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汽车起重机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工程起重机协会统计,2005年协会会员主机厂24家,其中生产汽车起重机的厂家共12家,销售汽车起重机10800台,基本情况见表1。

    1、汽车起重机历年销售情况

    国产汽车起重机1993年至2005年的销售情况见图1、图2。

    1993年是全国汽车起重机销售最好的年景之一,销售量达5154台,工程起重机行业销售额达21.2832亿元。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起重机生产开始下滑,1997年跌到销售量最低点2274台,为1993年的44%;1998年销售额最低点11.445亿元。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1999起重机销售开始突飞猛进地增长,特别是2003年,汽车起重机销售量比上一年度增长51%,达到9584台,轮式起重机销售量突破10000台,继美国上一世纪70年代中期年产7500台、日本1980年的8000台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轮式起重机生产国。2004年销售量达到历史最高峰,达11571台,2005年销售量开始回落,但仍然超过10000台。

    2、汽车起重机吨位构成

    国产汽车起重机的吨位构成见图3。

    吨位构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起重机的产量以小吨位为主,这是由于汽车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大大影响了随车起重机的发展,而发达国家25吨以下的产品是随车起重机的市场。2005年国产25吨(含25吨)以上起重机销售量为3519台。如果政策和法规有变化,随车起重机将逐渐取代8~20吨汽车起重机。

    (2)8吨起重机由于采用通用卡车底盘,曾是汽车起重机的主导产品,1993年曾占全年销售量的52%。虽然其价格便宜,维修保养方便,但由于吨位较小,在现有基础上,不会再有大的发展。10吨起重机介于通用底盘和专用底盘之间,两种底盘均不满意,所以早已绝迹,将来也不会发展。

    (3)12吨和16吨起重机均为采用通用汽车变速箱、10吨级车桥和悬架的起重机专用底盘,前者为两桥、后者为三桥。16吨起重机1978年由行业厂家联合设计,图纸供全国各厂家无偿使用。由于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它是汽车起重机的主导产品,2002年曾占全年销售量的34.4%。随着25吨产品的发展16吨起重机百分比会有所下降,其主导地位很快将被25吨产品取代。

    (4)20吨起重机和25吨均为三桥底盘,成本差不多,售价过高使得20吨起重机不可能成为主导产品。25吨起重机采用专用变速箱、13吨级车桥和专用悬架,性价比非常好,一定会超过16吨成为汽车起重机的主导产品。

    (5)30~55吨起重机均为四桥底盘,其最大吨位的50吨级(含55吨)产品,自然是这一级别的主导产品。

    (6)大于55吨的汽车起重机底盘将超过四个桥,技术上有许多不能解决的难题,如机械悬架的平衡、驱动桥转向时滑移等。一旦全地面起重机打开市场,大于四桥的汽车起重机将会逐渐被取代。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如果有关公路行驶车辆的相关法规和国际接轨,即允许用户按主机厂或相关规定自行在运输车辆上安装随车起重机,8~20吨汽车起重机将自8吨开始被逐渐取代,同时,随车起重机将飞速发展。

    (2)根据底盘结构不同,8、16、25和55吨为汽车起重机系列中的主导产品,其余吨位将根据用户要求生产,不会有大的发展。

    (3)2002年后,大吨位起重机迅速发展,只有徐工、浦沅、长起、北起、泰工和三一等厂家可以批量生产。其吨位分布如图4。

    3、六家主要厂家情况

    在全国12个汽车起重机生产厂家中,北起、徐重、浦沅、长起、锦重和泰起六家的销售量占全国销售量将近90%,可以说这六家主导了全国的市场。其1994年和2005年所占的比例见图5。

    这六个厂家1994年到2005年12年的发展,大体上是徐重挤占了北起的市场份额,浦沅挤占了长起的市场份额,六家产量变化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各厂这几年的发展趋势。

    (1)北京起重机器厂在1994年以前一直是行业的老大,不论在产量上还是在产值上均居行业首位。由于在起重机专用底盘的开发上落后于行业厂和“六五”至“八五”期间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以及以后的厂房搬迁,在1998年市场转好时,产量却一直在下滑。直到2004年北起-多田野投产后才略有回升。

    (2)徐重和浦沅近几年发展势头甚猛,不但在产量和产值上,还在技术水平上均稳居行业头两把交椅。徐重借助集团的优势,在发展势头上超过浦沅。2005年两家的产量占全行业的68%,产值占64%。行业内部的竞争基本上是这两家的竞争。

    (3)1997年泸州市组建长江工程机械集团对长起的影响非常大,导致1998年产量下滑33%,跌到六家的最后一名,1999年虽有恢复,但仍然没有达到1997年的水平。后长工集团解散和体制改革,使长起恢复了元气。

    (4)锦重和泰起1994年时是行业内第二集团的老大和老二,经过12年的发展,泰起成为行业的第四名,成功地跨进了第一集团;而锦重却跌到行业第六(第五是蚌埠)。泰起的发展得益于改制成功,锦重的失利归咎于改制失败。

    4、起重机市场分布情况

    2005年全国共销售起重机10800台,按全国七大区和直辖市划分销售量的分布情况如下:

    黑龙江、吉林、辽宁:1111台;

    山西、河北、内蒙古:1533台;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958台;

    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1069台;

    福建、广东、海南:735台;

    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2761台;

    河南、湖北、湖南:1093台;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1106台;

    其余地区:431台。

    由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华东地区销售量最大,仅山东一省就销售了1132台,基本在所有吨位上的销售量均占全国首位。这和山东省公路网发达、卡车保有量第一和有数家大型石化企业分不开。

    华北地区的河北省销售了837台起重机,排行第二。同是华东地区的江苏省销售了750辆,排行第三。

    前三甲的山东、河北和江苏三省毗邻,形成沿渤海湾和东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是汽车起重机销售的重中之重的地区。

    5、今年国内市场情况

    5.1国产汽车起重机的吨位结构

    (1)总数量。

    2006年1~4月全国11个厂家共生产汽车起重机4920辆。

    (2)各吨位起重机的数量见表2。

    (3)分析。

    为了便于了解汽车起重机行业的发展情况,这里列举了一组1995年国产起重机吨位百分比的数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2吨和16吨所占的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8吨比例大大减少,而20吨(含20吨)以上中大吨位的起重机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

    8~16吨起重机的比例达到52.82%,而这一部分在国外是随车起重机的市场。20吨以上中大吨位的起重机全部是专用底盘。随着行业的发展,小吨位汽车起重机将逐渐退出市场,大吨位起重机将主导市场。这里更显发展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的重要性。

    5.2主要厂家的销售量

    2006年1~4月全国汽车起重机销量见表3。
    六家主要厂家中锦重四个月的销售量几乎为零。同2005年相比较,北起、浦沅、长起、泰起和其他厂家所占的市场比例几乎没有变化,锦重所让出的市场份额几乎全部被徐工吃掉,可见徐工掌握市场的能力之强。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三桥(16~25吨)起重机中,徐工、浦沅和长起三家占了89%;四桥以上(30吨以上)起重机中,徐工、浦沅和长起三家占了92%。这不是偶然的,目前行业里只有这三家具有设计和批量生产专用底盘的能力。三家总销量所占的比例为79%。

    6、汽车起重机行业发展态势

    2000年以前,全世界主要轮式起重机生产厂家没有一家看好中国的起重机市场。他们虽然窥视中国市场已有20年之久,但谈销售可以,谈投资没门。2003年,日本的多田野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开了起重机合资的先河,与北京起重机器厂成立合资公司,比例为25:75,北起持75%的股份。一时间,合资突然成了炙手可热的蛋糕,国外厂家纷踏而来,寻求在中国的合资伙伴。经过近两年的挑选和考察,特雷克斯终于购买了长起50%的股份;北起和多田野的合资比例也上升到50:50;凯雷收购徐工85%的股份虽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但也闹得沸沸扬扬;马尼托瓦克也没有袖手旁观。世界四大轮式起重机制造商中唯一的非上市公司利勃海尔由于前几年在中国一家合资公司的失败,心有余悸,这次只作井上观。

    这股合资的浪潮说明中国的起重机市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矿用卡行业:宽体矿卡更受市场青睐 企业竞争呈现“5+N”格局

我国矿用卡行业:宽体矿卡更受市场青睐 企业竞争呈现“5+N”格局

近年来,我国矿用卡车行业发展较为稳定,增速不快,部分年份开始下滑,2024年矿用卡车行业市场规模342亿元,由于我国矿用卡车发展逐渐成熟,行业本身具备强周期性特征,在矿产资源开发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空港装备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龙头主导、细分竞争、国产替代加速”格局

我国空港装备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龙头主导、细分竞争、国产替代加速”格局

2024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港澳台地区数据另行统计)共263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4.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006.2万吨、飞机起降1240万架次,客货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大主要生产指标均超过2019年水平,创历史新高。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行业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行业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高低压成套设备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新能源产业兴起以及智能化电网建设等,为高低压成套设备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721亿元。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缝纫机行业持续高增长 国内企业迎来海外需求和外部技术双重驱动力

我国缝纫机行业持续高增长 国内企业迎来海外需求和外部技术双重驱动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趋向多样化,工业缝纫机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提供更灵活多样的产品选择,工业缝纫机企业将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型,提供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从2015年国家提出工业4.0以来,行业进入高速增长区间,截止2024年工业缝纫机市场规模达到271亿元

2025年06月23日
全球光刻机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企业 我国光刻机亟需自主突破

全球光刻机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企业 我国光刻机亟需自主突破

目前在半导体设备细分市场中,光刻机设备在半导体设备总市场的 24%,为市场占比最大的细分设备。近年来,光刻机市场在半导体总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尽管目前已有部分晶圆厂调整未来资本开支,但考虑光刻机交期长、战略意义高,预计 2025 年光刻机市场需求依然维持高位,未来行业规模有望维持高增长。

2025年06月14日
人形机器人产业提速 灵巧手市场迎来爆发

人形机器人产业提速 灵巧手市场迎来爆发

资本有力赋能人形产业发展,市场规模或迅速增长。从投资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人形机器人相关投资金额54.31亿元,投资事件21起;2024年投资金额132.7亿元,投资事件52起,资本支持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2025年06月10日
去产能政策影响 我国工业锅炉行业下行 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为未来发展趋势

去产能政策影响 我国工业锅炉行业下行 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去产能政策以及房地产下行等原因,我国工业锅炉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下降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406.75亿元,2024年为195.48亿元。

2025年05月27日
多应用场景下四足机器人商业化加速落地 国内企业引领下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多应用场景下四足机器人商业化加速落地 国内企业引领下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从行业空间来看,如果仅考虑当前四足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国防军用和石油化工的需求量,到2030年国内四足机器人的潜在需求数量为 95.6 万台,市场规模为 5172 亿元。未来随着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潜在市场空间只会继续扩大。

2025年05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