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伺服系统必须具备的特点:(1)稳定性好: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有平衡状态;(2)精度高:输出量跟随输入量的精确程度高,例如精密数控机床一般要求的定位精度或轮廓加工精度很高,允许偏差只能在0.01~0.001毫米之间;(3)响应速度快: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标志之一,要求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一般在200毫秒以内,甚至小于几十毫秒,而且要求达到设定值后,立即转成平稳状态,并保持住。

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液压、气动到电气的过程,90年代伴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升级,伺服系统的控制技术逐渐从模拟信号控制向数字信号控制转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进一步得到提高。我国伺服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2010年开始国产替代正加速进行中。

(2)伺服系统的分类
伺服系统有两种分类的方式,分别是按照系统功率大小和末端执行机构种类分类。按照系统功率大小可分为小型伺服(<1KW)、中型伺服(1KW-5KW)和大型伺服系统(>5KW)。

伺服系统按照末端执行机构可分为气动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电气伺服系统三种类型,目前得到最广泛应用的是电气伺服系统。电气伺服系统进一步又可分为步进系统、直流系统、交流系统和直线系统四类。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伺服系统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3)伺服的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伴随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推进,受益于下游应用行业机器人、电子制造、数控机床等较好的发展以及我国交流伺服技术的突破与成熟,我国伺服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销售收入和利润逐年上涨,2016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19.43亿元,同比增长14.2%。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广证恒生当前,我国伺服市场的国外伺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5%左右,具体情况如下:日本品牌如松下、三菱电机、安川等占据了50%的市场,欧美品牌占比约25%,其中包括了美国品牌罗克韦尔、丹纳赫等,德国品牌西门子、伦茨、博世力士乐等。国产品牌仅拥有20%的市场,而当中中国大陆、台湾分别占据10%,中国大陆的品牌主要有汇川技术、华中数控、北超伺服等,台湾以东元和台达为代表。鉴于目前伺服行业国产化率较低,未来伴随我国伺服行业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伺服系统是工业自动化最为重要的控制和执行机构之一,应用于机床工具、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和包装机械等领域,近几年在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的应用迅速扩张。


国内伺服企业的技术提升,伴随着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C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增长,国内伺服驱动器厂家竞争力快速提升,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起步到全面扩展的发展态势,成长起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