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至2016年间,美的集团、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的营业总收入GAGR全都超过10%,其中格力(12.53%)<美的(14.32%)<海尔(16.78%);净利润增速同样可观,从归母净利润GAGR表现来看,海尔(25.68%)<美的(29.45%)<格力(31.97%)。三巨头为保持规模增长,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海尔拿下GE家电业务,为开辟国际市场做铺垫;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想借助机器人产业开启自己的第二条跑道;格力留有憾事,本想进军新能源领域却在股东的反对下戛然而止。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收入规模上美的领跑,海尔居中,格力第三。
美的集团并购事件频频,高层管理者整合能力极强,利润紧跟规模同步发展,十年间净利润提高10倍。而最优异的当属格力电器,不同于美的、海尔的外延式发展,仅靠空调业务的内生增长净利润提高12倍,在净利润上略超美的、近三倍于海尔其成长性之快,霸主地位当之无愧。图:营业总收入上美的领跑,海尔居中,格力第三
毛利率方面,海尔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美的和格力在近三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销售净利率方面,美的与格力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海尔在近三年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2007年至今,毛利率增长情况分别是,行业平均(+6.3pct)<美的(+6.7pct)<海尔(+10.9pct)<格力(+13.2pct);净利率增长情况分别是,海尔(+3.4pct)<美的(+3.6pct)<行业平均(+4.2pct)<格力(+10.6pct)。
不得不说,专业化经营发展的格力电器毛利率和净利率提高最多。打出“好空调,格力造”口号的格力电器,在空调领域一直保有良好口碑,作为行业龙头处于强势地位,在面对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时通过提高产品均价保持毛利率的上升更容易被下端消费者接受。此外,费用控制良好也是格力转移成本的手段之一。美的集团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低于格力电器,可能与其多元化业务发展、外延式并购增长有关。美的集团在一系列国内外并购事件后毛利率与净利率仍能保持增长,背后的管理团队功不可没。公司在重视研发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改善经营,未来除了高端产品占比提高拉升毛利率与净利率,流程的不断优化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也能带来同样结果。
青岛海尔的净利率在三者中排最末,并且近几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其公司期间费用较高有关(主要原因是其高端品牌建设及海外市场布局带来的高费用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费之和占总收入之比逐年升高。美的集团三费占总收入之比一直维持在15%~16%,格力的三费占总收入之比虽然在2012-2015年极速攀升后在2016年又降至15%左右,海尔的三费占总收入之比从2007年的16%逐年升高至今的24%。对于股东来说,RO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的与格力的摊薄ROE始终保持在20%以上,海尔也在15%以上,均大于行业平均值,三家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性都很强。
家电作为制造业,现金流、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部分。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格力高达28.53,是美的和海尔的两倍不止,格力对销售渠道的强话语权使得其现金流非常充裕。截止2017第三季度,格力持有货币资金933.79亿元,远远超过美的的416.57亿元和海尔的321.61亿元,这部分资金占营业总收入之比分别为格力83.85%、海尔22.19%、海尔26.98%。从存货周转率来看,2015年开始美的同时领先于格力和海尔,公司管理者在内部实施的“T+3”等运营优化措施行之有效,变现能力上升。
从以上财务指标来看,格力电器表现最为亮眼,而美的和海尔在不断对外扩张、发展多样化产品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有一个年份值得注意,即前一年房地产景气度下行延后影响+去库存+经济环境疲软的2015年,在家电扶持政策透支之后,冰箱洗衣机持续下滑,空调甚至出现月度最大跌幅超过40%的情况,整个家电行业呈现衰退状况。这一年格力受创最严重,营收从上一年的1400亿元跌落到1005亿元,同比下降29.04%,净利润同比下降11.46%;青岛海尔营收同比下降7.41%,净利润同比下降19.42%;相比之下,美的集团表现出极大的抗风险能力,营收1393亿元,同比微跌2.28%,净利润同比增长21%。在逆境之下,美的表现优于格力与海尔,主要原因是美的集团早已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