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9年温州制鞋机械行业研究报告

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随着鞋企产能的迅速增长,鞋机的需求量也日益旺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鞋机业发展步入黄金时期,形成了以广东珠三角地区、浙江温州、福建晋江、江苏盐城为主的四大生产基地。然而,自去年9月爆发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萎缩,鞋类外单锐减,鞋机业在过了十余年的惬意生活后面临鞋业萎缩的挑战,整个行业步入调整期。在市场饱和、生产过剩、行业洗牌的背景下,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是每一家鞋机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温州鞋机业的长板与短板

    众所周知,由于诸多意大利鞋机品牌在广东贴牌加工,为当地中小鞋机企业带去了技术和品牌支持,尽管生产规模不大,但在最新资讯和前沿技术的指导下,广东鞋机占据高端市场,发展和利润空间都相当大。福建鞋机虽然没有广东的先进技术,也没有温州的生产规模,但绝对低廉的价格让其在中低档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一直以来,中国鞋机市场基本上是广东、福建、温州三分天下,在技术和品牌稍逊于广东、价格高于福建的不利条件下,温州鞋机只能在中档市场显身手。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无限扩张,温州鞋机行业的一些劣势开始凸显,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些问题显得愈发严重。

    背靠“中国鞋都”的温州鞋机是伴随着温州鞋革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先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手工操作、90年代的仿制和新世纪的自主创新三个发展阶段。尽管和国外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相比,温州鞋机起步较晚,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温州市政府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民间资本纷纷投资制鞋工业,新建和扩建了许多制鞋工厂,鞋机市场迅速升温,促进了温州鞋机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制鞋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温州鞋机的企业数量也日益增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营销日趋成熟。后来,有企业率先引入意大利设计和工艺理念,使温州鞋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迅速提升。

    目前,温州鞋机企业数量已超百家(上规模的企业有五十余家),产品达10大类118个品种,覆盖了鞋样设计、制帮、成型等制鞋工艺的各个环节,完全具备整厂输出能力,年产量达6万台(套),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年产值达20亿元,成为继意大利、台湾之后的又一个世界鞋机生产基地。

    品种全、规模大、产量高以及背靠“中国鞋都”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是温州鞋机的长处,而缺乏技术支撑和品牌优势、科学管理水平落后则是温州鞋机发展的软肋。

    1.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温州鞋机业发展初期,受各种条件限制,很少有企业开发原创产品,大多只是模仿而已,如某一新产品上市不到半年,温州鞋机企业便能迅速仿制出来,并且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进入21世纪后,尽管部分被“温州仿造”吓怕了的意大利品牌鞋机在参加展会时只以图片进行展示,迫使温州鞋机企业不得不投入人力财力搞自主研发,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起步较晚的温州鞋机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与此同时,一部分中小企业仍旧不思进取,依然大量仿制生产,他们不仅模仿国外机械,就连国内同行也不放过。

 随着温州鞋机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和仿制现象日渐严重,各个企业的产品呈现出功能相近、外观相似、定位相同的现象,且都集中在中档市场,缺乏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企业既不搞新品开发又缺乏品牌建设,只是一味地搞复制生产,必然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随着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步入恶性竞争的怪圈,不少企业进入微利甚至无利时代,这无疑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一大隐患。

    2.危机来袭,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受上世纪90年代温州乃至国内大批小型鞋厂纷纷上马和部分老厂扩大生产线的刺激,进入门槛不高的鞋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由于不少企业缺乏细致的市场调研,且无节制地大幅提高产量,理想化地高估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美好发展前景,最终造成了市场饱和乃至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正如一位鞋机企业主在采访中指出的那样:“温州市面上现有的鞋机库存,3年都消化不完。”可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整个市场已趋饱和,产能也已明显过剩。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众多中小鞋厂大受冲击,要么关门歇业,要么压缩产能,鞋机生产企业指望像以往一样,依靠制鞋业扩张来拉动鞋机需求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仅如此,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倒闭鞋企遗留下来的二手鞋机进入市场,从而对鞋机销售形成进一步冲击。

    3.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温州鞋机业缺乏脱困优势

    在温州鞋机同仁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下,温州鞋机业发展迅速,但就在温州鞋机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广东珠三角、福建等地的鞋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广东珠三角一带,意大利、台湾鞋机为了便于低价竞争,直接在该地区贴牌加工,不仅使珠三角地区的各种机械配套齐全、款式新颖,而且在产品科技含量、机械自动化以及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比温州更胜一筹。而福建鞋机企业则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薄利多销,以低廉的价格严格把守低端市场的同时,还不时地推出新产品来冲击温州鞋机盘踞的中档市场。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温州鞋机业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由于市场饱和、无序竞争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再加上温州土地资源紧缺、人工成本高昂、依靠鞋业扩张拉动需求的发展模式受到制约等一系列问题,既缺乏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又没有低端市场竞争力和价格优势的温州鞋机业,短期内难以摆脱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

    4.温州制鞋业的定位制约了鞋机业的发展

    毫无疑问,温州鞋业的企业数量以及产能在国内首屈一指,但数千家制鞋企业却因缺乏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低很少有产品能够入驻高档百货商场,由此可见温州鞋的市场定位。从宏观、客观的角度来看,温州鞋的定位是市场划分所致,温州鞋需要走专卖店、批发鞋城路线;从微观、主观角度来看,市场给温州鞋的这一定位未必不是温州鞋业老板喜欢粗放经营的结果。

 据了解,广东的大型制鞋企业非常乐意耗巨资购买高档新款鞋机,也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对品牌进行深耕细作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鞋类产品,进而奠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比较而言,温州的许多鞋业老板则喜欢以量取胜的粗放式经营,并没有耐心去钻研市场、打造品牌,购买高档鞋机远比购买名牌轿车吝啬得多,对鞋机产品的要求也不高。行业内“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顺口溜,可谓是温州制鞋企业购买鞋机的真实写照,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种心态恐怕会变本加厉。

    背靠“中国鞋都”、伴随温州鞋业而生的温州鞋机,最主要的销售对象还是温州大大小小的鞋厂,温州鞋的市场定位决定了温州鞋厂对鞋机的需求定位,进而又决定了温州鞋机的产品定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温州制鞋业多年来不上不下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对其上游配套产业温州鞋机缺乏刺激,这客观上也制约了温州鞋机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二、利用洗牌期做转型准备

    如同经济发展一样,行业发展也具有周期性,温州鞋机要想在下一行业发展高峰到来时赢得先机,就必须转型升级,消除行业弊病,做到扬长避短。而当前金融海啸带来的行业洗牌,恰好是温州鞋机企业休养生息、整合规划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

    1.加强技术交流,走产学研道路

    市场低迷时期,销路不畅,那么就多练内功,以待市场好转时能够厚积薄发。

    一方面,企业可以实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意大利等鞋机业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结合国内市场实际情况,将国外先进的技术本土化。另一方面,可以与专业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新品研发力度,实现产学研的完美结合。

 2.塑造品牌,做大做强

    越是市场萧条就越要做足宣传,在市场低迷、众多企业深居简出的背景下,此时的宣传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企业要多参加各类专业展会,多向客户推介产品,哪怕走出国门,哪怕展会上没有一个订单,也要坚持参加。

    展会上专业人士云集,不乏诸多潜在客户,可能会上没有达成合作协议,但至少能让对方看到企业产品、留下品牌印象,为将来可能的合作做好铺垫。当然,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做好其他常规性的配套宣传,让企业和品牌的声音在业内传递,让业内人士对品牌耳熟能详。另外,温州鞋机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企业数量众多、背靠“中国鞋都”,可以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抱团出击,打造“鞋机之都”的区域品牌,在聚众效应的带动下帮助企业提升销量。

    3.拓展渠道,改进产品

    对现有鞋机产品进行改进与提升,增加产品的功能,将产品用途延伸至制鞋以外的其他行业,进而拓展销售渠道。与此同时,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利用休养生息的空档加强对新品的自主研发,但产品一定要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为基础,因为这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4.重组升级,成立集团

    在温州,上规模的鞋机企业虽然为数不少,但却鲜有能够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集团公司。借此机会,强强联合抑或兼并重组成立鞋机企业集团,实现转型升级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风险,不失为一步好棋。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发挥各企业的优势,减少重复投入,控制行业的恶性竞争,集中财力、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扭转中低档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局面,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5.培训人才,储备人才

    无论什么时候,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一方面,要做好防止人才流失的工作,尤其要防止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另一方面,可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和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可以发掘一些因企业倒闭而四处流动的高级人才,进行人才储备,为市场好转后的企业腾飞积蓄力量。

    采访中,有人大胆预测中国鞋机业的行业洗牌将于2010年结束,并将重新迎来鞋机业发展的高峰;也有人保守估计行业低迷期可能持续四五年,待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库存清空后才能再次迎来鞋机业的春天。

    姑且不论鞋机销售高峰何时到来,笔者以为,企业在寒冬时期的“暗战”中赢得胜利才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当“暗战”过后,春天到来的时候,得以存活的企业才能够继续以往如日中天、迅猛发展的态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迅猛  eVTOL初露锋芒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迅猛 eVTOL初露锋芒

在政策密集加持下,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2024年超过95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50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万亿大关。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