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浅谈我国非标机械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导读:浅谈我国非标机械设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无法形成较大的品牌。非标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同行企业,我国的本土企业在技术上较薄弱,企业入行的门槛不高,但是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发展。

        “非标设备”指的是非标准设备,也就是不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制造,而是根据用户自身的用途需要,有针对性设计和制造的设备。

1 我国非标机械设备行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标准机械设备辅助的非标设备也一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越来越有必要进行非标准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非标设备制造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我国的本土企业在非标设备制作上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中国报告网非标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师表示,近年来很多装备制造业通过和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经营合作的方式迅速消化吸收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拥有了较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在竞争中有较高的性价比。这些都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从事非标机械设备制造的企业数量多,但是规模一般较小,技术也相对落后,由于资金、人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国际先进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而企业间的竞争则相对同质化。这些都是需要企业关注和改进的。

2 非标机械设备行业面临的瓶颈

        中国报告网非标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师表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无法形成较大的品牌。非标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同行企业,我国的本土企业在技术上较薄弱,企业入行的门槛不高,但是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发展。往往企业在最初的快速发展扩张之后,由于技术、人员和资金投入难以持续,最终未能实现自身突破。而企业如果没有持续性的发展,就很难在行业内形成客户较认可的品牌。企业规模有限,难以进行批量生产。企业要想在成本上有较大的优势,就要使自己的产品能够批量生产,这样一来既能降低单件产品的成本,又能扩大产品的销量。对于非标机械设备来说,由于产品没有统一的规格尺寸的要求,企业在每一次的设计生产中都是针对用户的具体要求,这就制约了本行业企业在产品量上的突破。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有限,即使用户的需求较大,企业也会因为资金和人员的限制无法接下太大的订单,只能采取订单式的生产,从而导致企业的内部资源使用不均,有忙有闲,使得企业人力物力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质量缺乏控制,服务不到位。由于非标设备的特殊性,行业无法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企业在设计制造设备时,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或是为了赶工期,就放松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得到订单,盲目答应客户的要求,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却发现无法达到要求,或者降低标准完成,或者一再延误工期,造成双方的损失。这些对企业的长期信誉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设备销售之后,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也不太好,对设备的跟踪服务做得不到位,导致客户投诉。

3 非标机械设备行业的未来发展

        企业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非标设备因为没有现有的标准和产品做参照,而且要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就要求设计人员既能准确把握客户的诉求,又不能一味迎合客户,而是要考虑到实用性和成本效益。如果不能把握客户诉求,那设计的产品必然无法让客户满意,企业的订单也无法达成。但是,一味的按照客户的思路走,设计的产品往往在技术上不成熟,在实用性上也不令人满意,产品投产出现问题的话,依然会导致客户不满。作为该行业的设计人员,要从专业角度和客户角度出发,寻求能得到两者平衡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为企业赢得效益和口碑。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加强产品的后期服务。作为非标准机械设备,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厂商的人员水品和素质。企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就必须在设备的设计、组装和加工阶段都把好质量关。在设备设计阶段,技术人员要经常与设备使用者联系,说明设计的进展状况,对于方案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沟通,搞清楚对方的要求。图纸完成后,技术人员要和使用方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双方要在整体设计、关键部件和工艺要求上面达成共识。在设备制作的加工阶段,要派专人监督,在加工进度、外购件质量、关键组件加工等方面都要把好关。在设备组装完成后,要对设备的整体组装质量进行检测,确认设备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技术要求,根据检测情况尽快对设备进行改进和调整。在此期间,要对每一次的检测和改进进行详细记录。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企业从事非标机械设备的制造,要想不断做大做强,就必须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中国报告网非标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该行业的市场需求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期,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单个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有时候企业会因为自身技术达不到而错失大的订单。随着行业的发展,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会越来越重视技术研发的工作,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技术水平。同时,企业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留用。技术人员可以说是非标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骨干力量,只有保有这些人才,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双碳”政策下我国工程风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冶金与石化领域是主要细分市场

“双碳”政策下我国工程风机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冶金与石化领域是主要细分市场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广泛共识,风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工程风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推动这一转型进程的关键力量。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中国风机行业市场规模743.95亿元,2024年中国风机行业市场规模911.36亿元。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处早期阶段 盈利模式与经营方式仍在探索中

近年来移动充电机器人需求逐步提升,主要在于关联产业如机器人、AI、自动驾驶等技术逐步成熟,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导致充电桩等硬件设施未跟上配套,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需求逐步旺盛,2024年我国移动充电机器人销量达到0.68万台。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泵行业的市场需求与石化、LNG、海洋平台、钢铁、电力、市政水利、防汛抗旱等行业或领域的投资规模存在较大依赖性,宏观经济疲软时,泵需求减少。从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泵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泵产量为1.73亿台,2023年增长至2.18亿台。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中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煤矿企业是煤矿智能化行业最直接的需求主体。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性能,煤矿企业纷纷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2025年03月17日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我国现已具备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生产能力,并实现部分产品出口。随着国内燃气轮机生产技术的提升,中国燃气轮机的出口规模逐渐扩大。2023 年以来,我国燃气轮机出口量趋于稳定,出口范围持续扩大,进口额初步缩小,2024年进出口额分别为3.52亿美元和0.98亿美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当前包括河马井 HiPPO等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雨水收集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62.3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2025年02月07日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随着全球和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稳步增长,气体回收器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资源回收利用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气体回收器在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推动了其需求的增长。

2025年01月14日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维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家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支持政策、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截至2023年,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75.91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49.36亿元。

2025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