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工业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构成、三大体系及四大层级分析(图)

        德国工业4.0的基本情况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德国“工业4.0”相当于美国的“工业物联网”、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的战略要点是建设一个网络,研究四大主题,实现三项集成,实施八项计划:

        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CPS)网络;

        四大主题: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智能服务;

        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

        八项计划: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管理复杂系统、工业宽带基础、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与再教育、监管框架、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4.0的主要特点是互联、数据、集成、创新与转型;其主要目标是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

图:德国工业4.0的基本构想
 

        安贝格电子厂是西门子“数字企业平台”的典范。“数字企业平台”是一种生产环境,将在今后10年内成为标准。在这种生产环境中,产品自行控制其本身的生产过程。换句话说,其生产代码告诉生产机器它们有哪些要求,接下来必须执行哪道生产工序。这个系统是朝构建“工业4.0”迈出的第一步。

        在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中,真实工厂与虚拟工厂同步运行,真实工厂生产时的数据参数、生产环境等都会通过虚拟工厂反映出来,而人则通过虚拟工厂对真实工厂进行把控。其中,近75%的生产作业已实现自动化。产品可与生产设备通信,IT系统控制和优化所有流程,确保到99.9988%的产品合格率。

图:西门子安贝格数字工厂建设过程
 

        从工业4.0到工业互联网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2011年7月,以GE为代表的企业确立了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升级核心,从而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2013年4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


        工业互联网是连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不同,作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系统的各种元素如机器、人或者系统的互联,是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

        虽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分别是美国和德国提出的不同概念,但二者都是为了适应个性化需求和工业批量生产的矛盾提出的。前者主张利用基础科学、工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构建全球性的生态体系组织,从大数据应用等“软服务”切入,带动工业全流程、全环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后者是基于制造装备、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等方面的领先地位,通过全工业体系协同,强化“硬制造”优势,同时拓展“软服务”能力。

图: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概念的演化
 

        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构成与三大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构成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涉及多项关键性技术,如智能数据采集技术、设备兼容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安全技术等:

        (1)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工业互联网发展需具备低成本、精确、高效且智能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智能制造应用的基础。未来包含传感器技术在内的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企业用户将能够通过智能的方式以低成本采集准确数据并传送后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帮助其决策。

        (2)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工业互联网发展需具备低成本、精确、高效且智能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智能制造应用的基础。未来包含传感器技术在内的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企业用户将能够通过智能的方式以低成本采集准确数据并传送后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帮助其决策。

        (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各种数据及信息在系统不同层面和区域间均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网络技术可分为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其中,有线网络一般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心的集群服务器、工厂内部区域网络及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等,能够提供高速度、高频宽及高可靠度的网络传输通道;而无线网络技术如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则是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及传感器连接。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可大幅降低传感器网络布线成本,有利于传感器在各类工业领域的普及。

        (4)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智能化工厂生产线所采集的数据量庞大,有效清洗、脱敏、分析、存储数据并产生对企业及生产线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回馈和应用,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5)安全技术: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用户可通过视频及网络数据传输实时监控作业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分析周边危险系数,以保障工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能够保障数据资料免受未经授权的使用、破坏、修改、检视及记录。

        工业互联网的三大体系

        工业互联网包括三大体系:网络、平台和安全。其中,网络体系是基础,平台体系是核心,安全体系是保障。其本质就是数据加模型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协同设计、生产优化、质量检测、运营决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三大体系各有侧重点。网络基础方面,重点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构建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工业全要素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平台体系方面,着力夯实平台发展基础、提升平台运营能力、推动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培育,形成“建平台”与“用平台”有机结合、互促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安全保障方面,着力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推动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全面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

图:工业互联网的三大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四大层级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涉及七大类关键技术,分别为数据集成和边缘处理技术、IaaS技术、平台使能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应用开发和微服务技术、工业数据建模与分析技术、安全技术。具体可以概括为边缘、平台(工业PaaS)、应用四大核心层级:


        1、数据采集(边缘层)是基础。其本质是利用泛在感知技术对多源设备、异构系统、运营环境、人等要素信息进行实时高效采集和云端汇聚。

        2、工业PaaS(平台层)是核心。当前,工业PaaS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通用PaaS平台的深度改造,构造满足工业实时、可靠、安全需求的云平台,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模型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并封装为可重复使用和灵活调用的微服务,降低应用程序开发门槛和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测试、部署效率,为海量开发者汇聚、开放社区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3、工业APP(应用层)是关键。主要表现为面向特定工业应用场景,激发全社会资源推动工业技术、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的模型化、软件化、再封装(即工业APP),用户通过对工业APP的调用实现对特定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4、IaaS是支撑。它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化,向用户提供可计量、弹性化的资源服务。

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逻辑结构图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涉及多个层次、不同领域的多类主体。在产业链上游,云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与集成、边缘计算五类专业技术型企业为平台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在产业链中游,装备与自动化、工业制造、信息通信技术、工业软件四大领域内领先企业加快平台布局;在产业链下游,垂直领域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应用部署与创新不断为平台注入新的价值。

        目前,平台企业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装备与自动化企业,从自身核心产品能力出发构建平台,如GE、西门子、ABB、和利时等;二是生产制造企业,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以平台为载体对外提供服务,如三一重工/树根互联、海尔、航天科工等;三是工业软件企业,借助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处理能力提升软件性能,拓展服务边界,如PTC、SAP、Oracle、用友等;四是信息技术企业,发挥IT技术优势将已有平台向制造领域延伸,如IBM、微软、华为、思科等。

图: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体系
 

        一个例子:国内大数据龙头东方国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

        托北科亿力在冶金行业的多年积累,东方国信在2017年底重磅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CloudIndustrialInternetPlatform),主要行业客户为冶金、钢铁等流程型行业。东方国信在工业系统、大数据和BI领域深耕细作近20年,已经形成了从工业传感器、智能网关、边缘计算到IaaS、PaaS、SaaS云平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工业企业上云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能源云、炼铁云、高铁云、空压云、资产云、风电云、热力云等10个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提炼可复用的微服务近200个,形成工业APP超过300个,实践了“生产过程优化、企业管理与决策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优化、企业间协同制造、业务模式创新”5种应用场景,目前Cloudipp已覆盖全球35个国家2000家以上企业的近百万台设备和近百万终端客户,形成177个微服务和303个工业APP以10个大行业云,覆盖行业年产值超万亿元,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降本增效(如炼铁云单座高炉直接创效2400万/年,能源云降耗3%-15%)。

图:东方国信Cloudipp工业互联网平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2023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两年多以来,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

2024年02月24日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2024年02月22日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在数据中心领域,作为算力的物理承载,国内数据中心持续建设与扩容,推动数据中心总机架数连年增长。2018-2022年总机架数由 266 万架增至650万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预计2025年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将达到802万个,相应的算力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02月20日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政策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领域和问题,如地理信息共享、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

2023年1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