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很大压力,主要归因于:一是中国工人薪资快速提高,2004年以来经生产率调整之后的工资水平提升近200%;二是汇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三是能源成本,中国的电力消耗及天然气成本不断攀升。
由于我国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与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制造成本已无明显优势。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面临来自于东南亚国家的低成本竞争,面临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升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谋求提升产业链地位为重中之重。
图:制造业成本指数2014(美国=100)
2.1.智能制造爆发时点已至,IPP模式提供资本助力
2.2.机器换人加速,高端制造基础
机器换人加速,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告,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9万台,同比增长20.8%,其中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32.4%,受益于下游行业应用的逐步扩散。同时,工业机器人产量也进入高增长期,2017年截至10月份每月平均同比增长70%。
图: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
图: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情况
图:工业机器人产量
图: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亿元)
国内国产机器人有很大发展空间。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密度仍然很低,不及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68台/万人,韩国为631台/万人,日本为303台/万人,德国为309台/万人,美洲为84台/万人,全球平均为74台/万人。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要到的150台/万人以上,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增长空间巨大。
图:各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对比(台/万人)
目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强,同时要求商品快速交付,从而厂商则需要进行拆单处理、读取数据标签并按一定的设计程序和工艺进行生产,这对厂商数据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激发了对制造工厂智能化改造需求。
智能制造应用下游主要为应用行业涉及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领域。目前行业应用逐步扩散,家电、3C等领域需求逐步增加,大量集成商为了获得更大订单,寻找硬件或软件集成能力强的团队来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图: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
图: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占比
相比工业3.0,数字化工厂、智慧工厂在硬件集成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软件实力。我国制造企业大多软件环节较薄弱,通过发挥硬件优势、通过并购、合作增强MES等软件实力,同时布局大数据、智能物流等领域,是中国企业发展工业4.0的必由之路。
图:工业4.0的必由之路:硬件集成+软件集成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