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消费级无人机产业链分析及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空间预测(图)

          一、消费级无人机组成及产业链

          1、消费级无人机的组成

          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包括飞控系统、动力系统、机载系统等。目前消费级无人机一般用于航拍,主要面向普通用户,操作门槛低,价格多在万元以下。功能性、便携性、安全性通常是消费者主要关注的参数。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包括:(1)飞控系统:相当于无人机的“大脑”,可以控制无人机的起飞降落、空中悬停、飞行姿态等。飞控系统一般由陀螺仪、空速传感器、气压传感器、GPS 系统、控制电路等部件组成;     

        (2)动力系统:相当于无人机的“心脏”,决定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机载能力。消费级无人机的动力系统一般由电机、电调、螺旋桨和锂电池组成;(3)机载设备:决定了无人机的使用功能。航拍无人机的机载设备包括云台和相机,其中云台是安装、固定相机的支撑装置,具有保证拍摄画面平稳的功能。

图表:消费级无人机一般参数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消费级无人机构成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消费级无人机产业链

          消费级无人机产业链包括产品研发、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销售、用户服务等环节。

          (1)产品研发:包括总体研发、分系统研发、零部件研发;(2)零部件制造:包括飞控系统、动力系统、机载设备等的制造;(3)整机组装;(4)销售;(5)用户服务:包括售后服务和衍生服务。产业链前端的研发制造环节决定了产品性能,产业链后端的用户服务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售后服务方面,例如大疆推出 DJI Care 为用户提供维修保障和新机置换服务。衍生服务方面,租赁或分期购买服务可以扩大无人机潜在消费者,降低个人用户购买门槛。

图表:消费级无人机产业链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空间测算
          (注:以下测算数据主要基于中信证券研究报告《工业级无人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百花齐放才是春》)

          农业植保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工业级市场。(1)“国家级”需求量,不可低估。目前中国航空耕地处理比例不足 2%,而美国、日本已达到为 50%、38%,国内植保机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势头强劲,保有量不断上升。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 11000 台,相比于 2015 年 2324 架,同比增长 373%。我国农业植保发展的方向是农业作业的“全部自动化”,包括撒农药、授粉、评估害虫等。(2)政策支持加速行业需求爆发。2017 年,国家在浙江等 6 个省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促进植保无人飞机的研发和使用。(3)参与玩家众多,推动植保无人机解决方案发展和完善。目前国内有 200 多家无人机企业参与植保市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无人机产业市场发展需求调研与投资商机分析预测报告

          植保无人机整机年市场规模约 60-90 亿元,植保无人机服务年市场规模约 180 亿元。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约 20 亿亩,假设:(1)未来植保无人机渗透率达到 5/10/20/30/50%;(2)每亩每年施药次数 3 次;(3)作业速度为 1 亩/min;(4)无人机平均寿命 400h;(5)电动/油动无人机价格为 5/20 万元/架;(6)电动/油动无人机市场占比分别取 80%/20%、60%/40%、50%/50%三种情形。计算得出未来不同渗透率情形下植保无人机整机年市场规模,我们取渗透率为 30%的情形(日本无人机植保渗透率在 50%左右),未来每年整机市场规模在 60-90 亿元左右。植保无人机服务年市场规模约 180 亿元。和整机市场规模测算类似,假设:未来植保无人机渗透率达到 5/10/20/30/50%;(2)每亩每年施药次数 3 次;(3)每亩费用 10 元/亩。计算得出不同渗透率情形下植保无人机服务年市场规模,同样取渗透率为 30%的情形,未来每年服务市场规模在 180 亿元左右。

图表:植保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植保无人机服务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力巡检领域技术相对成熟,需求量持续增长。(1)技术相对成熟。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即开展无人机巡检试点,截止 2017 年年底,共配有无人机 1800 余架。2017 年度无人机巡检杆塔累计超过 21 万基,发现缺陷超过 5 万余处。(2)加速发展。2017 年 1 月 1 日至 7 月 30 日,南方电网无人机共飞行作业 1670 架次,发现缺陷 767 处,飞行时间 18746 分钟。该飞行时间相当于 2015 年和 2016 年的总和。(3)刚性需求,逐年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电量需求增多,电网铺设速度也逐年增加。根据预测,中国电网铺设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6%,高于全球 3%的增长。无人机电力巡检已进入推广阶段,有望迎来黄金时期。

          电力巡检无人机整机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十亿。中国输电线路总里程约 120 万公里,假设:(1)无人机巡线渗透率 30%/50%/80%;(2)无人机每年巡检 25 次;(3)每小时巡检 20 公里;(4)单机每年飞行时间 150 小时;(5)每台无人机价格 15-25 万之间。通过计算得出,不同渗透率对应的电力巡检无人机需求量 3000/5000/8000 架,整机市场空间至少 4.5-7.5/7.5-12.5/12-20 亿元。

图表:电力巡检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警用无人机整机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 亿级。我国省级/地级/县级行政区分别有 34/334/2854 个,假设:(1)省级/地级/县级行政区分别配备警用无人机 20/5/1 架;(2)无人机单价 50-200 万元。计算得出国内警用无人机整机市场空间为 26-104 亿之间。

图表:警用无人机整机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泵行业的市场需求与石化、LNG、海洋平台、钢铁、电力、市政水利、防汛抗旱等行业或领域的投资规模存在较大依赖性,宏观经济疲软时,泵需求减少。从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泵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泵产量为1.73亿台,2023年增长至2.18亿台。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煤矿企业是煤矿智能化行业最直接的需求主体。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性能,煤矿企业纷纷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2025年03月17日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我国现已具备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生产能力,并实现部分产品出口。随着国内燃气轮机生产技术的提升,中国燃气轮机的出口规模逐渐扩大。2023 年以来,我国燃气轮机出口量趋于稳定,出口范围持续扩大,进口额初步缩小,2024年进出口额分别为3.52亿美元和0.98亿美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当前包括河马井 HiPPO等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雨水收集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62.3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2025年02月07日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随着全球和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稳步增长,气体回收器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资源回收利用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气体回收器在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推动了其需求的增长。

2025年01月14日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维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家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支持政策、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截至2023年,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75.91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49.36亿元。

2025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