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生产研发及市场竞争 三大驱动力共振 恰在爆发节点(图)

        我国经济增速换挡,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效率生产。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 GDP 飞速增长,于 2007 年达到 14.2%的小高峰,随后波动下降,至 2017 年 GDP 增速为 6.9%。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高效率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企业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提升迫在眉睫。 

图表:2017年我国GDP增速较2007年小高峰下降7.30pct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制造业竞争加剧损害企业盈利能力,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诉求较强。进入 21 世纪后,在投资与出口的强力带动下,我国制造业加速发展,企业数量高速增长,2010 年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数量达 40/18 万家。金融危机后,受需求萎缩影响,制造业竞争加剧,企业毛利率出现持续下滑,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的重要需求。 

图表:2010 年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企业数达到40/18 万家的高点后锐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我国工业企业毛利率 2000-2017 年均低于2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招工贵的现状。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增速加快;2017 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均工资达到 6.45 万元,同比增速 8.38%。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2017 年中国劳动人口占 1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仅为 68.93%,较 1980 年下降 10.57pct。人力成本上涨与劳动参与率降低双重夹击,自动化改造成为企业解决一线工人招工难、招工贵的一大良策。 

图表:2017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工资达到6.4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我国劳动人口参与率较 1980 年下降万元10.57pct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工程师红利促进我国消化吸收机器人技术,国产化浪潮有望进一步降低机器人成本。中国工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从 2006 年的 8.24 万人增加至 2016 年 17.17 万人,10 年 GAGR7.99%。大量工学硕士保障工程师队伍人才供给,投身于一线研发队伍的中国工程师数量不断增加,国产技术不断突破,有望进一步降低机器人成本。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图表:中国工学硕士毕业生数量2011-2016年GAGR为6.8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 2 月底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 6874 家,比 2016 年 6 月底统计数量增加 3074 家,不到两年时间几乎翻一番。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不断吸引更多行业玩家涌入,市场竞争加剧。 

图表:2018年2月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6874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共同发力,工业机器人价格持续下降。2009-2016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6.33万美元/台下降至4.45万美元/台,GAGR为-4.91%。我们认为,未来规模效应继续扩大将有效摊薄固定成本、技术迭代积累推动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有望进一步压低产品价格,工业机器人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图表: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较2009年下降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制造业人均工资上升与工业机器人均价下降形成剪刀差,带来经济性驱动力。制造业人均工资以每年 8%左右的水平上升,工业机器人均价以每年 6%左右的速度下降,工业机器人经济性优势逐渐凸显。 

图表:制造业人均工资与工业机器人均价形成剪刀差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自动化改造成节约人力成本,工业机器人回收期缩短。工业机器人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我们使用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计算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一台工业机器人大约可以替代 4 名工人,我们假设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 6.5,机器人每年维修费用率为 10%,机器折旧年限为 8 年,测算出 2014/2015/2016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大约为 2.21/1.81/1.67 年。随着人员工资的上涨和机器人均价的下降,未来回收期有望进一步缩短。自动化改造大量节省人力成本,需求十分旺盛。

图表:我们测算得2014/2015/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大约为2.21/1.81/1.67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家重视工业机器人行业,颁布多项政策鼓励产业发展。国务院在《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列为重点突破领域,提出突破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的目标;机器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完整机器人产业体系,计划到 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20 万台,密度达 150 台/万名工人。 

图表:机器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概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0年具体目标概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金额持续扩大,进口供应尚不能满足需求缺口。中国以日益增长的工业自动化需求与巨大的制造业体量,已经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2013-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金额连续 5 年全球第一,2016 年进口工业机器人 5.22 万台,进口金额 8.78 亿元。 

图表: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金额连续5年全球第一(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需求外溢充分带动国内生产,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突破。在招工难、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成本形成剪刀差、企业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深度工业自动化改造的动力充足,全球龙头从产能与场景应用端均难以满足国内爆发的需求;同时,国内企业产能不断扩张、技术不断进步,国产机器人充分受益于需求外溢,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突破新高,2017 年所有月份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全年生产工业机器人 13.11 万台,同比增长 81.08%。 

图表:2017年国内机器人产量增速达35%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对标全球,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从 2012 年的 11 台/万人增长至 2016 年的 68 台/万人,已经逐渐追平全球平均水平。但对标德国、日本、韩国等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的国家,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还有 10 倍成长空间,未来可期。 

图表:2016年德、日、韩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分别为中国的4.54/4.46/9.28 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两种视角估算得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16/20万台,国产品牌有望放量。《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占率约为32.8%,假设到 2020 年国产品牌产量占比达到 50%,则 2020 年产量约为 20 万台。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 2017-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CAGR为15.12%,测算得2018/2019/2020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15.09/17.37/20.00万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目标达到 150 台/万名工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 68台/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约为7.24万台,则根据密度目标估算得 2020 年产量约为15.97万台,由此计算出 2017-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CAGR为6.8%,测算得2018/2019/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14.00/14.95/15.97万台。 

图表:两种视角估算得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20/16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逾 70%,产业链价值量不均衡度高。减速器系统、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系统为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减速器系统占 36%,伺服系统占 24%,控制器系统占 12%,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高达 72%,相较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其他环节,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垄断现象明显,产业集成度高,产业链价值量分布不均衡。 

图表: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逾70%(单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企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突围,目前已取得突破。2017 年中国减速器市场上,销量前十的 RV 减速器企业有 5 家为中资,其中南通振康销量排第三,仅次于国际巨头纳博特斯克和住友;销量排名前十的谐波减速器企业有 8 家为中资,其中苏州绿的排名第二,仅次于 HD,成功实现市场放量。 

图表:2017年中资企业减速器出货量取得突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产减速器厂商大单在握,国产核心零部件步入发展新阶段。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大力德斩获勃朗特 3 万台 RV 减速器大单,聚隆科技摆线针轮减速机获得埃夫特 182.2 万元订单,欢颜自动化向南通振康购买 1.5 万台减速器,秦川机床减速器已实现 200 多家国内外企业的供货。国产减速器供货成功破冰,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驱动,国产减速器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图表:国产减速器已逐渐实现供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