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饱和,走向国际化是必然之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美国的家电市场开始走向成熟,本土增量越来越小。1995 年,美国家电行业 CR5 高达 92%,被 GE、惠而浦、Kenmore 等五大巨头垄断,其中惠而浦排名第二,市占率为 23%,此时想在国内继续提高市场份额已十分困难,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同时,在世界其它地方,贸易壁垒得到清除,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片繁荣。有利的发展环境促使惠而浦做出了一个历史性决定:继续以家电产品生产线为主,同时将业务扩展到迅速发展的北美、南美、欧洲以及后来的亚洲市场。1987 年,时任总裁的 Dave Whitman 开始全面推进全球化。
全球化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并购海外家电企业,利用当地企业或者合资企业的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等资源,来打开目标市场;二是通过建立自主品牌,在当地打造自己的销售网络。
惠而浦选择了前者。因为相比建立自主品牌和渠道,海外并购能够有效利用并购企业原有的品牌、客户、渠道等优势,降低进入新市场的成本和风险,使得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立足海外市场。惠而浦初期利用当地企业或者合资企业的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等资源,来切入目标市场;当时机成熟之后,慢慢实现完全控股。若在目标市场发展较差,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便择机退出。
1958年,惠而浦收购了巴西Brasmotor部分股权,迈出全球化的第一步; 1987年,时任总裁的Dave Whitman开始全面推进全球化。通过海外并购,惠而浦迅速打入海外市场,1996年惠而浦跃居全球洗衣机市场第一的位置,其大型家用电器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1989到1998近十年的时间里,惠而浦营业收入增长了1.6倍,净利润增长了1.7倍,此时惠而浦的销售已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惠而浦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从1994年的36.5%提升到2016年的45.1%,海外收入贡献近半。
惠而浦全球化扩张路径:北美和拉美(50 年代)--欧洲(80 年代)--亚洲(80-90 年代)--非洲(90 年代),由近及远,由与自身相似的发达市场到不发达市场,极大避免了外部市场不熟悉带来的挫折。
惠而浦收入整体平稳增长,近 22 年复合增长率 4.45%,但是数次大幅增长都由并购带来。这表明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生增长趋于平缓,向外扩张对公司保持业绩增长意义重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