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图)

        1、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稀缺资源

        人口红利是指因为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伴随的经济成长效应,它通常发生在人口过渡时期晚期,此时因为生育率下降,使得受抚养的青幼年人口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有专家指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享受人口红利,而随着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在2012出现了第一次绝对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

图:中国人口红利面临拐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依赖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升高的生存难题。

        2、下游需求持续复苏

        信息行业是典型的上游行业,主要服务于不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如教育、医疗金融、政府、工业等等,上游景气度提升能有效带动信息化投入的提升,从而利好于下游行业信息化企业,过去几年,医疗IT、金融IT等领域均出现过高景气状况。相对于医疗、金融等行业,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行业本身就有渗透率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推动下,工业领域需求持续复苏,汽车、钢铁、纺织等多个细分行业业绩回升。下游工业领域的复苏将有望带动上游信息化投资。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10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小幅下降,同比略有增长。1-10月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呈不同程度增长,增速虽有所减缓,但总体上仍处于较快增长水平。我国汽车行业近来数月增速趋稳,可见行业内生需求依旧旺盛。

图:2015-2017年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机械行业:2016年以前上市的249家企业2017年1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6%,2季度同比增长25.7%。2017年以来行业需求保持旺盛态势,制造业盈利能力正在修复。

图:机械行业249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企业自身盈利追求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上游原材料成本等的上升,企业盈利难度较过去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制造业企业的制造周期时间是指从订单发放经车间周转到最后发货的总时间。制造周期时间越短,制造商库存越少,市场需求变化时报废的材料越少,调整适应变化的灵活性越大。反之制造周期时间越长,积压的多,不良及废品增多,储存费用等等都会增加,此外,制造周期越长,工厂车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多。减少制造周期时间不仅影响材料预备,还可以改善出货计划,加快产品输出,因为材料在到下一个操作之前停留的时间更短,故过程中的在制品减少。因为产品处理更少,故产品质量得可以到改善。制造周期时间是在多数电子和电器等复杂品类装配中的最大的问题,制造周期每缩短一倍,企业年利润收益预期可增长2.2倍。根据美国MESAInternational调查数据显示,智能制造可显著缩短制造周期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出,从而提升企业收益。因此,出于企业自身对盈利的追求,它们亦将会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

图:智能制造改善企业收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政策密集出台,中国制造2025箭在弦上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该行动纲领面向十个重点领域,建设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十九大报告也对发展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

        日前,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经过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半年的遴选工作,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已经确定。据工信部介绍,为推进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落地,将加快上述项目部署,并将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并在各行业进行推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后续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图:政策密集出台助推制造业产业升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智能制造将是未来中长期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以及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为此,工信部将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在今后一阶段,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时还将以试点示范等措施,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以形成一批融合发展行业的优秀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双碳”政策下我国工程风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冶金与石化领域是主要细分市场

“双碳”政策下我国工程风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冶金与石化领域是主要细分市场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广泛共识,风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工程风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推动这一转型进程的关键力量。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中国风机行业市场规模743.95亿元,2024年中国风机行业市场规模911.36亿元。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近年来移动充电机器人需求逐步提升,主要在于关联产业如机器人、AI、自动驾驶等技术逐步成熟,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导致充电桩等硬件设施未跟上配套,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需求逐步旺盛,2024年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销量达到0.68万台。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泵行业的市场需求与石化、LNG、海洋平台、钢铁、电力、市政水利、防汛抗旱等行业或领域的投资规模存在较大依赖性,宏观经济疲软时,泵需求减少。从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泵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泵产量为1.73亿台,2023年增长至2.18亿台。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煤矿企业是煤矿智能化行业最直接的需求主体。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性能,煤矿企业纷纷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2025年03月17日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我国现已具备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生产能力,并实现部分产品出口。随着国内燃气轮机生产技术的提升,中国燃气轮机的出口规模逐渐扩大。2023 年以来,我国燃气轮机出口量趋于稳定,出口范围持续扩大,进口额初步缩小,2024年进出口额分别为3.52亿美元和0.98亿美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当前包括河马井 HiPPO等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雨水收集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62.3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2025年02月07日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随着全球和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稳步增长,气体回收器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资源回收利用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气体回收器在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推动了其需求的增长。

2025年01月14日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维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家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支持政策、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截至2023年,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75.91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49.36亿元。

2025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