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生产研发及市场竞争 三大驱动力共振 恰在爆发节点(图)

        我国经济增速换挡,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效率生产。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 GDP 飞速增长,于 2007 年达到 14.2%的小高峰,随后波动下降,至 2017 年 GDP 增速为 6.9%。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高效率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企业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提升迫在眉睫。 

图表:2017年我国GDP增速较2007年小高峰下降7.30pct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制造业竞争加剧损害企业盈利能力,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诉求较强。进入 21 世纪后,在投资与出口的强力带动下,我国制造业加速发展,企业数量高速增长,2010 年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数量达 40/18 万家。金融危机后,受需求萎缩影响,制造业竞争加剧,企业毛利率出现持续下滑,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的重要需求。 

图表:2010 年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企业数达到40/18 万家的高点后锐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我国工业企业毛利率 2000-2017 年均低于2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招工贵的现状。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增速加快;2017 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均工资达到 6.45 万元,同比增速 8.38%。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2017 年中国劳动人口占 1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仅为 68.93%,较 1980 年下降 10.57pct。人力成本上涨与劳动参与率降低双重夹击,自动化改造成为企业解决一线工人招工难、招工贵的一大良策。 

图表:2017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工资达到6.4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我国劳动人口参与率较 1980 年下降万元10.57pct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工程师红利促进我国消化吸收机器人技术,国产化浪潮有望进一步降低机器人成本。中国工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从 2006 年的 8.24 万人增加至 2016 年 17.17 万人,10 年 GAGR7.99%。大量工学硕士保障工程师队伍人才供给,投身于一线研发队伍的中国工程师数量不断增加,国产技术不断突破,有望进一步降低机器人成本。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图表:中国工学硕士毕业生数量2011-2016年GAGR为6.8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 2 月底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 6874 家,比 2016 年 6 月底统计数量增加 3074 家,不到两年时间几乎翻一番。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不断吸引更多行业玩家涌入,市场竞争加剧。 

图表:2018年2月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6874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共同发力,工业机器人价格持续下降。2009-2016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6.33万美元/台下降至4.45万美元/台,GAGR为-4.91%。我们认为,未来规模效应继续扩大将有效摊薄固定成本、技术迭代积累推动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有望进一步压低产品价格,工业机器人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图表: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较2009年下降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制造业人均工资上升与工业机器人均价下降形成剪刀差,带来经济性驱动力。制造业人均工资以每年 8%左右的水平上升,工业机器人均价以每年 6%左右的速度下降,工业机器人经济性优势逐渐凸显。 

图表:制造业人均工资与工业机器人均价形成剪刀差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自动化改造成节约人力成本,工业机器人回收期缩短。工业机器人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我们使用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计算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一台工业机器人大约可以替代 4 名工人,我们假设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 6.5,机器人每年维修费用率为 10%,机器折旧年限为 8 年,测算出 2014/2015/2016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大约为 2.21/1.81/1.67 年。随着人员工资的上涨和机器人均价的下降,未来回收期有望进一步缩短。自动化改造大量节省人力成本,需求十分旺盛。

图表:我们测算得2014/2015/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回收期大约为2.21/1.81/1.67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家重视工业机器人行业,颁布多项政策鼓励产业发展。国务院在《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列为重点突破领域,提出突破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的目标;机器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完整机器人产业体系,计划到 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20 万台,密度达 150 台/万名工人。 

图表:机器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概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0年具体目标概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金额持续扩大,进口供应尚不能满足需求缺口。中国以日益增长的工业自动化需求与巨大的制造业体量,已经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2013-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金额连续 5 年全球第一,2016 年进口工业机器人 5.22 万台,进口金额 8.78 亿元。 

图表: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金额连续5年全球第一(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需求外溢充分带动国内生产,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突破。在招工难、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成本形成剪刀差、企业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深度工业自动化改造的动力充足,全球龙头从产能与场景应用端均难以满足国内爆发的需求;同时,国内企业产能不断扩张、技术不断进步,国产机器人充分受益于需求外溢,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突破新高,2017 年所有月份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全年生产工业机器人 13.11 万台,同比增长 81.08%。 

图表:2017年国内机器人产量增速达35%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对标全球,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从 2012 年的 11 台/万人增长至 2016 年的 68 台/万人,已经逐渐追平全球平均水平。但对标德国、日本、韩国等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的国家,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还有 10 倍成长空间,未来可期。 

图表:2016年德、日、韩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分别为中国的4.54/4.46/9.28 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两种视角估算得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16/20万台,国产品牌有望放量。《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占率约为32.8%,假设到 2020 年国产品牌产量占比达到 50%,则 2020 年产量约为 20 万台。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 2017-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CAGR为15.12%,测算得2018/2019/2020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15.09/17.37/20.00万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目标达到 150 台/万名工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 68台/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约为7.24万台,则根据密度目标估算得 2020 年产量约为15.97万台,由此计算出 2017-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CAGR为6.8%,测算得2018/2019/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14.00/14.95/15.97万台。 

图表:两种视角估算得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为20/16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逾 70%,产业链价值量不均衡度高。减速器系统、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系统为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减速器系统占 36%,伺服系统占 24%,控制器系统占 12%,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高达 72%,相较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其他环节,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垄断现象明显,产业集成度高,产业链价值量分布不均衡。 

图表: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逾70%(单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企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突围,目前已取得突破。2017 年中国减速器市场上,销量前十的 RV 减速器企业有 5 家为中资,其中南通振康销量排第三,仅次于国际巨头纳博特斯克和住友;销量排名前十的谐波减速器企业有 8 家为中资,其中苏州绿的排名第二,仅次于 HD,成功实现市场放量。 

图表:2017年中资企业减速器出货量取得突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产减速器厂商大单在握,国产核心零部件步入发展新阶段。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大力德斩获勃朗特 3 万台 RV 减速器大单,聚隆科技摆线针轮减速机获得埃夫特 182.2 万元订单,欢颜自动化向南通振康购买 1.5 万台减速器,秦川机床减速器已实现 200 多家国内外企业的供货。国产减速器供货成功破冰,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驱动,国产减速器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图表:国产减速器已逐渐实现供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需求持续升温 供应链逐渐完善且多元化趋势明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植保无人机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销量约为5万架;到2017年,销量大幅增长至约1.1万架;2018年销量突破3万架;2023年销量达到9.3万架;2024年销量进一步攀升至10.6万架。

2025年08月27日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工业化加速持续拉动我国模具行业需求增加 部分企业产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在工业市场发展繁茂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增长下,我国模具行业发展快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840.14亿元,同比增长4.48%。到2024年我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5.91亿元,同比增长3.22%。

2025年08月23日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政策助力减速器行业发展提速 工业机器人仍为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2024 年,以精密减速器为例,精密减速器的下游应用中,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达 36%,得益于近年来该领域的迅速扩张,主要配套使用谐波减速器与RV减速器。紧随其后的是机床行业,占比为23%,以精密行星减速器为主。

2025年08月22日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无人叉车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2018 年至今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约为2.45万台,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机床行业保持着较好的需求景气度,数控机床作为更先进更有吸引力的机床类型,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截止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到4305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根据相关数据,截止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7.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05.6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40%。

2025年08月08日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随着极地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各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商业航运、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需求推动了极地装备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极地装备需求持续增加,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达到了187.77亿美元。

2025年07月21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502家上升至2024年的912家,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2025年07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