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常态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对新常态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新”,即不同于以往;二是“常态”,即相对比较稳定并且会延续较长时间的状态。新常态具备五个基本特征,即经济增速的新常态、发展理念的新常态、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动力机制的新常态、政策调控的新常态。
对新常态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新”,即不同于以往;二是“常态”,即相对比较稳定并且会延续较长时间的状态。新常态具备五个基本特征,即经济增速的新常态、发展理念的新常态、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动力机制的新常态、政策调控的新常态。
一、当前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融资渠道的单一和融资约束。目前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和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企业比重较少。企业的融资约束主要表现在融资的困难,这种困难为投资提供资金的情况可能表现为信用约束、不能借款、不能发行股票、银行贷款依赖或资产非流动性。由于国有企业的政策因素影响,其融资约束比民营企业要小。
(二)技术创新体制不够完善。辽宁省在目前除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几个大型企业外许多中小企业缺少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 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产品和零部件数量有限。而作为学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经常与实践脱节,没有形成很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均衡。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门槛高政府管制多,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不能与装备制造业形成联动机制,大大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率。
(四)利用外商投资的比重不均匀。利用外资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企业主要为汽车制造业,几乎呈现了一枝独秀的状态。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并不高。我省应该提供各种政策鼓励,有针对性的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一)利用金融体制改革的优势,发展多渠道融资,减轻融资约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这就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问题给出了政策引导,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逐渐提到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不只限于贷款,要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支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可以适当扩大地方债规模,直接面向债券市场募集长期建设资金,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倒逼地方财政对资本市场公开透明,提高地方财政以及长期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
(二)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建设,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创新仍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但是研发成本高,投入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快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的建立,加强创新主体与生产的契合,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协调各方的工作,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不均衡发展,国家应该在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进行战略性规划。促进金融服务业改革,更加贴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衔接,实现生产、销售、咨询的最佳配置。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
(四)促进落后产业的升级,提高竞争力。利用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对技术领先的制造业企业,积极鼓励开拓海外市场,占据国外市场。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国外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等,促进自身发展。推进金融业进行并购贷款业务,在条件成熟论证充分的情况下通过企业并购、合资合作等扩张,掌握市场主动权、获取领先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缩短与先进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抢占优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