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美国电视行业发展早期壁垒、联播网兴起对其影响及市场特点分析(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有线广播电视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信号传输技术的逐步成熟及拥有电视的家庭数量快速增加,是电视走出实验室、成为产业的两大基础。广播电视时代,信号传输利用电视塔或山顶电视基站,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电视节目,因此传输距离有限,且容易受到干扰。在美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早期,较低的进入壁垒导致:(1)电视台数量伴随着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量的增长而快速增长,但以地方性电视台为主;(2)内容稀缺,观众得到的服务有限,多数观众只能接收1-2个电视台,且电视台每周只播出4-6个晚上,每晚3-4小时节目。

图:美国电视机数量及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占比

图:美国电视台数量及城市分布
 

          由于地方电视台节目制作能力有限、观众数量有限,限制了其商业价值,因此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了NBC、ABC和CBS三大电视联播网,覆盖美国核心地区,形成全国分发能力,提供了优质广告资源。电视联播网的基本模式是吸引独立电视台加盟,定期播放由电视网自制或外购的全国性节目,联播网通过销售直属电视台和附属电视台的广告时段和信号播送能力来获利,并为联播会员提供广告收益的一部分作为补贴。

图:三大电视联播网基本情况
 

          电视联播网的兴起对广播和影院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1)电视成为主导媒体,无线电广播的听众份额大幅下滑。1949年纽约市电视观众所占份额仅相当于前10名广播节目的听众份额,但到1951年,电视观众所占份额上升至80%,广播听众份额仅剩20%;(2)影院入场人次大幅减少。电视为美国“46-64婴儿潮”的家庭提供了全家休闲渠道,电影每周观影人次由1946年巅峰期的约8200万人次,下降至1951年约5700万人。

图:1951年美国电视与广播观(听)众份额
 

图:美国历史观影人次变动
 

          广播电视时代的特点在于:

          内容整合和内容分发一体化

          广播电视网在整合内容后以无线电波的方式将内容分发。接收节目不具备排他性,因此观众观看不付费,电视联播网以销售广告时段赚取利润。

          分发瓶颈带来电视联播网对上游的强议价力

          分发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输技术限制下仅有三家电视网具备全国分发能力,可供观众选择的频道较少;第二,这一时期不存在有线电视、DVD、互联网等其他分发渠道。因此,内容制作者只能将内容卖给全国性质的广播电视网或地方电视台,导致电视联播网议价能力极强。

          电视的兴起虽然对院线电影的观影人次和票房带来冲击,但联播网的版权采购也逐渐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促使好莱坞向电视节目制作转变。电视联播网的节目来源中,除自制节目如新闻、体育赛事等,其余大部分节目来自电影公司电视制作部门的授权。1957-1969年,黄金时间的节目中,由电视网独立制作的比重由28.7%下降至19.6%,外购节目占比增加。但是,电视联播网对上游的强议价力使得内容成本整体可控。联播网会员的成本支出项目中,节目购买和制作成本占比25.5%,低于一般行政管理成本(33%)。

图:美国电影娱乐行业收入构成(2016年)
 

图:黄金时段自制节目与外购节目占比
 

图:一般电视台(联播网会员)主要收入和支出项目
 

          电视联播网对广告商拥有强议价力,广告成本不断上行

          广告是商业广播电视产业的基础。电视逐渐取代广播成为主流媒介后,基于其高用户数、长观看时长(每日3-3.5小时),逐步成为广告商投放的首选。基于黄金时段广告的稀缺性(FCC规定每小时仅可插播6分钟广告),电视联播网黄金时段的CPM持续上涨。

图:电视联播网(黄金时段)每千人成本(CPM)指数趋势(1970年=100)
 

          三大电视联播网高度垄断

          三大电视联播网在附属电视台数量及收视率两个层面均高度垄断。附属电视台层面,1964年美国共拥有564个电视台,其中93%的电视台分别是NBC(占比37%)、CBS(占比34%)和ABC(占比22%)的附属台;收视率层面,三网的垄断于1974-1975年达到顶点,黄金时段观众收益率达93.6%。

图:1964年美国附属电视台构成
 

图:三大电视联播网收视率
 

          高度垄断、分发瓶颈以及产业链的强议价力,使得广播电视时代的三大电视联播网形成协调、封闭和高度盈利的体系。从1948至1963年,美国电视产业的收入从870万美元增加至20亿美元。三大电视联播网作为组织严密、成熟的市场垄断者,彼此之间虽为争夺观众和广告收入而相互竞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控制着电视市场,决定该市场的进入权(决定与哪些公司进行合作)、产品(决定以多少成本制作什么节目)和价格(了解彼此的广告收费并以此制定具体的收入标准)。1962-1964年,三家电视网的利润合计分别为3700万美元、5600万美元和6000万美元,并在1965-1968年保持基本稳定。至1969年,三大电视网合计利润进一步上升至6300万美元。

图:三大电视网合计利润(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家居发展较快 行业呈现多样化发展特点

我国智能家居发展较快 行业呈现多样化发展特点

当前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德国是当前全球智能家居最活跃的国家,相对而言中国发展较为落后,但是增速可观,截止2024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8346亿元。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智能烹饪机行业产需规模稳步扩张 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

我国智能烹饪机行业产需规模稳步扩张 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者对厨房电器的智能化、便捷化需求显著增强,智能烹饪机作为新兴品类,契合了现代家庭对高效烹饪和品质生活的追求。近年来,中国智能烹饪机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24年中国智能烹饪机市场规模已达到5.12亿元,且保持着较高的年增长率。

2025年08月16日
我国净水器行业市场渗透率较低  中低端家用净水器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净水器行业市场渗透率较低 中低端家用净水器市场空间广阔

近年来中国家用净水器市场经历阶段性波动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2020年-2022年这三年受疫情影响和房地产下行导致下游减少等因素,导致销售额下滑;2023年逐步恢复疫情前市场,24年在国补拉动下行业销售额加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我国净水器销售额达到109.5亿元,同比增长22%。

2025年08月13日
显示技术逐步跃升  Mini LED电视产业未来可期

显示技术逐步跃升 Mini LED电视产业未来可期

2014-2020年全球电视出货量规模稳定维持在约2.2亿台水平;2021-2022年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俄乌战争及高利率环境带来高通胀与实际购买力下降影响,TV市场大环境有所恶化、规模持续萎缩;2023年市场需求仍较低迷,全球出货2.01亿台,2024年全球彩电市场迎来微增,预计整体出货量在2.14亿台。

2025年06月17日
AI技术日新月异 家电领域应用正快速展开

AI技术日新月异 家电领域应用正快速展开

AI技术快速发展,日益成熟:2018年OpenAI发布GPT-1,开启预训练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热潮。随后GPT-2、GPT-3等模型相继推出;2022年,ChatGPT的推出引发全球对AI大模型的广泛关注。国内科技企业亦快速跟进,文心大模型、通义千问、盘古大模型、豆包、DeepSeek等相继推出。AI大模型井喷之

2025年06月05日
国补刺激我国家用空气净化器行业消费回暖 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比例稳步提升

国补刺激我国家用空气净化器行业消费回暖 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比例稳步提升

2024年,我国家用空气净化器产量约为808.96万台,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由于出口需求一直较为强劲,因此国内产量并没有太多收到内需不足的干扰。

2025年04月21日
LED技术进步推动中国LED手电筒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行业尚未形成明显垄断格局

LED技术进步推动中国LED手电筒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行业尚未形成明显垄断格局

随着消费者对手电筒需求的多样化,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LE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手电筒更加节能、亮度更高、寿命更长。同时,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手电筒向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具备防水、防摔、智能调光等功能的手电筒更受欢迎;太阳能手电筒、充电式手电筒等新型产品也逐渐

2025年03月21日
我国彩电企业成为全球主要力量 中韩厂商各自引领不同技术路线

我国彩电企业成为全球主要力量 中韩厂商各自引领不同技术路线

目前正在发生的显示技术升级是 Mini LED 和 OLED,目前 Mini LED 在降本普及的道路上领先 OLED 电视。Mini LED 和 OLED 都是彩电升级的显示方案,Mini LED 显示技术更加成熟,OLED 电视目前仍要解决烧屏等问题。

2025年03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