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替代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交易量持续上升。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规模增长乏力,出现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但跨境电商的交易额却持续上升。跨境电商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能有效减少流通环节,提升交易效率,使买卖双方获益。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含B2B及B2C)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占进出口总额的27.5%。规模同比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20%以上,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目前国内设立了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分别在杭州、宁波、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青岛、深圳和苏州,政府部门从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上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预计跨境电商交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将继续提升。



进口跨境电商发展进入规范期。(1)增长态势持续。2016年进口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1.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进口跨境电商市场竞争激烈,资本市场资金持续注入,用户体验不断改善。直邮和保税是目前进口跨境电商的两大模式,两者在产品丰富程度和效率上各有利弊,随着平台资源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商业模式有望持续优化。(2)跨境购物常态化。2016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达到0.42亿,较上年增长了83%,预计2017年中国海淘用户将达到0.59亿,增速将逐渐放缓。中国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和种类要求都在提高,海淘的购物模式进入常态化阶段。(3)政策红利逐步消失。进口跨境电商经历了从试点到推广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跨境电商税改的推进,监管过渡期将于2017年年底结束,行业将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出口跨境电商发展空间大。(1)跨境出口业务交易额远高于进口。2016年,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5万亿,占比超过八成,同比增速为22.2%。(2)政策对出口的支持力度大,推进外贸企业互联网化。大力发展出口跨境电商符合国家战略导向,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从低附加值同质化产品向高附加值定制化产品转化升级,从而推进“中国创造”战略目标的实现。(3)B2C出口跨境电商行业具备高成长型。相比传统的B2B模式,B2C模式更加精细化和碎片化,通过技术升级,中国企业能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目前该领域集中度低,资本投入持续加码。


中国出境旅游人次保持增长态势。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升级提升了出国旅游的需求,外交关系、签证政策以及新开航班等便利因素进一步催化了跨境旅游行业发展。根据携程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者大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2亿人次。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6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国家将旅游行业作为拉动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旅游行业在未来数年将维持高景气度,跨境旅游的市场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游客旅游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较强。中国游客的出境旅游花费居全球第一,2016年的消费金额达到261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旅游消费的内容和消费场景进一步丰富,拓展到了极限运动、户外运动、娱乐演出、医疗美容等个性化的旅游项目。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游的自由行比例已经上升60%,消费者通过OTA(OnlineTravelAgent)平台、共享经济平台等进行机票、酒店、车票、景点门票、演出门票、保险、目的地服务的预定及支付。



出国留学人员规模稳定增长。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较2012年增长了36.26%,出国留学人员规模处于稳步增长中;目前我国留学生的目的地较为集中,约九成的留学生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十国,随着我国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对于留学目的地的选择或趋于多元化,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的潜力较大。2016年来华留学人数超过44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生源国总数达到205个,其中韩国、美国、泰国占据前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明显增长。目前整个留学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其中留学后市场的境外消费占据85%。

低龄化趋势增加跨境支付人均需求。英国针对4-17周岁的留学生签证发放总数持续增加,美国的K12阶段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在2011-2015年的五年间从8857人增至34578人,增长290%,约占在美留学外籍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低龄化趋势将增加跨境支付的持续时间,增加客单的累计交易金额。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