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工程机械出口全球区域市场及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国家情况分析【表】

       导读:2014年工程机械出口全球区域市场及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国家情况分析【表】.在主要出口目的国中,日本由2013年的第三前移一位,俄罗斯则后移一位,巴西由第五位后移到第十一位,印度尼西亚前移一位,泰国由第七位后移到十三位,澳大利亚由第十一位前移到第六位,韩国由十二位前移到第八位(见表4)。
参考:《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供需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

       各主要区域经济体中,对美国、欧盟、香港、日本、韩国出口分别增长22.1%、12.6%、28.8%、18.6%、1.6%,出口比重分别增加1.85、0.99、0.34、0.83、0.01个百分点。对东盟、俄罗斯、印度、非洲拉美出口分别下降6.52%、11.2%、6.26%、7.12%,其对应出口比重分别下降1.37、0.7、0.2、1.98个百分点(见表3)。
表3:2014年工程机械出口全球区域市场分布
全球区域市场 出口 进口
出口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 占出口额比重 进口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 占进口额比重
美国 214942 22.1 10.86 47422 1.30 11.07
欧盟合计 197264 12.6 9.97 163932 3.36 38.26
香港 31632 28.8 1.60 131 -44.96 0.03
日本 112426 18.6 5.68 108210 -21.83 25.25
韩国 50886 1.60 2.57 68364 -5.86 15.95
东盟合计 322284 -6.52 16.28 9403 5.88 2.19
俄罗斯联邦 98319 -11.2 4.97 62 -91.38 0.01
印度 49158 -6.26 2.48 2782 -38.33 0.65
非洲拉美 430658 -7.12 21.76 2865 10.92 0.67
其他 471596 2.34 23.83 25340 -36.78 5.91

       在主要进口来源国中,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瑞典位次与2013年全年没有变化,意大利、荷兰、台湾、芬兰、比利时、法国、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位次比2013年底前移,澳大利亚、印度、奥地利、加拿大、瑞士等位次后移。在主要出口目的国中,日本由2013年的第三前移一位,俄罗斯则后移一位,巴西由第五位后移到第十一位,印度尼西亚前移一位,泰国由第七位后移到十三位,澳大利亚由第十一位前移到第六位,韩国由十二位前移到第八位(见表4)。
表4:2014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国别(地区)前二十位
序号 进口 出口 进出口
国家(地区) 进口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 国家(地区) 出口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 国家(地区) 进出口额(万美元) 同比增长%
1 日本 108210 -21.8 美国 214942 22.1 美国 262364 17.7
2 德国 80809 0.08 日本 112426 18.6 日本 220636 -5.38
3 韩国 68364 -5.86 俄罗斯联邦 98319 -11.2 韩国 119250 -2.81
4 美国 47422 1.30 沙特阿拉伯 67957 -5.91 德国 113077 2.37
5 瑞典 15042 -12.6 印度尼西亚 66477 -1.59 俄罗斯联邦 98381 -11.8
6 意大利 13097 48.2 澳大利亚 62232 19.5 沙特阿拉伯 67958 -5.91
7 奥地利 12523 -12.2 马来西亚 54594 -7.12 印度尼西亚 66706 -2.04
8 荷兰 9644 55.7 韩国 50886 1.60 澳大利亚 65216 8.22
9 法国 8088 1.61 印度 49158 -6.26 马来西亚 61036 -4.96
10 台湾省 6750 39.5 越南 45625 35.5 印度 51940 -8.80
11 马来西亚 6442 18.3 巴西 44348 -38.4 巴西 46201 -3747
12 英国 6340 4.06 新加坡 43099 -20.0 越南 46051 35.3
13 芬兰 5315 3.05 泰国 42948 -32.7 泰国 44339 -31.6
14 加拿大 5166 -23.5 阿尔及利亚 41863 40.2 新加坡 43793 -20.8
15 瑞士 4507 4.78 南非 37293 -8.94 阿尔及利亚 41863 40.2
16 比利时 3378 66.5 土耳其 33095 9.81 南非 37801 -8.26
17 挪威 3322 49.5 伊朗 32485 74.0 意大利 34645 30.9
18 西班牙 3178 -26.9 德国 32268 8.57 荷兰 34299 4.68
19 澳大利亚 2984 -63.6 香港 31632 28.8 土耳其 33913 10.9
20 印度 2782 -38.3 哈萨克斯坦 31622 -21.3 加拿大 33222 10.6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