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营收规模及市占率分析(图)

         一、国内工程起重机集中度高,国产龙头形成寡头垄断 

        中国起重机械 CR3 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我国起重机械营收规模前三分别是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2016 年三者在起重机业务上的销售收入分别是54.8/27.1/35.4 亿元,合计占整个起重行业销售收入的 90.80%,相比于 2009 年增加了14.71 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图表:2016 年起重机械市场 CR3 为 90.80%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龙头企业维持寡头垄断,中小企业销量逐年减少。我国起重机行业始终维持寡头垄断格局,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始终占据行业绝对优势。徐工机械汽车起重机市占率维持在 50%左右;三一重工近年来市占率不断提升,于 2017 年达到 25%,中联重科市占率有所下降,但 2017 年销量占比仍有 21%。寡头垄断造成起重机行业集中度高,有助于龙头企业利润提升。 

图表:徐工机械汽车起重机市占率维持在50%左右(销量占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壁垒很难突破,国内起重机市场有望维持寡头垄断格局。起重机等工程机械制造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有着很高的资金壁垒和资质壁垒。我们认为,数年内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在国内起重机行业的寡头地位不会改变,徐工机械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市占率均接近 50%。2016 年开始,徐工机械起重机业务毛利相较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实现增长。随着起重机市场的逐步回暖,徐工的龙头效应将充分显现,预计将从行业复苏中大幅受益。 

图表:2017年徐工机械汽车起重机销量市场占比接近50% (单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2016年开始徐工机械起重机业务毛利实现增长(单位:亿元)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同类型起重机市场格局稍有差异,龙头市占率全面占优。2017 年我国起重机销量总体体现出龙头占比较高的局势,但各类起重机销量集中度不同。徐工机械随车起重机市占率超过 50%,是该产品细分的绝对龙头,但其他企业占比相对均匀;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出现了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寡头垄断局面,挤压其他企业的市场空间。总体上看,起重机行业的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行业龙头会从中受益。 

图表:徐工机械随车起重机市占率超过50%(2017年,单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巨头明显衰落,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海外巨头市占率下降,中国企业市占率开始增长。在起重机械营收规模排名前十中,中国有三家企业,分别是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2013-2016 年,全球起重机排名前十的海外企业市占率先升后降,2016 年市占率为 15.00%,比 2015 年降低了 1.2 个百分点。反观中国企业市占率先降后升,2016 年市占率为 8.7%,比 2015 年上升了 0.50 个百分点。 

图表:海外起重机巨头全球CR10市场份额2016年比2015年下降1.2个百分点(总营收占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企业市占率在 CR10 中具备一定优势,放眼全球仍有上升空间。在全球营收规模排名前 10 的起重机械企业中,中国的徐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 2016 年总营收市占率分别为 3.7%、2.7%和 2.3%,排名分别为第 2、4 和 6 名。对标国际巨头利勃海尔的 4.8%和特雷克斯的 3.4%,中国企业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图表:中国企业市占率在CR10中具备一定优势(2016年总营收占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际巨头业务衰退,营收规模大幅缩减。2012 年以来,起重机行业几大国际巨头业务缩水严重,营收持续走低。2016 年,利勃海尔总营收 99.71 亿美元,同比上年缩减 2.75%;特雷克斯营业收入为 44.43 亿美元,同比降低 11.52%;神户制钢营收 151.96 亿,同比降低 11.91%;多田野总营收 17.45 亿美元,同比降低 6.45%。近年来全球巨头不同程度的业务衰退,为中资企业成长留出空间。 

图表:国际巨头营收规模大幅缩减(百万美元)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起重机市场德美中日四分天下。据 2014 年全球起重机 10 强榜单显示,全球起重机行业巨头主要来自德国、美国、中国及日本,其中包括多田野、神钢、加藤及日立住友 4 家日本公司,徐工、中联重科及三一重工 3 家中国企业,马尼托瓦克、特雷克斯 2 家美国企业,以及 1 家德国企业利勃海尔。总体来看,四国起重机产业平分秋色,全球起重机市场呈四分天下之势。 

图表:全球起重机行业巨头主要集中于德美日中四国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窑炉行业:需求逐渐释放 产量不断提升 绿色化、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我国工业窑炉行业:需求逐渐释放 产量不断提升 绿色化、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9-2023年,我国工业窑炉市场规模自141亿元增长至264亿元,五年 CAGR为16.94%,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窑炉行业市场规模为129亿元,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可达15%以上。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汽车、通用航空航天是主要应用领域

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汽车、通用航空航天是主要应用领域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对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设备需求显著增加。坐标镗床作为高精度数控机床的代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规模为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23.6亿元,保持持续的高增长趋势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半自动意式咖啡机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

我国半自动意式咖啡机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咖啡机的重要生产基地,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咖啡机都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需求的增加,半自动意式咖啡机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我国半自动意式咖啡机产量达到了94.65万台,2024年上半年达到66.81万台。

2024年10月18日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高空作业车租赁市场成为终端用户主力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高空作业车租赁市场成为终端用户主力

20世纪70年代,随着第一台高空作业车的问世,高空作业车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从最初的每年几十台,到后来每年的几百台、几千台。近10年来中国高空作业车的上牌数不断增长,2023年达到了8109台。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高空作业车213台,同比下降49.8%;其中国内206台,同比下降50.7%;出口7台,同比增长16

2024年09月19日
我国坐标镗床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长 广泛性和多元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我国坐标镗床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长 广泛性和多元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对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设备需求显著增加。坐标镗床作为高精度数控机床的代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规模为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23.6亿元,保持持续的高增长趋势

2024年09月14日
我国工业烘干机产销稳定增长  “一带一路”推进下行业国际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我国工业烘干机产销稳定增长 “一带一路”推进下行业国际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近年来我国工业烘干机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工业烘干机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23年中国工业烘干机行业市场规模为594.13亿元,具体

2024年08月15日
我国五恒系统行业:高端地产占比提升下市场逆势上扬 企业竞争逐渐激烈

我国五恒系统行业:高端地产占比提升下市场逆势上扬 企业竞争逐渐激烈

虽然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较大,但是别墅、高档公寓等高端地产新开工面积占比逐年走高,因此我国五恒系统行业市场能逆势保持增长态势,截止2023年市场规模为28.97亿元。

2024年07月08日
我国氢管道行业规划建设脚步正加快 部分企业已在市场中取得先机

我国氢管道行业规划建设脚步正加快 部分企业已在市场中取得先机

我国氢气管道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相关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9.8万公里,新建长输管道里程3000公里以上,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段)等重大工程快速建设。全国新增储气能力约50亿立方米。

2024年07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