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营模式
行业企业通过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前期咨询、方案设计、设备供货、软件开发、工程施工、集成调试及运行维护等服务进行盈利。行业无特有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二)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水平含量高,市场层次结构分明,目前整个智慧城市行业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制造、传输网络提供、软件开发、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四个层面。
1、硬件设备制造。硬件设备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包含存储及处理设备、感知产品、通讯设备等,如电子标签、传感器、服务器、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产品。目前,主流供应商主要包括华为、联想、海康威视、霍尼韦尔、西门子、思科等领先企业。
2、传输网络提供。传输网络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大运营商,即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部分业务掌握在区域性的运营商中,如中电华通、鹏博士、歌华有线、长城宽带等,市场高度集中。
3、软件开发。在智慧城市领域,软件开发企业主要提供基础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其中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主要以微软、Oracle 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为主。应用软件市场上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由于智慧城市的行业特性比较明显,这些企业大多在各自行业领域内提供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开发及解决方案服务。
4、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顶层架构设计、咨询规划,其业务主要为对硬件和软件集成,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并负责后期运维服务。国内在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方面的企业多数以单一领域为主,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覆盖多个领域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整体上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充分。国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包括银江股份、易华录、太极股份、数字政通。
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
公司名称 |
基本情况 |
数字政通(300075) |
数字政通专业从事基于 GIS 应用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办公自动化(OA)、业务管理系统(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提供政府各个部门间互联应用的关联型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数字政通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管理、综合管网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和信访管理等城市管理领域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
易华录(300212) |
易华录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智能交通为主体,同时发展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健康养老和蓝光存储业务,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互联网运营商,为政府、社会、公众提供公益和增值服务,成为政府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提供商。 |
银江股份(300020) |
银江股份作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与综合数据运营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将信息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出行、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三大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涵盖信息系统咨询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运维在内的一体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 |
太极股份(002368) |
太极股份的主要业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IT咨询服务、IT 产品增值服务等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涵盖信息系统咨询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运维在内的完整的一体化IT 服务。 |
(三)行业的进入壁垒
1、技术、人才壁垒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综合利用的体现,而上述技术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行业内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拥有扎实理论基础、掌握最新技术动态,同时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人才是行业内的稀缺资源。同时,随着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人员保护意识的加强,开始采取知识产权保护、竞业禁止协议等多种措施限制技术及人才的外流,使得新进企业以外部引进方式解决技术和人才短板的难度较大。因此,智慧城市拥有较高的技术、人才壁垒。
2、资质壁垒
由于智慧城市业务综合性较强,涉及多个行业业务整合,需要企业具备电子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以及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多项资质,同时,资质等级也与企业能承接的项目范围及规模直接相关。新进入者一方面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全部的资质,另一方面资质的升级也需要长期的积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部门是各级政府,投资项目在选择实施方时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于项目金额较大,且承担着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招标时,对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这些都构成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
3、资金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主要体现在:(1)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等领域,存在投资金额较大,建设时间较长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企业通常需进行资金垫付,需投入较多的运营资金。(2)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目前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政府项目一般结算时间较长,易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压力。(3)智慧城市是新兴产业,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为保持行业竞争力,企业必须进行大量前瞻性研发和持续的人才培养,进一步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4、经验壁垒
行业对企业行业经验要求较高,一方面客户在进行招投标过程时,较为看重投标企业既往的经营业绩以及项目经验;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新进入者由于行业经验不足,往往难以建立完善的综合服务能力。
(四)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
智慧城市产业链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和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软件及服务外包行业等产业,下游为各地城管、市政、交通、安监、质监、公安等政府部门及酒店运营商、地产开发商、医院、工厂、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1、上游行业情况及影响
智慧城市业务上游供应商主要是计算机设备、感知设备、网络设备等设备供应商、软件及其他专业服务商等,市场为充分竞争市场,下游企业选择余地较大。
当前上游供应商主要有华为、联想、海康威视、微软等。
2、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影响
智慧城市行业下游行业一般包括各地城管、市政、交通、安监、质监、公安等政府部门及酒店运营商、地产开发商、医院、工厂、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我国自2012 年开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目前,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77 个,智慧城市作为我国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市场需求巨大。
(五)影响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6 大建设方向:即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自《规划》印发以来,从中央各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智慧城市规划密集出台,这些规划从宏观政策引导、应用行业指南、扶持资金支持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大政策推动力,为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行业发展空间大
智慧城市建设适应了当前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对当前市政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智能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
未来随着人们对信息化、智能化生活的熟悉程度不断上升,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将逐步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扩张。行业发展需求的增加为行业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3)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城市发展概念,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更新快、系统继承性强等特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各种新的理念、技术和创新工具不断涌现,推动行业应用技术开发的不断发展,促使行业技术持续进步,功能和性能不断完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用户体验不断提升。
2、不利因素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