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机械行业投资特点及2006年投资方向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六大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2003 年机械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6亿元,占全国投资4.2%,低于机械工业增加值占GDP约6%的比重;今年1-4月累计完成510亿元,占全国投资 4.6%,总体发展态势是平稳的,不算过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指出,由于机械工业行业面宽而分散,企业特别多,在现行体制下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很难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准确的统计分析。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同有关专业协会分析,当前机械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机械工业多数企业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有相当进展:除汽车、重大技术装备外,其他行业如低压电器元件及成套装置、轴承、风机、水泵、阀门、电机、电线电缆、制冷设备、铸、锻、热处理、电镀等,投资主体多数已是以民营和三资企业为主,它们一般对固定资产投资已有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

  二是多数分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技术改造范畴,如几大发电设备集团面对生产任务紧张的形势,行业内统一思想,吸取以往的教训,基本没有盲目扩大一般加工能力,而是通过扩大协作范围,广泛利用国内外的加工能力,来增加供应,企业集中力量于产品成套、系统集成和关键新产品(如重型燃气轮机等)的技术进步,以及缓解关键环节的瓶颈制约(如哈尔滨和东方两大集团都在规划建设沿海超大件加工和组装发运基地);

  三是沿海城市的不少大投资项目是结合城市改造中原有企业土地置换,“退二进三”搬迁进行的,如大连重机-起重集团、北京一机床、北京开关厂、大连机床厂、沈阳铁西区企业迁建等,这些项目一般都比较注意将搬迁与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相结合;

  四是重大技术装备企业(如一重、二重等)自我积累能力弱,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对国家依赖程度大;

  五是少数行业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内燃机等,在产品技术升级的同时产能的扩大比较迅猛。而且其中的大项目多数是与外商合作建设的,如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天津一汽丰田、长春一汽丰越、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雷诺、华晨宝马、济南华沃卡车、长安福特、东风康明斯、广州汽车发动机、山东与卡特皮勒的柴油机等;这些项目一般均须通过国家审批。值得注意的是,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对整车国产化率的控制有所弱化,来件组装的势头在增强。除整车和发动机外,汽车零部件也是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据悉万向集团正在规划一个年产100万吨锻件的项目,一期年产30万吨,这一规模是世界级的。

  六是跨国公司已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并购和控制我发展势头比较好的行业排头兵、并进而控制我国市场的意图(如徐工、常开、无锡威孚、上海新华等),而有关地方政府也鼓励甚至要求企业按外方条件合资,因为他们担心,如不同意,就会让其他地方的同行企业有机会以更低的要价,将外商吸引过去,并最终使本地企业被挤垮。这一态势威胁我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地位,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并加以控制。
  机械行业2006年的投资方向

  回顾2005年机械行业及其上市公司运行状况的同时,力求全面系统地思考:2006年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在振兴装备业的大背景下,哪些公司将受益?在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形下,哪些行业和公司将获益?钢价下降会给行业带来多大的正面影响?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机械行业2006年的投资方向。

  2005年专用设备制造业业绩逐季好转,通用设备平稳增长,细分行业分化明显。集装箱制造业高增长难续,下半年需求增长减缓,价格大幅下降.

  船舶制造利润成倍增长,随着船价上升、钢价下降,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铁路设备需求随铁路投资加快而迅速增加,盈利能力增强;矿山、冶金、石油钻采设备及农机等行业保持高增长,2005年1-9月收入、利润增速均超过38%、 75%;纺机、缝纫机增速较上年提升;工程机械收入开始回升,利润虽然下降,但二、三季度明显好转,行业处于底部蓄势阶段;机床随着基数的增加等原因增速减缓;轴承得益于出口和内需拉动保持稳定增长;内燃机、制冷空调设备收入稳定增长,但利润下降。我们预计“十一五”期间机械行业增速将随着投资增速的减缓而趋缓,由高增长转向平稳增长,预计未来两年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速将超过15%。

  2006年建议重点关注五大投资主题。

  1)“十一.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受益的行业及其优势公司。如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大型海洋港口设备(包括船舶)、矿山能源设备、军工装备、铁路设备、环保及新能源设备。

  2)钢价下降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公司。钢价下降引致的成本下降效应将在2006年显现,重点关注业绩对钢价敏感的公司,特别是订单饱满、钢价下降有望大幅拓展盈利空间的公司。

  3)收购兼并重组类公司。特别关注集团有潜在优良资产、公司已完成股改或正在做股改的公司;有意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强做大的公司。

  4)景气度有望回升的行业。特别关注行业景气度尚在底部,公司股价也处于底部,行业有望底部企稳并逐渐向好的行业。

  5)人民币升值。关注因人民币升值而受益的上市公司。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窑炉行业:需求逐渐释放 产量不断提升 绿色化、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我国工业窑炉行业:需求逐渐释放 产量不断提升 绿色化、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9-2023年,我国工业窑炉市场规模自141亿元增长至264亿元,五年 CAGR为16.94%,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窑炉行业市场规模为129亿元,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可达15%以上。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汽车、通用航空航天是主要应用领域

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汽车、通用航空航天是主要应用领域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对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设备需求显著增加。坐标镗床作为高精度数控机床的代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规模为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23.6亿元,保持持续的高增长趋势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半自动意式咖啡机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

我国半自动意式咖啡机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咖啡机的重要生产基地,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咖啡机都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需求的增加,半自动意式咖啡机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我国半自动意式咖啡机产量达到了94.65万台,2024年上半年达到66.81万台。

2024年10月18日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高空作业车租赁市场成为终端用户主力

我国高空作业车行业:高空作业车租赁市场成为终端用户主力

20世纪70年代,随着第一台高空作业车的问世,高空作业车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从最初的每年几十台,到后来每年的几百台、几千台。近10年来中国高空作业车的上牌数不断增长,2023年达到了8109台。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高空作业车213台,同比下降49.8%;其中国内206台,同比下降50.7%;出口7台,同比增长16

2024年09月19日
我国坐标镗床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长 广泛性和多元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我国坐标镗床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长 广泛性和多元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对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设备需求显著增加。坐标镗床作为高精度数控机床的代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坐标镗床行业市场规模为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23.6亿元,保持持续的高增长趋势

2024年09月14日
我国工业烘干机产销稳定增长  “一带一路”推进下行业国际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我国工业烘干机产销稳定增长 “一带一路”推进下行业国际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近年来我国工业烘干机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工业烘干机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23年中国工业烘干机行业市场规模为594.13亿元,具体

2024年08月15日
我国五恒系统行业:高端地产占比提升下市场逆势上扬 企业竞争逐渐激烈

我国五恒系统行业:高端地产占比提升下市场逆势上扬 企业竞争逐渐激烈

虽然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较大,但是别墅、高档公寓等高端地产新开工面积占比逐年走高,因此我国五恒系统行业市场能逆势保持增长态势,截止2023年市场规模为28.97亿元。

2024年07月08日
我国氢管道行业规划建设脚步正加快 部分企业已在市场中取得先机

我国氢管道行业规划建设脚步正加快 部分企业已在市场中取得先机

我国氢气管道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相关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9.8万公里,新建长输管道里程3000公里以上,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段)等重大工程快速建设。全国新增储气能力约50亿立方米。

2024年07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