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中)

微型机械在国外已受到政府部门、企业界、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美国MIT、Berkeley、Stanford\AT&T和的15名科学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小机器、大机遇:关于新兴领域--微动力学的报告的国家建议书,声称由于微动力学(微系统)在美国的紧迫性,应在这样一个新的重要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走在前面,建议中央财政预支费用为五年5000万美元,得到美国领导机构重视,连续大力投资,并把航空航天、信息和MEMS作为科技发展的三大重点。美国宇航局投资1亿美元着手研制发现号微型卫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把MEMS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研究领域制定了资助微型电子机械系统的研究的计划,从1998年开始,资助MIT,加州大学等8所大学和贝尔实验室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年资助额从100万、200万加到1993年的500万美元。1994年发布的《美国国防部技术计划》报告,把MEMS列为关键技术项目。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积极领导和支持MEMS的研究和军事应用,现已建成一条MEMS标准工艺线以促进新型元件/装置的研究与开发。美国工业主要致力于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仪和加速度表等传感器有关领域的研究。很多机构参加了微型机械系统的研究,如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执安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老伦兹得莫尔国家研究等。加州大学伯克利传感器和执行器中心(BSAC)得到国防部和十几家公司资助1500万元后,建立了1115m2研究开发MEMS的超净实验室。



    日本通产省1991年开始启动一项为期10年、耗资250亿日元的微型大型研究计划,研制两台样机,一台用于医疗、进入人体进行诊断和微型手术,另一台用于工业,对飞机发动机和原子能设备的微小裂纹实施维修。该计划有筑波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早稻田大学和富士通研究所等几十家单位参加。



    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也相继对微型系统的研究开发进行了重点投资,德国自1988年开始微加工十年计划项目,其科技部于1990~1993年拨款4万马克支持微系统计划研究,并把微系统列为本世纪初科技发展的重点,德国首创的LIGA工艺,为MEM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已成为三维结构制作的优选工艺。法国1993年启动的7000万法郎的微系统与技术项目。欧共体组成多功能微系统研究网络NEXUS,联合协调46个研究所的研究。瑞士在其传统的钟表制造行业和小型精密机械工业的基础上也投入了MEMS的开发工作,1992年投资为1000万美元。英国政府也制订了纳米科学计划。在机械、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列出8个项目进行研究与开发。为了加强欧洲开发MEMS的力量,一些欧洲公司已组成MEMS开发集团。



    目前已有大量的微型机械或微型系统被研究出来,例如:尖端直径为5μm的微型镊子可以夹起一个红血球,尺寸为7mm×7mm×2mm的微型泵流量可达250μl/min能开动的汽车,在磁场中飞行的机器蝴蝶,以及集微型速度计、微型陀螺和信号处理系统为一体的微型惯性组合(MIMU)。德国创造了LIGA工艺,制成了悬臂梁、执行机构以及微型泵、微型喷嘴、湿度、流量传感器以及多种光学器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飞机翼面粘上相当数量的1mm的微梁,控制其弯曲角度以影响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美国大批量生产的硅加速度计把微型传感器(机械部分)和集成电路(电信号源、放大器、信号处理和正检正电路等)一起集成在硅片上3mm×3mm的范围内。日本研制的数厘米见方的微型车床可加工精度达1.5μm的微细轴。



    三、国内现状

    我国在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和总装备部的资助下,一直在跟踪国外的微型机械研究,积极开展MEMS的研究。现有的微电子设备和同步加速器为微系统提供了基本条件,微细驱动器和微型机器人的开发早已列入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及攀登计划B中。已有近40个研究小组,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广东工业大学与日本筑波大学合作,开展了生物和医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已研制出一维、二维联动压电陶瓷驱动器,其位移范围为10μm×10μm;位移分辨率为0.01μm,精度为0.1μm,正在研制6自由度微型机器人;长春光学精密机器研究所研制出直径为Φ3mm的压电电机、电磁电机、微测试仪器和微操作系统。上海冶金研究所研制出了微电机、多晶硅梁结构、微泵与阀。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出Φ2mm的电磁电机,南开大学开展了微型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研究等。



    我国有很多机构对多种微型机械加工的方法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已奠定了一定的加工基础,能进行硅平面加工和体硅加工、LIGA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及立体光刻造型法加工等。



    四、技术发展趋势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刚刚经历了十几年,在加工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发展了一批微小器件和系统,显示了巨大生命力。作为大批量生产的微型机械产品,将以其价格低廉和优良性能赢得市场,在生物工程、化学、微分析、光学、国防、航天、工业控制、医疗、通讯及信息处理、农业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当前,作为大批量生产的微型机械产品如微型压力传感器、微细加速度计和喷墨打印头已经占领了巨大市场。目前市场上以流体调节与控制的微机电系统为主,其次为压力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1995年全球微型机械的销售额为15亿美元,有人预计到2002年,相关产品值将达到400亿美元。显然微型机械及其加工技术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矿用卡行业:宽体矿卡更受市场青睐 企业竞争呈现“5+N”格局

我国矿用卡行业:宽体矿卡更受市场青睐 企业竞争呈现“5+N”格局

近年来,我国矿用卡车行业发展较为稳定,增速不快,部分年份开始下滑,2024年矿用卡车行业市场规模342亿元,由于我国矿用卡车发展逐渐成熟,行业本身具备强周期性特征,在矿产资源开发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空港装备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龙头主导、细分竞争、国产替代加速”格局

我国空港装备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龙头主导、细分竞争、国产替代加速”格局

2024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港澳台地区数据另行统计)共263个,完成旅客吞吐量14.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006.2万吨、飞机起降1240万架次,客货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大主要生产指标均超过2019年水平,创历史新高。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行业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 行业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高低压成套设备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新能源产业兴起以及智能化电网建设等,为高低压成套设备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我国高低压成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721亿元。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缝纫机行业持续高增长 国内企业迎来海外需求和外部技术双重驱动力

我国缝纫机行业持续高增长 国内企业迎来海外需求和外部技术双重驱动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趋向多样化,工业缝纫机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提供更灵活多样的产品选择,工业缝纫机企业将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型,提供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从2015年国家提出工业4.0以来,行业进入高速增长区间,截止2024年工业缝纫机市场规模达到271亿元

2025年06月23日
全球光刻机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企业 我国光刻机亟需自主突破

全球光刻机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企业 我国光刻机亟需自主突破

目前在半导体设备细分市场中,光刻机设备在半导体设备总市场的 24%,为市场占比最大的细分设备。近年来,光刻机市场在半导体总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尽管目前已有部分晶圆厂调整未来资本开支,但考虑光刻机交期长、战略意义高,预计 2025 年光刻机市场需求依然维持高位,未来行业规模有望维持高增长。

2025年06月14日
人形机器人产业提速 灵巧手市场迎来爆发

人形机器人产业提速 灵巧手市场迎来爆发

资本有力赋能人形产业发展,市场规模或迅速增长。从投资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人形机器人相关投资金额54.31亿元,投资事件21起;2024年投资金额132.7亿元,投资事件52起,资本支持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2025年06月10日
去产能政策影响 我国工业锅炉行业下行 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为未来发展趋势

去产能政策影响 我国工业锅炉行业下行 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去产能政策以及房地产下行等原因,我国工业锅炉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下降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406.75亿元,2024年为195.48亿元。

2025年05月27日
多应用场景下四足机器人商业化加速落地 国内企业引领下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多应用场景下四足机器人商业化加速落地 国内企业引领下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从行业空间来看,如果仅考虑当前四足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国防军用和石油化工的需求量,到2030年国内四足机器人的潜在需求数量为 95.6 万台,市场规模为 5172 亿元。未来随着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潜在市场空间只会继续扩大。

2025年05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