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1-6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口情况分析

  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带动下,2010年上半年,我国纺机行业外贸恢复加快,增幅超出预期。2010年1-5月,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2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3.37%。其中,出口6.25亿美元,同比增长38.3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2.88个百分点;进口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76.7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4.02个百分点。同时,有关人士认为,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2010年下半年进出口形势可能出现回落,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需求强劲反弹 高端设备进口激增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从2009年四季度到2010年上半年,纺织工业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出现明显复苏。纺织工业生产加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这也带动了纺机市场的繁荣。在调整升级的方向下,中国纺织行业显示出对纺机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的巨大需求潜力。

  近几年,中国纺织业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生产规模扩张的势头逐步放缓,而更新改造的需求明显增加。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使这种调整和升级要求更加迫切。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迫使企业通过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棉纺织业投资总额仍然保持增长,行业先进设备拥有率继续提高,自动落纱长车、清梳联、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0年年初以来,随着行业逐渐复苏,投资出现大幅回升,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设备进口出现迅猛增长。2010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口自动络筒机同比增长263.5%,进口转杯纺纱机同比增长263.5%,进口喷气纺纱机同比增长248.87%,进口无梭织机同比增长318.78%。尽管2009年基数较低,但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纺织企业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2010-2015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从产品类别上看,2010年1-5月针织机械进口金额仍居首位,所占比重达到26.78%;而织机进口增长最迅猛,达到299.21%。近年来,我国针织行业快速发展,对设备的需求尤其是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国产针织机械一直是我国纺织机械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国内某些类别的针织机械产品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造成针织机械进口额长期位居各种纺织机械进口的前列。织机进口出现迅猛增长,则是缘于纺织企业对无梭织机的需求出现较大增长,而国产无梭织机在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设备尚存在不小差距,因而造成进口猛增。

  亚洲市场仍有广阔空间 国产纺机还须增强实力
  亚洲是全球纺机市场的中心,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家也一直是我国纺机制造业在海外主要的市场。2010年以来,亚洲纺织业出现全面复苏,纺织机械需求回暖,我国纺机出口也随之回升。有预测显示,亚洲纺机市场在未来三年的发展势头都将是乐观的,有些行业甚至预测到2013年底之前都是处于乐观情况,未来亚洲市场还有广阔空间。而我国纺机产品要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份额,还须进一步提升竞争实力。

  从我国纺织机械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看,印度、孟加拉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位列前5位,2010年1-5月出口到以上国家和地区的金额占全部出口额的45.73%。其中,对印度出口金额仍排在第一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9.33%,但同比下降24.51%;对巴基斯坦出口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36.53%。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与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不同的是,印度自身具有一定的纺机制造能力,特别是纺纱机械无论在产品档次还是数量上都有很强的自给自足能力。印度纺织工业以棉纺为主,前几年发展高峰期,印度对棉纺设备的需求量每年达到400万-500万锭的规模,而现在的需求量也就维持在200多万锭的水平,因此棉纺设备进口需求减少。随着棉纺工业的日益成熟,印度纺织工业开始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织造、印染设备开始释放出新的需求空间。然而,近几年,国外纺机企业逐渐增加在印度市场的投入,我国织造、印染等设备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另外,2009年在出口形势并不好的情况下,中国对印度纺织机械出口额仍然增长30.12%,相对基数较高,因此2010年出现同比下降。

  受金融危机以及巴基斯坦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影响,巴基斯坦的纺织工业一度陷入危机,发展停滞。为重振纺织业,巴政府于2009年8月出台了首个“五年纺织业政策”,确立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对纺织业及纺织机械、染料、化纤等配套行业的投资;鼓励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产业升级等。为了鼓励投资和设备更新,巴基斯坦联邦税务局对种类繁多的纺织机械免除了进口关税。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2009-2010财政年度,巴基斯坦纺织机械进口增长至2.97亿美元,同比增长40.75%。这也带动我国对巴基斯坦纺机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虽然纺织机械进出口恢复好于预期,但有关人士认为,亚洲纺织业多为外向型,且基本都是面向欧美市场,而美国、欧盟等经济复苏缓慢,近期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这都使未来全球纺织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另外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2010年下半年纺织机械进出口形势可能出现回落,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