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方支付许可牌照壁垒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自 2011 年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许可牌照,发放牌照数逐年减少,且自2015 年4 月之后再无新牌照发放。因此,相关牌照的暂停发放将成为行业新进入者最大的障碍。
2、资金壁垒
申请第三方支付支付牌照需满足最低注册资本要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 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实缴货币资本)。此外,支付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交易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在此之前,如果没有类似支付宝、财付通所基于的电商、社交场景,支付机构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客户培育,争夺市场份额。同时,随着支付机构业务迅速发展,客户对于资金的结算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
3、核心技术壁垒
支付行业对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极高。互联网支付平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以过硬的核心技术及配套增值服务应用的开发为基础,这要求支付机构必须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此外,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与更新,支付机构应当具备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更新、优化技术,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4、品牌壁垒
支付服务涉及到上下游用户的资金安全,因此良好的品牌及信誉往往是用户在选择支付服务提供商时着重考虑的因素。由于我国支付行业存在市场规模大、竞争企业较多、消费者难以甄别服务商提供服务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等特征,行业新进入者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品牌推广树立自身品牌,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用户信心与认知度。
5、用户粘性壁垒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先发优势较为明显,用户的忠诚度与使用习惯存在明显的积累效应。行业中进入时间长、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及消费习惯的企业,其用户忠诚度也相对较高。当客户对于支付服务的便捷与效率要求能得到持续的满足时,一般不会轻易更换服务的提供者,这为市场新进入者设置了用户黏度壁垒。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发展契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支付清算行业作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代表,其产业链正在加速构建,产业聚集效应日渐明显,与互联网生态和电子商务发展相互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国家对支付行业、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O2O 线上线下融合等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速完善其相关政策机制和配套设施,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行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11,218.7 亿元,年增长率达47.3%,其中,PC 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6,875.1 亿元,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4,343.6 亿元。2015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 亿元,其中网络经济营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7%。2016 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到14,707 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PC 端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6,799.5 亿元,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7,907.4 亿元。2016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 亿元,其中网络经济营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0%。该项比例在2011 年仅为0.5%,网络经济营收占比日益提升,并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网络经济市场中,目前依然是由电子商务带来的营收占据核心。2015 年,中国电子商务营收规模超7,000 亿元(营收额,非交易额),占网络经济营收总额的比例为63.6%;2016 年电商营收规模为8,946.2 亿元,占网络经济营收总额的比例为60.83%。未来随着网民用户生活品质的提升,电子商务将继续维持较高速的增长,从而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支付及其衍生领域
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重要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节点,可通过对用户支付数据的分析,逐步形成一套对用户量身订做的偏好体系和征信体系。同时,大数据技术可通过结合用户的购物、社交、阅读等各方面的数据,进一步提高对风险进行判定的准确性,即通过海量数据的核查和分析,增加风险的可控性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精准把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性,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更深入和透彻的数据支持。大数据不仅为第三方支付带来了服务和产品创新、用户体验的变化,衍生出了新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还对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组织结构、数据需求与管理、用户特征、产品创新力来源、信用和风险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显著提升了金融体系的多样性。
(4)跨境支付业务迅猛发展
为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范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支付业务,防范互联网渠道外汇支付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下发了《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并将试点范围由原来的上海、北京、重庆、浙江、深圳五地扩展到全国范围,允许参加试点的支付机构集中为电子商务客户办理跨境收付汇和结售汇业务。
在网络经济高速增长的刺激下,全球网上购物市场的迅猛发展,消费者跨境网购需求日益强烈。随着监管层面的开放,中国支付企业在立足于本土优势,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需抓住中国进出口贸易程度加深的契机,拓展全球市场。
2、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 |
|
行业竞争加剧,单一业务模式将难以为继 |
由于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差异化较小,且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如果未来无法以现有支付业务为基点,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争夺线上及线下场景入口,将难以分食足够的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盈利。未来行业的发展将逐步体现支付渠道的增值价值,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
专业人才欠缺
|
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人才要求较高,需要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软件开发、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领域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对业务进行技术支撑。目前,业内具有过硬技术能力与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较为稀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
(三)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为银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关系是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获得低成本的银行通道可直接提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优势和利润水平。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有效帮助银行提升银行卡用户、网银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也与银行业务产生重叠。如何与银行形成良性竞争,掌握自身渠道,避免冲突,协作共赢,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下游企业是商户。商户对于终端客户的吸引度、转化率和粘性决定了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因此,行业与商户的关联性较为强烈。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深耕小微商户市场,搭建起小微商户市场与银行系统的桥梁,起到了重要的支付中介作用。虽然存在商户体量较小、业务相对分散、投入成本和风险较高、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等问题,但正是这些小微商户所带来的长尾效应,将使得该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连接用户和商户的中介,需要密切与银行、服务商和运营商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商户,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支付系统。从当前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能够深入挖掘和发展客户的既有需求和潜在需求,把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决定支付机构未来的业务模式发展与创新的方向。
3、行业利润水平及发展趋势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经过初期起步及中期的规范整顿,现已进入快速、有序发展的阶段,行业中形成了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资质业绩、产品技术、资金实力及品牌口碑均较为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来源主要为收取的手续费收入,因此,目前影响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利润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上游银行通道成本变动带来的采购成本的变动;二是针对下游商户端的价格变动导致的收入水平波动。
由于目前市场上各类支付产品趋于同质化,下游商户的选择空间较大,在不附加增值服务的基础上,费率竞争成为吸引商户的重要手段,因此亦将导致未来收入水平呈下滑趋势;同时,银行对支付机构收取的通道手续费,其费率设置多根据支付机构的交易量规模予以调整,交易量越大,费率越低。因此,未来银行通道成本将呈现两极化发展,针对市场占有率高的支付机构,银行通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而针对无法有效夺取市场份额的小型支付机构,银行通道成本将进一步高企,行业呈现集中化趋势,小型支付机构被迫退出市场,优势支付机构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将逐渐增加,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将渐趋稳定。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