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政策拉动行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我国农机市场的巨大变化核心因素来自政策的推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力地激活了农机行业的潜在需求。2004年以来,政府投入的农机补贴资金达21亿元,新增大中拖45万台以上,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这是前所未有的。
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农民购机消费的心态出现了如下变化:第一是年年有补,选择更广。连续四年的补贴,使农民已充分了解了中央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基本上是每年有补贴,并且是一年比一年补贴多,选择补贴产品范围广。第二是有补就买,无补就等。实施购置补贴几年来,农民收益很大,同时对购置补贴的依赖性也在增大,补贴政策对全年需求的影响力也在增大,农民短期内持币待购、等待补贴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三是补少不要,补多不够。连续四年的购置补贴每年农民都非常关心单台农机产品的补贴额,出现有些地区补少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不高。补贴高了,就会出现争要补贴的情况。第四是注重回报,赚钱就买。现在的农民购置农机已成为一种投资,投资就应该有回报,农民自己会算,例如作业一亩地多少钱,能赚多少钱等,以收益来决定投资购机。
2007年购置补贴工作的特点一是启动更早、二是力度更大、三是工作更完善。农民对政策也更拥护,受益也更大。充分显示出政府的调控作用和推动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经过近4年的实施,已经建立了全国性三级运行体制,纳入了农机管理的轨道。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手段和措施,将更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农机管理体系。
此外,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还激发农机生产企业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态势。补贴经济加剧农机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各生产企业非常注重加强研究细分市场,最大变化就是体现在营销方式、产品技术、网络管理、售后服务、产品结构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式竞争。对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中拖市场平稳推进
2006年,中国农机市场受政策拉动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农机行业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全面增长,大中型拖拉机全年社会总需求量已超过20万台,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将达到历史最好的发展水平,为中国“十一五”期间大中型拖拉机新增总量100万台奠定了基础。
据分析预测,2007年大中拖市场将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一是需求量短期较集中,但全年相对较平稳,按照以往的惯例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4~5月和7~9月。
2007年1~3月的市场表现特点是消化库存、持币待购、等待补贴。由于补贴的项目多而资金数量和范围又大,预计2007年不会出现供货集中、短期紧张的局面,可能是上下半年各50%,但是4月份连续到9月份仍将是全年销售的旺季。
就市场销售区域而言,上半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及东北和西北的部分水稻生产区域,下半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及黄河流域的部分小麦和玉米生产区域。
二是大中拖仍是整个行业竞争的核心区间。2007年大中型拖拉机继续保持2006年的市场总需求量,新增总量变化不会太大,预计也将达到20万台。但结构会有所调整,其中25~49马力、50~79马力和80~100马力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预计这三个马力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0%和15%。 80马力以上产品仍有增长空间。
2005年70马力以上大拖达到6万台,2006 年上升到了7.3万台,同比增长22%。据分析,2007年70马力以上大拖仍是市场的主打产品,上升的速度也较快,特别是80~100马力段是目前行业的竞争核心区。预计2007年70马力以上的大拖增长幅度会达到25%,占全年销售总量的比重可能超过40%。
三是用户的选择将对农机市场起主导作用。由于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调控,使市场上不规范竞争手段的影响正在逐步得到制约。目前,单纯的货币型竞争已逐步被产品的技术型竞争、产品的品牌型竞争、服务的优质型竞争所替代。2007年,农民选购大中拖最看重的将是产品技术领先和质量可靠性。
农民的选择标准将牵引行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围绕用户的需求去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同时由于农民用户对售前和售后的服务更加关注,也会使企业加大力度从根本上去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真正把农民的选择作为服务的标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