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建成并完善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天地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由此我国气象观测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其细分领域,气象观测装备也由此迎来发展机会。据了解,目前我国气象观测装备包括地基观测仪器、空基观测仪器、天基观测仪器和其他观测仪器等。其中地面气象观测仪器主要用于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风、雨、能见度、云高、雷电、天气现象等,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气象局、航空、防灾减灾、水利水文、交通、农业等。
大类分类 |
中类分类 |
小类分类 |
|
地基观测仪器 |
地面观测仪器 |
自动气象站 |
|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 |
|||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 |
|||
能见度观测仪器 |
|||
自动雨量站 |
|||
雪观测仪器 |
|||
天气现象观测仪器 |
|||
风向风速观测仪器 |
|||
云观测仪器 |
|||
辐射观测仪器 |
|||
其它 |
|||
地基遥感探测仪器 |
雷电观测仪器 |
||
多普勒天气雷达 |
|||
天气雷达 |
|||
风廓线雷达 |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水汽探测仪器 |
|||
|
|||
其它 |
|||
大气成分观测仪器 |
大气成分观测仪器 |
||
其它 |
|||
地面卫星接收仪器 |
/ |
||
海洋观测仪器 |
船载风廓线雷达 |
||
其它 |
|||
其它 |
/ |
||
空基观测仪器 |
气球探空 |
自动探空系统 |
|
探空雷达 |
|||
GNSS 探空系统 |
|||
其它 |
|||
系留气球(艇) |
/ |
||
气象飞机 |
/ |
||
机载观测仪器 |
/ |
||
其它 |
/ |
||
天基观测仪器 |
气象卫星 |
/ |
|
星载观测仪器 |
/ |
||
接收系统 |
静止卫星接收处理系统 |
||
极轨卫星接收处理系统 |
|||
其它 |
近年来我国气象服务市场不断增长,气象观测站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共建设有245部天气雷达。到2019年末,全国气象部门(不含港、澳、台地区)现有31个省(区、市)气象局、330个地(市、州、盟)气象局、2170个县(市、旗)气象局,382个国家、省、地气象台,2424个气象观测站。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实施六大气象工程,确保到 2020 年如期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预计随着“十三五”气象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投入,气象观测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我国气象观测产品销售收入整体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总额为 148.44 亿元,初步估算到2019年将达到**亿元。未来预计随着计算机、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渗透,我国气象观测产品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
|
气象观测设备日益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综合化 |
气象观测从人工观测向自动化遥测遥感发展,从定性观测到定量观测,从单一的大气圈观测到地球各大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观测;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术,实现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自动、一体化定量观测。为了满足精细化气象服务的需求,探测设备空间网格更密,资料时间密度更高,从二维观测向三维立体观测发展,从大尺度的天气观测向中小尺度天气观测发展。目前,我国气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然薄弱,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气象资料标准化和共享能力仍不强。 根据《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我国要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自动化、综合化和适度社会化,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构建无缝隙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业务。完善一体化现代天气气候业务,推进现代天气气候业务向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方向发展,发展先进高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构建全社会统筹气象观测、天地空一体、实现“一网多用” 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
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气象行业战略重点 |
根据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 年),我国气象行业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关的灾害占自然灾害的 70%以上,且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率增加、强度增大的趋势。根据《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期内要形成效益显著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化水平、及时发布能力和公众覆盖率大幅提高,气象灾害损失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 未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区域气温将继续上升,暴雨、强风暴潮、大范围干旱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还将增加,洪涝灾害的强度呈上升趋势,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引发的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不断加大,气象观测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19年中国气象探测系统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