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5年国内外棉业机械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机装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别于传统的农机装备,现代农机装备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体力劳动的机械,而是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从产前到产后的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机装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别于传统的农机装备,现代农机装备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体力劳动的机械,而是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从产前到产后的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棉机技术整体已接近世界先进棉机生产国的水平,但相比较而言,棉花加工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程度还不高。
1、全球行业发展
棉花加工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业、半机械化半手工到机械化,进而发展为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过程。
美国的棉花加工工业及棉机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棉花加工机具为契尔卡(Churka),它是皮辊轧花机的前身。锯齿轧花机是在1792-1796年间由艾里•惠特尼(El.Whitney)和豪根•荷尔姆斯(Hodgen.Holmes)发明的。之后的半机械化半手工时期(1796-1878年)是世界棉花加工工业起步的阶段,仅是手工作业和单一轧花机,皮棉打包也是以人工操作为主。1830年开始出现了轧花机制造厂。
1878-1960年,世界棉机行业迈入了机械化工业化时代,棉花加工工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标志是开始使用流体动力,锯齿轧花机不断改进,附属设备有了很大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1884年开始使用管道气力输送籽棉和皮棉,1900年开始使用籽棉清理机,随着机采棉的迅速发展,籽棉清理逐渐受到重视。1951年开始使用皮棉清理设备。
1960年之后,世界棉机业进入了全程机械化生产阶段。特别是1973年以后,籽棉清理、烘干设备更趋完善,设计出了籽棉棉模新工艺,制造出了效率更高的新型轧花机和皮棉打包机,采用了集中控制和工业电视监视的先进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具有世界顶端水平的两家棉机制造企业都在美国:美国拉玛斯公司(LummusCorporation)和美国大陆鹰公司(ContinentalEagleCorporation)。
前苏联也是世界产棉大国,20世纪80年代初,全苏联曾经有20多个棉花加工设计研究制造单位,制造出了新型130片型锯齿轧花机,片时产量可达15千克。随着苏联的解体,其棉机制造行业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如今,发达国家棉机行业以大型、高产棉花加工主机设备为显著特点,工艺先进科学、匹配合理,单台、多台主机随意组合,可形成不同规模的流水线,各设备之间采用连锁保护、智能控制、顺序启动,自动化程度高。但中亚及非洲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基础较差,不具备棉花加工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棉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主要靠进口国外产品。
2、中国棉机行业发展
新中国棉机制造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实现了从“作坊式”制造到“工厂化”规模生产的转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经济阶段,以前苏联技术为主
建国后,伴随着国家棉花工业迅速发展,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棉花加工逐步由民间转变到以国营轧花厂为主、供销社企业加工为辅。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人力、畜力皮辊轧花机逐步替换为动力皮辊轧花机。
1955年7月1日,消化吸收前苏联技术的“5571”型锯齿轧花机研制成功,锯齿轧花机逐步取代皮辊轧花机,实现了棉花加工技术的半机械化作业。改革开放之前,各棉机厂均为国家不同类别产品的定点生产企业。各棉机制造厂的生产计划均由当地供销社所属棉麻公司根据下属轧花厂提报计划汇总安排,各棉机企业间基本不存在竞争。中国棉机技术停留在“5571”轧花机基础上徘徊不前。
2001年至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及增长率如下:
(2)市场化改革阶段,消化吸收美国轧花成套技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确立,棉机制造业随之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棉机企业开始自主经营,市场竞争随之出现。
“六五”规划期间,国家经委批准立项“引进美国成套轧花设备”为“国家引进技术改造企业重点项目三千项之一”;之后十年,中国棉业机械形成了两种技术体系:一种是在引进美国轧花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拓展形成的轧花、剥绒、下脚料回收系列产品体系;另一种是在“5571”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产品体系。为了赢得市场,各企业提高了对技术创新及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这一时期,国内棉机市场完全放开,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技术模仿时有发生。
(3)市场化竞争阶段,全程机械化进程逐步推进
1999年,国家推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来棉花由供销社专营的格局,棉花市场彻底放开,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棉花加工行业,棉机市场需求迅速膨胀,部分地区民营资本随之进驻棉机制造业,棉机制造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但大部分新进驻企业因产品研发能力不高、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只能进行低水平的仿制,以劣质、低价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了中国棉机市场的无序竞争。
2004年,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试点推行为中国棉机制造业带来了又一次巨大变革。此次改革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合理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棉花加工企业向着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棉花加工设备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棉花加工行业朝着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棉机制造企业若想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转变经营理念,由现在的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同时加速新产品的开发,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3、中国市场发展空间
2011年,工信部发布了《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农机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出口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行业的五个重点发展领域,即:(1)保障粮棉油糖安全增效的技术装备;(2)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的装备;(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装备;(4)农业产业化所需的农产品加工成套装备;(5)农机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要恢复种植面积,稳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重点发展新疆棉区,力争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700万吨以上,其中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400万亩以上,基本满足国内消费用棉需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将达350万吨。《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棉花标准化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快棉花清理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大幅提高机收水平、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强优质棉基地,到2015年优质棉面积达到750万亩,总产达到120万吨以上,到2020年,优质棉基地的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万吨以上。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机采棉技术的推广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综合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产棉参与国际棉花市场的竞争力,增加棉农收入,所以推广机采棉技术,严格控制机采棉的质量,是我国今后棉花生产的必然趋势。机采棉的推广及棉花加工全程机械化的推进是棉机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棉机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棉花种植、加工成本升高,其中人力成本升高为主要因素,机采棉种植能够推进棉花加工全程机械化,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棉花采摘和加工的人力成本。2013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6,525.00万亩,其中新疆地区为2,538.00万亩。兵团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886.21万亩,较2012年增长5.90%。
近几年机采棉普及速度较快,2009年兵团机采棉面积为174.00万亩,2013年增至550.00万亩,占兵团棉花总播种面积的62.06%,未来机采棉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新疆建设兵团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2015年,80%的棉田实现机械采收”。随着新疆建设兵团机采棉种植快速普及,新疆地方及内地较大的植棉区域也将逐步推广机采棉的种植,机采棉已成为未来棉花种植的发展方向。机采棉和手摘棉的加工对设备的需求有所不同,机采棉的推广将带来棉花加工的技术升级和改造需求,因此,机采棉推广种植将拉动机采棉加工设备市场的发展。
4、新疆建设兵团棉机采购具体制度、棉机价格形成机制、政府对棉机采购的财政补贴、棉机年更新率及新疆地区棉机需求增长情况,新疆市场棉机销售的可持续性
(1)新疆建设兵团棉机采购制度及棉机价格形成机制
2000年4月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发布《兵团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统一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对兵团、师(局)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统一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兵团统一采购可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招标方式为统一采购的主要方式。达到兵团规定的限额标准以上的单项或批量采购项目,应实行公开招标方式或邀请招标方式。合同价值10万元以上的物资(设备)必须招标。
招标流程:公开招标的,根据招标范围(区内、区外)、标的大小,招标机构应通过《中国财经报》、《新疆日报》、《兵团日报》、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招标通告;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的,应当向五个以上特定供应商发出投标邀请书;拟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招标机构负责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招标机构的代表和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招标机构应按招标通告或招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以公开方式开标;评标委员会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评标规则评审投标文件,采购价低者中标的原则。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项目,除考虑投标价格外,还应根据其质量、性能和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资信情况,综合进行评标。招标活动结束后,招标人与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的投标文件签定采购合同。
新疆建设兵团棉机采购价格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
(2)政府对棉机采购的财政补贴
自2004年农业部发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增强农业生产者购置先进农业机具的积极性,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7条和第8条规定:“根据中央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国家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阶段性工作重点及各地的需求状况,农业部、财政部制定并下达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确定国家年度补贴机具种类、实施范围、补贴资金额度、工作进度及要求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根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组织编制本辖区的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确定实施县名单、资金配置、补贴机具种类、工作进度安排等,由省级财政部门、农机主管部门联合上报财政部、农业部。”
2015年1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及财政部办公厅发布《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各省应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在137个品目中,选择部分品目作为本省中央财政资金补贴范围;并要根据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补贴资金规模,选择部分关键环节机具实行敞开补贴。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对象可自主选择补贴产品经销企业购机,也可通过企业直销等方式购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式实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具体操作办法由各省制定。
(3)棉机年更新率及新疆地区棉机需求增长情况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和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产棉大国,建国以来,始终保持每年5,500万亩以上的种植面积,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
新疆作为我国优质棉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棉花已经成为新疆重要的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新疆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1%,已成为新疆农业主导产业,棉花产量逐年增长,2014年全国总产量650万吨,新疆产量4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8%。棉花作为新疆“一黑一白(棉花和石油)”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在优化全疆经济结构、产业脱贫、助农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2009年,国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加强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国家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将其产业链的一端转移到新疆,构建跨区域的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兵团制定了《调整振兴纺织工业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纺织业发展目标和鼓励内地企业来兵团发展的举措。
棉机是棉花从农产品转化为纺织原料的必需设备,棉花加工是棉花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棉机有持续的市场需求。国内棉机生产企业众多,经过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得以发展。相比于进口产品,国产棉机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更符合客户要求,同时价格大大低于进口设备,且售后服务及时、购买备件方便,客户更容易接受,国产棉机市场竞争力日趋增强,国产棉机替代进口设备,节约了大量技改资金。
1)棉机年更新率
设备更新、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决定了棉机的年更新率。
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目前国内具有400型打包棉花加工生产线2,383条,按照行业通常设备更新换代周期10年计算,每年更新238条生产线,棉机年更新率10.00%。
其中新疆建设兵团现有373条生产线,每年更新37条生产线;新疆地方现有生产线700余条,每年更新70条。按目前通常单条生产线技改投入成本1,200万元测算,每年新疆地区设备更新投入规模将达到12.8亿元。
2)新疆地区棉机需求增长情况
机采棉的推广、棉花采后全程机械化、加工智能化进程的推进,给新疆地区带来了棉机需求的增长空间。
①机采棉推广带来的棉机需求
生产成本持续上涨是当前新疆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瓶颈之一,近年来,受人工、农药化肥以及物流成本的上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年均增长幅度在10%以上。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影响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2008年至2013年,兵团分别引进拾花工68.6万人、57.9万人、47.58万人、37.18万人、38.34万人和29.86万人。2012年兵团拾花工采摘籽棉360.35万吨,支付拾花报酬25.42亿元。机采棉成为国内棉花产业发展的趋势。
截至2014年,兵团尚有30%的棉花种植面积有待于实现机械采摘,新疆地方尚有90%以上的棉花种植面积有待于实现机械采摘。为适应机采棉规模化生产,一方面,需要新建、改建、扩建大型机采棉加工生产线;另一方面,需要在原有手摘棉生产线基础上加装配套机采棉清理设备。
②棉花采后加工全程机械化带来的市场需求
兵团“机采棉采后加工全程机械化、棉花全程不落地”处于试点示范阶段。解决棉花采后加工全程机械化,减少人工,提高棉花质量,需要配套“打模、运模、开模、自动捆包、自动缝包”等棉机装备,带来了相关产品的市场空间。
③棉花加工智能化升级带来的市场需求
国内纺织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对棉花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产机采棉质量与升级转型后的纺织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棉花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棉花产业加工技术智能化、信息化、节能减排、机采棉全程质量控制追溯等升级势在必行,为棉花加工在线质量检测智能化控制系统、工厂原装零配件、整体服务外包等业务带来了市场空间,按建设兵团30%的生产线配置智能化系统测算,至少有4亿元以上的市场空间。
综上,新疆市场作为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其棉机销售具有可持续性。
本文来自中国报告网出品的《中国棉花加工机械市场现状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4-2018)》,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