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1-6月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

  2010年1-6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8047亿元,同比增长25.5%,比1-5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31109亿元,同比增长24.9%,比1-5月提高0.1个百分点。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城镇和制造业1.4和2个百分点,投资额占制造业比重为25.66%,较1-5月再降0.13个百分点。

  一、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平稳,当月增长加快
  1-6月,机械工业自年初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82.64亿元,同比增长26.86%,增幅较1-5月提高0.51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0.83亿元,同比增长33.21%,比5月增加786.43亿元,增速提高2.71个百分点。国有控股投资1253.67亿元,同比增长34.98%,比1-5月提高1.92个百分点。

  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平稳加快,施工项目增速明显放缓
  1-6月机械工业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28799.39亿元,同比增长30.36%,比1-5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064.3亿元,同比提高47.49%,比1-5月提高1.89个百分点,占全部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34.95%,高于去年同期4.06个百分点。

  1-6月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451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75个,同比提高5.49%,较1-5月回落2.57个百分点,其中本年开工项目1421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845个,同比提高6.32%,比1-5月回落4.16个百分点。

         2010-2013年中国非织造布机械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纵观上半年计划投资和本年新开工投资情况,同比增幅除2月外,均在30%和45%以上,但施工项目同比增速自4月持续放慢,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回落在4-5个百分点。

  三、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1-6月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6.82亿元、2653.14亿元和1132.68亿元,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分别为30.85%和29.73%,高于东部地区(23.73%)7.12和6个百分点。

  分省市看,十三个省投资增速超过30%,其中:西藏、海南的投资同比增速达7.6和6.5倍,投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0.3亿元和6.2亿元。

  四、投资额占比内资继续扩大,港澳台和外商持续缩小
  1-6月机械工业中内资投资7087.05亿元,占比88.78%,增速31.09%,比1-5月提高0.03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271.56亿元,占比3.4%,增速7.51%,较1-5月提高0.6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612.31亿元,占比7.67%,同比下降1.25%,较1-5月收窄0.93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不同类型投资完成情况看,呈现出内资投资的逐月扩大和港澳台、外商投资持续缩小,增势疲软的特点。

  五、6月当月中央、地方投资额明显增加
  1-6月中央项目投资336.48亿元,占比4.22%,增速28.45%,比1-5月放慢6.79个百分点;地方项目7646.16亿元,占比95.78%,同比增长26.79%,比1-5月提高0.79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数据看,投资额占比中央始终控制在5%以内,地方则略高于95%;投资增速虽中央高于地方,但差距逐月缩小,从1-2月的近24个百分点到1-6月不足2个百分点;进入6月,中央、地方当月投资额分别完成118.58亿元和2384.95亿元,比5月的57.72亿元和1542.66亿元陡增60.86亿元和842.29亿元。

  六、行业投资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
  1-6月十三个汇总行业投资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七个行业增速超过机械行业平均水平,分别是:工程(55.67%)、农机(39.96%)、内燃机(39.07%)、汽车(36.42%)、重型(27.54%)、电工(27.27%)和仪表(27.13%),与1-5月比,行业投资增速九升四降,其中食品、内燃机行业分别提高19.21和17个百分点,工程、农机行业则分别以7.79和5.77个百分点的较大幅度下滑。

  从贡献率看,汽车、电工行业分别为30.94%和24.31%,超过50%,其余11个行业均不足10%;与1-5月比,贡献率虽呈八升五降,但幅度均不大,涨幅最高的是重型行业1.1个百分点,降幅最大的是基础件行业1.79个百分点。

  七、资金来源增速低于投资增速1.11个百分点
  1-6月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9050.3亿元,同比增长25.75%,较1-5月回落1.19个百分点,比投资低1.11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0.37亿元,同比下降7.82%;国内贷款838.82亿元,同比提高39.59%;利用外资293.28亿元, 同比下降9.51%,外商直接投资188.54亿元,同比下降13.18%。自筹资金7637.39亿元,同比增长26.12%,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3168.65亿元,同比提高9.81%;其它资金246.86亿元,同比提高35.2%。

  与1-5月比较,资金来源增加2486亿元,但增速放缓1.19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增速回落51.06和3.6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及外商直接投资降幅收窄2.44和9.95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同比增速继续趋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迅猛  eVTOL初露锋芒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迅猛 eVTOL初露锋芒

在政策密集加持下,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2024年超过95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50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万亿大关。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