶10 的简单比值,甚至无法用现成的数学模型来计算。 
        
        我国军工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军民合一。对军民合一企业来说,产品的技术特征是第一位的,用户性质则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企业更多地专注产品本身,至于客户购买是军用还是民用完全取决于需求。军民合一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同样的技术,有军品需求就生产军品,有民品需求就生产民品。军品订单是“输血”,民品订单是“造血”。军民合一企业的优势在于:国家投资所形成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可以从企业之间的转让变成企业内部的转移,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在军民品之间分摊。当然,前提是企业拥有过硬的技术和适销对路的产品。 
        
        21 世纪以来,国家陆续颁布各类支持军民融合的相关政策。党的十八大之后,习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军民融合。2015 年习主席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军转民改革发展迈入新篇章。在军转民方面将重点推动军工技术产业化发展,特别是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以及具有军工技术优势的智慧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如四川省政府对军民融合企业进行财税支持。 
        
图表: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制造 2025”提出军转民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制造 2025 比航天技术范围更广的军事工业技术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路径,我们可以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 版)》管中窥豹。2015 年 9 月 29 日,《<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 版)》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京正式发布。路线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 10 大战略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其中与军工企业直接相关的主要是航空航天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其中航空航天装备又包括 4 个发展方向,分别是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天装备。路线图的每个重点发展方向统一按照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描绘,分别形成了从 2015 年到2025 年,展望 2030 年的详细技术路线图。 
         
图表:“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中国民用飞机发展目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近年来移动充电机器人需求逐步提升,主要在于关联产业如机器人、AI、自动驾驶等技术逐步成熟,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导致充电桩等硬件设施未跟上配套,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需求逐步旺盛,2024年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销量达到0.68万台。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泵行业的市场需求与石化、LNG、海洋平台、钢铁、电力、市政水利、防汛抗旱等行业或领域的投资规模存在较大依赖性,宏观经济疲软时,泵需求减少。从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泵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泵产量为1.73亿台,2023年增长至2.18亿台。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煤矿企业是煤矿智能化行业最直接的需求主体。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性能,煤矿企业纷纷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2025年03月17日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我国现已具备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生产能力,并实现部分产品出口。随着国内燃气轮机生产技术的提升,中国燃气轮机的出口规模逐渐扩大。2023 年以来,我国燃气轮机出口量趋于稳定,出口范围持续扩大,进口额初步缩小,2024年进出口额分别为3.52亿美元和0.98亿美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当前包括河马井 HiPPO等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雨水收集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62.3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2025年02月07日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随着全球和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稳步增长,气体回收器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资源回收利用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气体回收器在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推动了其需求的增长。

2025年0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