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 世纪末期出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科学技术为代表, 互联网是科学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与前两次的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不同, 互联网从出现到流行并没有经历激烈的质疑、排斥, 公众反而不由自主地卷入互联网的世界中, 中国在互联网时代中亦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4年1 月16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在京发布《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13 年12 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 18 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5. 8%, 较2012 年底提升3. 7 个百分点。其中, 手机网民规模达5 亿。并且, 互联网的发展主题从”数量” 向”质量” 转换, 具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大等特点。
在互联网向多元生活内容的渗透中, 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不断地被卷进来。截至2013 年12 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 6%, 规模达1. 77 亿, 相比2012 年增长2101 万人。2013 年, 农村网民的增长速度为13. 5%, 城镇网民的增长速度为8. 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结合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农村网民逐年增长的社会背景, “2013 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课题组” 将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纳入调研主题中, 以期呈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基本状况和特征。
本调查选取北京、江苏、黑龙江、四川、广东、内蒙古、湖北、云南、福建、广西10 个省、市、自治区作为农村抽样省份, 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 所, 共30 所学校。小学抽取村级小学, 1 ~5 年级各抽取30 人, 共1500 人;中学抽取村或乡镇的学校, 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每个年级各抽取30 人,共1200 人; 不抽取家长样本。合计学生样本总数为2700 个, 无家长样本。
二、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基本状况与特征
(一)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总体特征1. 农村未成年人中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较高水平,并以家庭网络为主要上网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在最近的半年内有八成的农村未成年人接触过网络, 并且接触过网络的人中68. 4% 是在家中上网的。上网场所家庭化的结果之一是上网的频繁化, 有七成多的农村未成年人在一周内都会接触到网络, 一周一次的百分比最高(36. 1%), 仅有25. 4%的农村未成年人以月为单位来计算上网的频率。互联网的普及化和家庭化, 带来了农村未成年人高频率化的上网倾向,同时也带来了未成年人初次上网的低龄化倾向。有五成的未成年人在十岁以前接触过网络, 十岁以后首次接触网络的农村未成年人的比例为39. 4%。高频率和低龄化的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也带来高强度、长时间的上网状态。有76%的农村未成年人一次上网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其中单次上网在一小时左右的百分比最高(27. 9%), 其次为两个小时(18. 8%) 和半个小时左右(18. 6%)。
2. 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内容以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 主要使用其娱乐功能, 兼顾其学习功能。未成年人上网排在前三项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玩游戏(19. 90%)、听音乐(19. 61%) 和其他(14. 47%), 而看视频(13. 01%) 和查资料(12. 72%) 等与学习相关的两项内容排在娱乐之后。游戏类网站是农村未成年人主要浏览的网站, 在他们最熟悉的网站中, 前三位为洛克王国(22. 51%)、摩尔庄园(12. 23%) 和奥比岛(10. 01%), 而教育类和学习类网站, 例如奥数网、统一教育网、雏鹰网等关注度较小, 仅为2%左右。在农村未成年人常用的网站搜索引擎中, 360 安全导航为最常用的搜索引擎, 所占百分比为29. 86%。
与2012 年全国调查结果不同的是, 4399 导航、7k7k 导航从熟悉程度较低的位置上升为农村未成年人熟悉程度较高的网站, 百分比分别占到18. 30%和14. 38%。
3. 农村未成年人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来自父母
调查结果显示, 19. 8%的农村未成年人在最近半年内没有接触过互联网。
在调查对象中, 分别有52. 3% 和15. 8% 的农村未成年人选择”可能会” 和”肯定会” 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上网。之所以没上网, 有31. 2%的未成年人回答”父母不允许”, 排在其后的较高百分比为22. 3% 和21. 7%, 分别对应着”不会上网” 和”学校或家里没有电脑”。在看待上网的同学上, 32. 5% 的认为上网的同学并没有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是认为不上网对自己影响不大的所占比例最高(34. 3%)。选择”坏孩子才上网”, 所占百分比为21. 2%。而选择不上网对自己的影响是”很多电脑技能都不会” 的所占百分比为23. 4%。
(二)农村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与态度
1. 农村未成年人上网的目的以娱乐消遣为主,学习为辅,交流次之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游戏和放松休息,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4. 3%和23. 2%, 而处于这两者之后的主要目的为”完成作业, 查资料”, 百分比为18. 1%。而以表达自我为目的的仅为0. 2%。而这样的上网目的也带来了相应的上网结果。在上网给农村未成年人带来的正负作用相对立的六组选项中, 选择正面作用选项的百分比均高于选择负面作用选项的百分比, 在正作用选项中, 农村未成年人认为上网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学习知识变得容易了” (占20. 14%), 其次为”与人交往变得方便了” (占19. 91%) 和”有了全新的娱乐方式” (占15. 53%)。
2. 农村未成年人认为学校网站的信息可信度最高,门户网站次之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未成年人主要从电视和QQ 中获得信息,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7. 5%和29. 8%, 而选择从行业或专业网站、门户网站、微博、微信获取信息的百分比仅为个位数。虽然QQ 为农村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但仅有11. 18%和8. 73%的未成年人认为QQ 群和个人空间里的信息有可信度。而他们不常用的网站却获得了较高的可信度。认为学校网站信息具有可信度的所占人数最多, 为24. 27%; 搜索到的信息和门户网站的新闻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百分比分别为13. 13% 和11. 69%; 而常用的社交网站和聊天中得知的信息可信度最低, 仅有3. 54% 和2. 92% 的未成年人认为从这两个渠道获得的信息比较可靠。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3. 未成年人在遭遇不良信息的时候,能够较为坚决地抵制不良信息
有近九成的农村未成年人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不良信息, 这些不良信息主要依赖于广告(24. 91%)、游戏(12. 63%)、视频(12. 16%) 三种途径传播。在网上遇到不良信息时, 有74. 4% 的未成年人会自主选择关闭网页, 有10. 0%的人会选择请教老师或家长。农村未成年人对于网络信息的态度和处理网络信息的方式等百分比表明, 对于农村未成年人来说, 网络并非一个新鲜无害的事物, 相反他们对网络的特性有着较为理性和明晰的认识, 明白其中的利害、优劣, 并对所看到的信息保持着独立的判断力, 而并非一味地沉溺于其中。
4. 家长对农村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持保守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 有50. 6% 的家长不支持农村未成年人上网, 其中有4. 3% 的家长是严格禁止的, 这一数据与”非常支持” 的百分比相一致。而持”不太支持” 态度的家长百分比为46. 3% , 高于相对立的”比较支持”的百分比(29. 1% )。家长对农村未成年人上网的担忧主要表现在健康和学习上, 家长担心最多的选项为” 担心上网耽误学习”, 这一百分比为25. 60% , 其次为”担心玩游戏/ 聊天会上瘾” (21. 76% ) 和”担心长时间上网弄坏身体/ 眼睛” (18. 39% )。鉴于这种担心的存在, 多数家长对子女上网的内容或是时间做出了规定, 仅有两成家长没有对这两个方面做出规定, 有近五成的家长既对上网时间也对上网内容做出了规定。在家长的上网技术方面, 表现出了”反社会化” 的特征, 即有八成的家长会在上网遇到问题时向子女请教。
(三)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交往的基本情况
1. 六成农村未成年人拥有手机,不到五成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
调查结果显示, 有60. 6%的农村未成年人拥有手机, 而使用过手机上网的百分比为75. 6% , 这说明未成年人可以接触到父母、朋友等其他人的手机。大多数未成年人会在睡觉前使用手机上网, 这一比例为43. 32% 。在使用手机上网频率上, 在各选项中并没有呈现出极化曲线, 各个选项所占的百分比差不多。选择”一周一次” 的百分比最高(29. 3% ), “半周一次” 的百分比最低(17. 5% )。QQ 聊天是农村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内容, 所占百分比为28. 33% , 其次为听音乐(21. 59% ) 和玩游戏(13. 90% )。网络运用的热点: 微博和微信, 在农村未成年人手机上网的内容中分别占3. 58% 和4. 56%。
微信作为近几年最热门的手机软件和聊天工具, 在农村未成年人群体中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调查结果显示, 49. 7%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 50. 3%的未成年人不使用微信。分别有16. 1%和37. 6%的未成年人认为微信使用起来”非常好” 和”比较好”, 41. 6%的未成年人认为微信使用起来一般。虽然拥有手机的未成年人百分比过半, 但远远不及电脑互联网的普及率, 因为网络所具有的聊天功能更容易在QQ 上实现, 而非微信。农村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是漂流瓶(13. 59%), 其次为发语音(17. 72%) 和朋友圈(12. 21%)。未成年人的微信好友主要是认识的人, 其中以同学所占百分比最大(40. 9%), 陌生人所占百分比仅为(4. 2%)。
2. QQ 是网络交往的主要形式,以理性地与熟人交往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 40. 48% 的农村未成年人选择通过QQ 与朋友进行交往,个人空间和网络游戏次之,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3. 38% 和11. 94%。网上交流的主要人群为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77. 9%)。有近六成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中认识到了新朋友, 这些新朋友往往通过”一起聊天” 的方式认识(27. 51%),也有通过”一起玩游戏” 和”他主动要求加我的” 方式认识的,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 83%和17. 07%。在与新认识的朋友的交流方式上, 62. 5% 的人仅限于在网上交流, 有近三成的人曾经与网友见面。在交往过程中, 农村未成年人最常公布信息的前三项依次为性别(67. 6%)、年龄(53. 2%) 和QQ 号码(49. 1%), 而公布具有较强甄别性的信息如手机号、照片、班级的所占比例较小, 分别为8. 8%、13. 8%和13. 5%。农村未成年人网络运用方面的数据说明其在网络互动的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3. 农村未成年人对网络交往的评价不一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未成年人在评价网络社交对自身的影响时表现出复杂性。调查中给出了七组相对的选项。在评价网络对自身的影响时, 农村未成年人认为利大于弊; 而在评价网络社交对自身的影响时, 农村未成年人认为网络交往创造了新的平台, 但也对自身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百分比最高的前三个选项为”能方便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太耗时间, 耽误学习”、”能结交新朋友”,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2. 45%、12. 99%、11. 25%。而对于网络信息对自己的影响, 分别有8. 34% 和6. 26% 的农村未成年人认为网络交往中”不良信息太多” 和”个人信息被泄露”。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