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信通院对车联网的定义,车联网是指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车联网是借助人、车、路和云平台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和高效信息交互,从目前的简单信息服务往交通安全和高效率发展,最终支持自动驾驶协同演进。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
二、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车联网行业发展历程主要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0年),车联网的发展主要有汽车厂商主导,同时车联网的应用以商用为主,此时车联网技术大多数为基于传感器的车载式技术路线;
第二阶段(2011-2013年),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车联网发展,另外技术开始迭代,开始借助车辆互联的网联式技术路线,将智能手机的功能单独注入汽车;
第三阶段(2014-2015年),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切入车联网领 域。主要原因在于物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的大热,车联网作为上述技术的综合,市场前景广阔。
第四阶段(2016-2020年),当前我国车联网的发展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但是由于互联网企业无法真实感受车主的需求,对于车联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这是未来我国车联网行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三、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1、基础技术支持不足拖累车联网发展
车联网对于基础技术要求较高,如需要先进的定位技术、高分辨率地图生成技术、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可靠稳定的网络技术,这些技术缺一不可,而当前这些技术均有待提高,因此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另外,这些技术的融合也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2、车联网用户体验提升缓慢
我国车联网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少,缺乏个性化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车主的被动接受导致车联网付费意愿低,同时目前我国车联网行业还未形成规模效应,车联网用户呈现碎片化状态,渗透率低,而车联网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大数据分析,用户规模越大,车联网的作用越能体现。规模欠缺是我国车联网行业用户体验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
3、车联网是物联网细分市场中发展方向最明确的领域
目前全球物联网联接设备已经接近100亿台,近年来的复合增速已经超过20%,而车联网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具备用户规模大,易于铺设、易于推广等优势,因此车联网是物联网前期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发展方向最明确的领域。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动向预测》
四、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经把物联网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而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崛起,迎来了重点发展之机。
2015年,中国又提出了 “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战略,将制造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可有效将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将车联网的发展提升一个档次。2017年6月工信部公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我国车联网按三个阶段发展,最终到 2030 年,汽车联网率将接近 100%。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工信部2030年目标还有较大的空间,这为国内车联网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收入不断提升。汽车开始不断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18年我国汽车销售量为2808万辆,总体来说是近年来首次下降,但具体下降原因不能归咎于我国经济的下滑,而是因为国内交通限行等原因,随着我国交通情况的不断变好,汽车的销量将会迎来好转。

3、社会环境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汽车的产销量不断增长,国内的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来看,国内各大城市都经常出现交通严重拥堵的情况。此外,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多,国内的交通事故、堵塞等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增加,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违章驾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样的背景下,智慧交通的就成为了未来交通的刚性需求,2018年我国智慧交通项目数量达到了1237个,项目总金额约为257亿元。而车联网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上述社会问题贡献出一份技术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4、技术环境
车联网是以车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再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融合了这些技术的汽车不再是独立的移动个体,而是成为了互联网中的一个网络节点,将感知到的信息集合在一起,经过多项技术处理之后,支持智慧交通,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另外,通过车载数据智能分析,可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加速了未来车联网服务运营和更多车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以点带面的商业效果。近年来,我国较多的互联网巨头企业进入到了汽车行业,将互联网的相关技术纷纷融合在汽车领域之中,同时国家工信部在各项政策之中,有意推动我国车联网标准的建设和平台的搭建,未来我国车企与互联网先进企业的融合将共同推进我国车联网领域的发展。

五、车联网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当前车联网行业依旧处于明显的起步阶段,基础层面的建设尚未完成,许多细节之处甚至没有铺开,行业处于明显的初创阶段。

六、中国车联网上游产业分析
1、传感器
传感器是用于探知车辆和道路等主体的自身和环境的运营情况的工具。当前传感器主要形式有图像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生物传感器等种类,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传感器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2、高清地图
高精地图能够为自动驾驶提供某些先验信息,包括道路曲率、航向、坡度和横坡角,提高地图的绝对坐标清晰度,为定位和路劲规划提供精细依据。与国外高清地图市场相比,我国高清地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四维图新、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作为国内最大的图商,在自动驾驶领域利用较多,但该领域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处于商业化尝试阶段。

七、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已将发展车联网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重要方面,并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重点转型攻克的方向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等重要政策中,我国政府均提出大力发展车联网。发改委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确定了车联网未来发展目标,目标到2020年大城市、高速公路的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
2018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系列文件,确定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标准指南》将规范车联网产业发展,为车联网产业链确定锚点,营造有利于车联网企业发展的环境,迎来未来发展制高点。
八、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车联网未来将开启高速增长态势
当前我国车联网市场渗透率还处于低位,目前的渗透率只有5%左右,预计到2020年行业渗透率将提高到20%,加上我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0%左右的增速保持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

2、车联网技术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笔者认为未来车联网的商用将会分三步走:
第一步,完善连接网络。上文已经提到,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前提就是网络结构的完整,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车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将网络基础设施完善。
第二步,增强通信能力。用户数量规模增长了,如何将应用能力提高就是下一步目标。随着5G网络的脚步临近,我国车联网应该抓住5G机会,通过5G提升产品能力,提升产品体验性,拓展更多的应用方向。
第三部,完善产品。在用户规模和应用已经初步稳定的时候,如何让车联网成为无人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的工具,成为车联网的终极目标。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